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5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50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08篇
综合类   1687篇
基础理论   193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354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针对地表来用水状况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为了摸清流(区)域水资源总量中不同水质的水量分布与变化情况,急需探讨和建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联合评价的体系与方法。针对地表来用水状况,分别从单元(集总)系统和复合(分布)系统出发,提出水量与水质联合评价的途径,以华北滦河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流(区)域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时空分布状况,能够为流(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和水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32.
春天,来到巢湖市,清晨你打开门窗,"唧唧喳喳"的鸟声会钻进屋里;漫步在巢湖岸边,清风迎面扑来,鸟儿时而在清清的湖水上空飞翔,时而在你面前愉快地拍动着翅膀……200种鸟类正与人类共享春色。  相似文献   
233.
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流域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恢复植被是遏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有机碳氮(SOC,TSN)积累的重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植被类型的SOC,TSN变化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辽东栎群落SOC含量为29.5g/kg,其次为黄刺玫,狼牙刺群落11.6~21.3g/kg,铁杆蒿(+长芒草)群落为8.4~10.6g/kg。人工建造的刺槐林5.53~11.9g/kg,小叶杨12.8~18.4g/kg,沙棘群落为8.7g/kg,仁用杏为4.7g/kg,苹果园SOC含量3.4~3.9g/kg,退耕苜蓿为4.2g/kg,耕地3.3~4.8g/kg。自然恢复的灌丛群落和人工乔木群落可有效地改变坡面SOC含量与分布。土壤有机碳氮具有显著线性关系,而C/N比例和作用区间随着农田到林地的演变而变大。  相似文献   
234.
本文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白洋淀北岸部分农田土壤的粒度组成、pH和有机碳含量等指标,对该地区土壤的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平均粒度分布大于20μm的占52.73%,主要属于砂壤土。与10年前相比,pH值变化不大;而有机碳含量是10年前的1.26倍。pH随土壤的垂直深度而略有增加,而有机碳含量则随土壤的垂直深度而减少。  相似文献   
235.
王秀波  曹宝  郑伟 《环境科技》2010,23(3):76-78
从淮河流域安徽、江苏、河南和山东4省的COD排放及其特征分析入手,以流域各利益主体公平占用水环境客量资源为前提,提出了各省区COD年排放量参考标准,并对以此参考标准为基础的流域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6.
近十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现象成因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10 a来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引起国内外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运用流域降水、地表蒸散和出湖径流等数据,从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导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近10 a来鄱阳湖水文干旱起始日期提前,枯水期拉长。虽然干旱持续时间的长短呈现2~3 a的波动,但在总体上呈现逐渐加长的趋势。从流域水分收支的角度来看,近10 a来以水分亏缺为主,流域降水亏缺是基本的致旱因素,流域蒸散量增加则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而出湖径流所起的作用比较复杂,在多数情况下其致旱的影响程度弱于流域降水作用。长江顶托作用强弱变化可以调节流域的水分收支平衡,强化或者减轻湖泊的干旱程度。2003、2004、2007、2008和2009年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主要由流域水分收入项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而长江水情变化在多数情况下加剧了流域水分收支的不平衡。这些研究结果明晰了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与湖泊水文干旱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江水情变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应对未来的干旱变化和制定合理的抗旱防旱对策与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37.
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迁移的减控影响,根据2013年5—10月采集的6次径流水样,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取玉米/大豆间作的红壤径流区,以单作玉米、单作大豆为对照,并设置抑菌处理(施用苯菌灵)和未抑菌处理,模拟分析间作和菌根处理复合作用下的径流磷迁移特征. 结果表明:除7月19日外,整个雨季各处理下径流中ρ(TP)、ρ(可溶性磷)和ρ(颗粒态磷)随采样时间均无明显变化;所有组合处理中,未抑菌-间作处理下径流中ρ(TP)最低,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25.6%、12.2%;无论是否抑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可使径流中ρ(可溶性磷)较单作玉米处理降低约24.7%;未抑菌处理下,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约14.3%、20.2%,并且在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未抑菌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显著低于抑菌处理. 另外,无论是何种种植模式,抑菌处理下土壤中w(TP)均显著高于未抑菌处理,增幅在9.0%以上;抑菌条件下,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w(速效磷)较单作玉米处理显著降低;与抑菌-单作玉米处理相比,未抑菌-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和w(速效磷)也分别降低了0.25 g/kg和2.56 mg/kg. 研究显示,菌根真菌协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坡耕地红壤磷的径流流失,对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一定削减潜力.   相似文献   
238.
以跨界流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的流域断面设置,对流域废水中的污染物及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测定,通过监测结果为以后的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9.
基于参与式社区评估法的泾河流域景观管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与式社区评估法既兼顾了景观管理中的地理变量,同时还将社会经济因素纳入了考虑范畴,是深入进行问题分析客观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采用参与式社区评估法,运用问题矩阵和问题树分析,对泾河流域景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利益相关者的认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认为土壤侵蚀已成为第一严重的问题,其次是土地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植被破坏等。尽管当地公众已经认识到了土壤侵蚀的严重危害,但在安排土地利用方式时,却很少考虑土壤侵蚀带来的危害,仍然从事着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240.
介绍头屯河流域气候、植被、水土资源状况,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总结了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