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541篇
基础理论   244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61.
以中国和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区,全面分析人文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对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空间分异的影响差异.利用MODIS GPP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类型、DEM数据、夜间灯光和人口密度数据等,基于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在全国和经济区尺度上分析2000~2020年植被GPP时空变化特征,探测植被空间分异的影响因子及影响因子间的协同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中国及八大经济区植被GPP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呈上升趋势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4.46%,其中,呈极显著上升区域占19.86%,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中部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东部.影响因子探测结果表明,湿度、日照时数、降水和土地利用类型是中国植被GPP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湿度的影响力最高,q值为0.64.经济区尺度上,湿度、日照时数、降水是影响东北、黄河中游、大西南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植被GPP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而人文因子对东部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植被空间分异的影响较大.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中国植被GPP空间分异主要...  相似文献   
362.
废弃物基水热炭改良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朋福  薛利红  冯彦房  余姗  杨林章 《环境科学》2020,41(12):5648-5655
生物炭农田回用是实现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碳封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水热碳化技术由于在炭产率、能耗及生产过程中的烟气排放等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热解碳化技术而受到关注.为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明确水热炭农田应用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原状土柱模拟试验和表征分析,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改良水热炭对两种典型土壤的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及可能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锯末水热炭和秸秆水热炭经物理或生物改良后,在两种类型土壤上均能够增加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减少氮素损失,且其效应不受水热炭添加量影响(5‰,15‰;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水热炭添加处理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9.2%~20.7%和7.7%~17.0%.高C/N比的锯末水热炭更有利于高肥力土壤水稻氮素吸收量的增加;而低肥力土壤由于限制性因子较多,受水热炭类型的影响较小.通过对水热炭的表征分析发现,其表面养分元素丰富;水洗或生物改良后其表面孔隙结构有较大改善,C元素相对含量明显降低,N和O元素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这对养分的固持/供应可能产生影响.因此,水热炭改良后孔隙结构的改变和N、O元素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其施用后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增加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说明,水热碳化材料改良后应用农田可以在实现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提高作物生产力,减少农田氮素环境损失.  相似文献   
363.
利用WRF-CMAQ模型估算了2011年4月26日~5月3日沙尘事件和2016年1月1日~7日灰霾事件在中国近海引起的总无机氮(TIN)沉降通量,分析了两类事件对中国近海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探究了灰霾事件时中国近海无机氮沉降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典型沙尘和灰霾过程中,中国近海TIN干沉降通量均值分别为6.77,3.01mg N/(m2·d),是晴朗天的6.84,3.04倍,可提供38.5,17.1mg C/(m2·d)的海洋初级生产力;沙尘期间无机氮沉降以还原态氮(NH3和铵态氮,占TIN的62.2%)为主,灰霾期间则以氧化态氮(HNO3和硝态氮,占TIN的84.3%)为主.典型沙尘事件TIN沉降对黄海影响最大,对渤海影响最小;典型灰霾事件对黄海和东海TIN沉降影响相当,高于对渤海的贡献.典型灰霾期间,京津冀和山东西北部(区域一)对渤、黄、东海TIN干沉降的贡献均大于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区域二),区域一对3个海域TIN干沉降的贡献约为38.7%~74.6%,区域二的贡献约为1.14%~12.1%.  相似文献   
364.
根系互作对玉米与续断菊铅镉累积的影响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作(PVC塑料隔板分隔)、隔根(尼龙网分隔)、间作(不分隔)3种处理方法研究玉米、续断菊不同互作方式对Pb、Cd吸收的影响,并对根系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处理中玉米生物量隔根相比单作增加了74.32%,间作相比单作减少了15.57%;续断菊生物量间作比单作增加了78.29%,隔根比单作增加了16.45%。(2)玉米Pb含量间作比较单作降低了27.4%,隔根相比单作降低了15.10%;玉米Cd含量隔根显著高于单作和间作,分别高出16.62%和14.11%,单作与间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续断菊Pb含量间作显著低于单作与隔根,分别低29.73%和23.68%,隔根与单作之间差异性不显著;续断菊Cd含量间作显著高于单作和隔根,分别高出38.97%和38.65%,单作与隔根之间差异性不显著。(4)3种处理中,与单作玉米Pb累积量比较,间作降低了37.68%,隔根增加了53.27%;续断菊Pb累积量间作比单作增加了170.21%,隔根比单作增加了48.47%。3个处理中,玉米Cd累积量间作比单作降低了44.32%,隔根比单作增加了98.86%;续断菊Cd累积量间作比单作增加145.90%,隔根与单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5)3个处理中玉米Pb有效转运系数间作单作隔根;玉米Cd有效转运系数间作单作隔根。3个处理中续断菊Pb有效转运系数间作单作隔根;续断菊Cd有效转运系数间作单作隔根。(6)根系互作总效应抑制了玉米对Pb、Cd的吸收,其中根系效应抑制了玉米对Pb、Cd的吸收,溶液菌根效应促进了玉米对Cd的吸收;根系互作总效应促进了续断菊对Pb、Cd的吸收,其中,根系效应抑制了续断菊对Pb的吸收累积,促进了续断菊对Cd的吸收累积,溶液和菌丝效应促进了续断菊对Pb的吸收累积,抑制了续断菊对Cd的吸收累积。结果表明,根系作用降低了玉米Pd、Cd累积量,提高了续断菊Pb、Cd累积量。  相似文献   
365.
玉米保护心血管。中医认为,玉米有健脾利湿、调中和胃、利尿的作用,非常适合脾虚的人食用。而现代营养学也认为,玉米含有大量营养物质。鲜玉米中的纤维素含量为精米、精面的6~8倍,可  相似文献   
366.
在动植物样品监测过程中,样品前处理过程费时,且处理的效果对测量结果具有明显的影响。本文以猪肝和玉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于重要实验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10%的NaOH对猪肝有较好的助灰化效果,12.8%的Mg(NO3)2对玉米有较好的助灰化效果。同时,在助灰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猪肝的优化灰化条件为:灰化温度为600℃,灰化时间为2h;玉米的灰化温度为500℃,灰化时间为4h。研究得到的猪肝和玉米的灰化时间显著缩短,处理效果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67.
螽斯羽     
张生全 《绿色视野》2011,(10):64-67
忽见书架上斜卧着一只碧绿的昆虫。这种昆虫我认得,学名螽斯,小时候在乡下经常见到,我们叫它纺织姑。盛夏时节,玉米林在烈日下静穆如湖,但只要惊动了一棵玉米,林中立刻便像炸开了锅,原本趴在玉米叶上静静咀嚼的纺织姑们忽地都腾跃起来,飞舞起来。它们有力的后腿能把玉米的粗枝大叶撕出一块一块的大口子。宽大的密布的翅膀给天空擦出一抹奇异的淡青。  相似文献   
368.
苗立峰 《安全》2013,(8):1-2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院所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是进行知识创新、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科技成果并进行推广转化,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地。科学家和广大科技人员是我们的创新主体,通过在科学技术的某个领域进行科学实践,将自己创造的科技成果奉献给社会。  相似文献   
369.
370.
实行海外拓展,是我国企业在国际范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利用全球资源提升企业规模实力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国内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增加国民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