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7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安全科学   1840篇
废物处理   222篇
环保管理   3865篇
综合类   6605篇
基础理论   233篇
污染及防治   201篇
评价与监测   143篇
社会与环境   224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1178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1132篇
  2011年   1002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972篇
  2008年   1113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644篇
  2005年   553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438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8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7):F0004-F0004
杭州博华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为专业从事环境保护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环保工程设计专项资质,是通过ISO9001:2000的认证企业。公司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力量,并在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2.
口罩作为阻隔病毒传染的物理方式之一,其能阻断病原体经飞沫传播,同时具有双向隔离保护作用.佩戴口罩对于公众防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风险和维持人体基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特征,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调查,分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的行为特征,并探讨不同潜在风险人群佩戴口罩行为模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外出佩戴口罩的比例在99%以上,显著高于非疫情期间的口罩佩戴率(16.05%),其中,医务人员以及与人群广泛接触群体的口罩佩戴率最高(100%).②居民以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仅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以及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3种模式为主,占31种口罩佩戴模式的60%以上.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职业人群、不同所属人群以及不同疫情地区人群佩戴口罩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佩戴口罩的更换频次多为累计使用时长4 h更换一次和累计使用时长24 h更换一次.⑤人群外出佩戴口罩的比例随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分布特征和管控措施存在差异,但居民佩戴口罩行为均表现良好,其中居住地不存在疑似病例的人群比居住地存在疑似病例的人群的口罩佩戴率更高,说明人群佩戴口罩行为与疫情的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佩戴口罩这一防护行为总体执行较好.   相似文献   
33.
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等方式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合理的洗手行为是切断暴露途径和降低病毒感染风险的有效防控措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于2020年2月25日—3月14日,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 728个县(区)18岁及以上的居民,收集共计8 330名成人的洗手情形及洗手时长等信息,分析不同暴露情景下的洗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性、城市地区居民在洗手比例和洗手时长上均分别高于男性、农村地区居民.人群在一般暴露情景下的洗手比例较高,而对于病毒感染风险较高的暴露情景(如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他人后等)的洗手率(分别为73.6%和83.9%)排名靠后,说明人群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有待深入理解;在洗手时间上,根据WHO规定的洗手时长标准(20 s),仅有41.7%的人群洗手时长合格(大于20 s),城区居民洗手时长的合格率(42.0%)显著高于农村地区(39.7%);总体上,具有外出经历的人群洗手比例较未曾外出的人群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住地是否存在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显著影响居民的洗手行为,但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居民的洗手时长合格率(37.2%)最低,反而疫情最轻的地区居民的洗手时长合格率(43.6%)最高,说明居民的洗手行为可能受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研究显示,相比于非疫情期间而言,疫情期间我国居民洗手行为发生率提高,洗手时长合格率提高,但是仍然水平偏低.应提高居民洗手行为意识,科学地执行洗手这一防护措施,相关政策制定以及个人防护应当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洗手行为的防疫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星形线电除尘器内电流体动力学(EHD)流动与荷电粒子运动行为及两者间相互作用,构建了线板式电除尘器(ESP)内关于EHD和带电粒子运动学的耦合数值模型.该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电场方程和空间电荷方程,在拉格朗日法下建立带电粒子运动方程,并与FLUENT湍流模型进行耦合.利用这一模型,对3种电场风速下星形线电除尘器内流动形态与粒子运动行为进行了细致模拟,并分析了二次流动对气流、粒子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星形线电除尘通道内二次流动对流动形态和粒子浓度分布存在显著作用.随电场风速的降低,这一作用将越明显.EHD流动对细小荷电粒子运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二次流动产生涡旋并作用于主流来影响粒子运动行为.收尘板面的涡旋挤压粒子流远离壁面向流动中心运动,放电极下游的涡旋则促进粒子流向收尘板壁面靠近.此外,由于捕集通道中强二次流的存在,Deutsch计算式对除尘效率、特别是对于亚微米粒子捕集效率的计算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35.
以黄河流域生态环保投资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近年来全社会和中央财政投入情况,从时间、空间和领域3个维度分析变化趋势,发现存在投资总量不足、效益跨区域外部性、地方投入渠道受制约等问题。从政府、企业、社会和金融机构4个主体层次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保资金投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油气储罐在水压试验时的腐蚀行为特征。方法选用9Ni钢、Q235碳钢、304L不锈钢储罐用材料以及3.5%NaCl模拟海水溶液,采用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方法研究三种储罐用钢在模拟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特征,同时结合浸泡质量损失试验和微观腐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 9Ni钢、Q235碳钢、304L不锈钢稳定后的开路电位(vs.SCE)分别为-0.55、-0.64、-0.10m V,Rt值分别为2 792、1 765、125 100,平均腐蚀深度分别为0.070 6、0.160 3、0.002 5 mm/a。微观腐蚀形貌显示,9Ni钢和Q235碳钢表面发生明显的腐蚀,而304L不锈钢只发生轻微的点蚀。结论在3.5%NaCl模拟海水溶液中,304L不锈钢最耐腐蚀,Q235碳钢最易腐蚀,9Ni钢居于两者之间。因此在9Ni钢和Q235碳钢储罐海水试压过程中需要采取临时保护。  相似文献   
37.
现代建筑材料多数使用钢材、混凝土、木材等高能耗产品,这些材料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会消耗较大的能量,对建筑绿色度和的影响非常大,同时也不利于降低工程预算。通过对建筑资源能源消耗和造价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建筑材料对建筑环境负荷影响和建筑工程造价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环境因素设置的工程造价模型。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工程造价模型,该模型对工程造价的变化趋势反应的更为直观准确,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造价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38.
为了提高环境保护的智能监测能力,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环境监测和诊断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环保大数据关联特征挖掘的环境保护智能监测与诊断技术。构建环境监测的约束参量模型,以土壤监测数据、空间污染排放量以及水资源监测数据为原始统计数据,采用关联规则特征提取方法进行环保大数据的有用信息挖掘,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对环保大数据的分类处理,根据分类结果进行环保监测和智能诊断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环保大数据挖掘的准确性较好,对各种污染信息的分类精度较高,提高了环保监测和诊断的有效性与实时性。  相似文献   
39.
21世纪,国民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在此背景下,大型企业环保措施的管理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型企业和相关部门也相应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保持大型企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平衡,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并不是很理想。大型企业环保措施的管理最主要部分就是企业环保成本控制,因此为改善这一情况,对大型企业环保成本控制研究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0.
绿色建筑具有透光好、保温性与通风性好等优点,为了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宜居性,进行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考虑低碳节能效果,在建筑外墙使用抹整体式保温系统,楼顶使用现浇整体式保温系统进行建筑的保温墙设计,考虑建筑的通风性,建筑使用通透性的设计方案,设计空中楼顶花园,提高隔热防晒效果的同时,提高绿化覆盖面积。合理布局楼高和楼间距,提高建筑的采光性,设计景观生物廊道,采用底层架空式结构实现自然通风和采光,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