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18篇
  免费   1266篇
  国内免费   1344篇
安全科学   6408篇
废物处理   331篇
环保管理   8282篇
综合类   21976篇
基础理论   1801篇
污染及防治   941篇
评价与监测   1247篇
社会与环境   1367篇
灾害及防治   475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583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900篇
  2020年   652篇
  2019年   728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663篇
  2016年   1000篇
  2015年   1288篇
  2014年   3209篇
  2013年   2081篇
  2012年   2452篇
  2011年   2237篇
  2010年   1784篇
  2009年   1979篇
  2008年   2327篇
  2007年   2038篇
  2006年   1839篇
  2005年   1881篇
  2004年   1770篇
  2003年   1975篇
  2002年   1529篇
  2001年   1256篇
  2000年   1129篇
  1999年   829篇
  1998年   827篇
  1997年   765篇
  1996年   718篇
  1995年   713篇
  1994年   500篇
  1993年   342篇
  1992年   352篇
  1991年   324篇
  1990年   354篇
  1989年   4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别,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932.
我在企业任公司安管员期间,其生产班曾发生了几件事故,给了我血的教训和深刻的体会。生产班事故的发生常常跟班长有直接关系。那一年企业刚投产。一天下午,分公司的一个车间生产线,三位操作工正在对A设备换附属部件。一位  相似文献   
933.
针对井下采煤产生的大范围岩移必然最终改变原有地表形态并影响坡面侵蚀特征及规律这一特殊性,从井下与地表相结合的新视角,结合彬长矿区水土流失特征和典型煤矿采矿条件,以采厚、地表坡面坡度等因素为变量,构建了20个不同类型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并揭示井下采煤对地表坡面形态及侵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第一,地表坡面坡度会随采厚增加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且自然坡度越大,坡度变化量越大;相同采厚条件下,坡度增大率与坡面自然坡度整体上呈负相关。第二,地表坡面坡长会随采厚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且自然坡度越小,坡长变化量越大;随采厚增加,地表坡面坡长减小率与自然坡度呈先正相关后负相关的关系,自然坡度为26.57°是拐点。第三,采厚的增加会提高地表坡面产流产沙的强度,加剧坡面侵蚀,这种效应在坡度较小的坡面更加显著;井下采煤引起地表坡面坡度的增大是产生这一规律的主因。  相似文献   
934.
系绳技术在空间探测与航天技术领域相较于现有空间技术具有很大优势,随着空间系绳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安全性越来越得到关注。首先从理论研究及空间试验两方面对系绳系统安全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空间试验的失败原因。其次,详细描述了影响系绳系统安全性的几个因素——空间环境、系绳材料、编制结构、涂层材料及释放机构的设计。最后提出了提升系绳系统安全性的方法,并对系绳系统安全性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35.
复合菌系RXS中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菌系RXS能分泌多种木质纤维素降解酶,为探究这些酶在木薯渣降解中的作用,对RXS的培养时间、酶作用的温度和pH值,以及添加金属离子对酶活性和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48 h后,木聚糖酶(Xylanase)、滤纸酶(FPAase)和内切葡聚糖酶(CMCase)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6.02 U/m L、3.14U/m L和6.78 U/m L),pH=6.0(FPAase和Xylanase的最适pH值)、温度为55℃(FPAase和CMCase酶活性最高)条件下,RXS酶液处理可使木薯渣的失重率达到18.78%,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由31.46%和20.19%下降到22.12%和12.23%。添加Cu~(2+)有效地抑制了酶液中FPAase和Xylanase的酶活性,木薯渣几乎不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分质量分数基本不发生变化;分别添加Co~(2+)和Zn~(2+)时,对3种酶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木薯渣失重率仅为3.29%和4.70%;分别添加Fe~(2+)、Mg~(2+)时,FPAase酶活性被抑制,Xylanase与CMCase共同降解底物,木薯渣失重率分别达12.77%和15.81%,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明显降低。研究表明,Xylanase与CMCase是复合菌系中降解木薯渣的关键酶,其协同作用可使木薯渣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936.
为了将NY3菌实际应用于处理高浓度含油废水,采用摇瓶试验方法,研究了含油废水的理化特性对NY3菌去除高浓度油的影响。结果表明,NY3菌能耐高浓度油,降解石油烃的最佳p H值为7.5,24 h对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高含油废水中烃类的去除率高达72%。适度的含盐量可提高NY3菌降解原油的能力,与未外加Na Cl相比,2 g/L Na Cl使NY3菌降解原油效率提高约20%。Sn2+、Ag+、Pb2+、Cd2+、Hg2+等均能对NY3菌降解石油烃的效率产生抑制作用,其中Ag+作用最明显,使NY3菌24 h烃降解效率降低约38.8%。硝酸铵为NY3菌降解石油烃的最佳氮源,外加3.71 g/L硝酸铵,24 h内对油的去除率高达81.75%。外加表面活性剂(SDS)使降解体系中NY3菌细胞数量减少,同时使NY3菌降解油的效率降低约43.5%。  相似文献   
937.
采用新型电滤床工艺在自制电化学装置中对焦化废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该工艺将传统铁炭床改造为阳极滤床,多层不锈钢网电极作为阴极,外接直流电源。考察了COD的去除效果及电压、曝气量等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在常温、p H=6.4、电压6V,反应时间30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78%,出水COD为1 220 mg/L。对废水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存在31种有机物,多为酚类和含氮杂环,处理后68%的物质被降解,包括62%的酚类和91%的含氮杂环有机物。6种新物质主要为脂肪酸、酮类,易于生物降解。可以推断,电滤床法提高了废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具有处理焦化废水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38.
以重型货运车辆为研究对象,研究车辆碳排放与车速、装载率、货运周转量等的关系。选取20辆重型货运车,通过油耗测试装置与GPS装置等采集了货运车辆连续6个月的油耗、行驶里程、平均速度、货运周转量等数据,根据碳平衡原理计算出车辆的CO2e排放因子,得出了车速与装载率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重型货运车辆行驶速度主要分布在50~70 km/h范围内,其行驶时间占比达67.2%;0.4~0.8之间的装载率占比达到75.25%;单车月度货运周转量主要分布范围在10×104~40×104t·km;CO2e排放因子主要分布在1 000~1200 g/km,其平均值为1 120 g/km,而平均吨千米CO2e排放因子为52g/(t·km)。本研究得出了装载率与吨千米CO2e排放因子的拟合关系式,发现车速提高时CO2e排放因子降低,装载率自0.2提高到1.0时吨千米CO2e排放因子降低70%以上,货运周转量提高时吨千米CO2e排放减少。  相似文献   
939.
基于KOH活化法的核桃壳基活性炭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林废弃物制备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的活性炭,能够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并且提高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方面的利用价值。以核桃壳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单因素法探讨碱炭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得率、碘吸附值的影响,确定了核桃壳基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孔径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活性炭的微观形貌、孔径结构、表面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当碱炭比为3∶1、活化时间为60 min、活化温度为800℃时,制备的核桃壳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551.85 m2/g,总孔容为0.79 cm3/g,微孔比表面积为1 491.22 m2/g,微孔率为89.87%。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同时极微孔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940.
针对电镀污泥脱水过程中金属离子大量溶出带来的处理难题,以四甲基乙二胺、二硫化碳为主要原料,以氢氧化钾为引发剂,采用聚合法制备了一种脱水稳定剂,并考察了稳定剂投加量、污泥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电镀污泥离心脱水时重金属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稳定剂投加量(稳定剂与污泥的质量比)为1%、反应温度为20℃、pH=1、反应时间为30 min、转速为3 000 r/min条件下对含Ni(Ⅱ)电镀污泥离心脱水后,Ni(Ⅱ)脱水稳定率达96.88%,且脱水稳定剂对混合电镀污泥中Ni(Ⅱ)、Cu(Ⅱ)的选择性大于Zn(Ⅱ)。脱水稳定剂的脱水稳定机理是其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与重金属离子M(Ⅱ)(Ni(Ⅱ)、Cu(Ⅱ)、Zn(Ⅱ)等)形成配位键,从而形成稳定的交联网状结构,达到化学稳定,实现了离心脱水极少重金属离子溶出(即脱水稳定)的效果。所合成的脱水稳定剂可广泛用于含镍、铜、锌等金属离子的电镀污泥脱水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