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6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916篇
安全科学   266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381篇
综合类   3374篇
基础理论   508篇
污染及防治   187篇
评价与监测   238篇
社会与环境   213篇
灾害及防治   12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近二三十年来,国家环境安全作为关系一国环境问题及其国家安全的概念,频繁出现于科学研究、政治决策中。国家环境安全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环境因素将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子被纳入到传统的国家安全研究领域。国家环境安全研究的萌芽与兴起,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安全状况;一国的生态环境资源问题不仅直接或间接关系到该国人民的生活状况、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程度,  相似文献   
942.
近年来,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剧增,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越加严重。我国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较低,处理方式落后,对土地、水体、大气等环境要素造成一定影响。根据我国建筑垃圾及其处理现状,应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法律政策等方面加以规范和改善。  相似文献   
943.
结合本章的主题.生命周期评估(LCA)和生态设计是工业生态学在微观经济领域上一个最典型的应用。这对于那些在介绍工业生态学时仅将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放在这两个部分的作者是十分重要的(例如,Graedel和Allenby1995;Anastas和Breen1997)。LCA和生态设计来自这一领域的中心.就如它们表现IPP的中心一样。它们有很紧密的关联性.如生态设计由于LCA的帮助.通过设计产品使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实现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944.
从前面的章节.生态经济学和工业生态学中的最重要的问题之间是互相依赖并间接影响的(这点)十分清楚。两者对产品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包括了最常忽略的内容——一个特定产品的环境影响是远远复杂于大多数消费者(也包括决策制定者)所能想象的。即使在经济学中一些互相依赖的因素被夸大了.它确实类似于自然系统中的情况,这被John Muir(1916)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945.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环境保护,使生态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制定并实施生态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节能减排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立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946.
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置规划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海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如不能妥善规划,将会制约上海的经济发展,并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上海的地理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提供了2种技术方案成熟的生活垃圾处置规划模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研究.着重从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安全、声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这2种规划模式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就近模式对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的影响比集中模式大,集中模式对水环境安全所造成的风险比就近模式大,而就近模式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47.
高含盐废水排放杭州湾数值模拟与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的环境排放标准中,对排放污水中的盐度或总盐量没有进行控制,而国外早已关注高含盐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国际上目前通行的做法是根据受纳水域实际情况,规定总盐量排放限值.判断高含盐废水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依据受纳水域总盐量是否发生明显变化(过高或过低)而定.为准确控制高含盐废水排放,采用远场数学模型与近区稀释扩散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化工区污水处理厂的高含盐废水排放杭州湾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杭州湾北部海域不同水期的盐度变化规律和渔业资源现状,确定了含盐废水排放形成的潮平均盐升超过最大允许盐升(丰水期≤3‰,平水期≤2‰,枯水期≤1‰)的范围为高盐水混合区,高盐水混合区面积小于1.5km2;在90%保证率的枯季设计水文条件下,满足化工区排污口高盐水混合区要求的盐量最大允许排放量为15.5万t/d;当化工区排污口分别达到近期、中期、远期规划排放量(5、10、20万t/d)时,满足排污扩散器控制指标(COD)初始稀释能力要求的最大允许排放盐度分别应小于65‰、47‰、40‰,相应的允许总排盐量为3250、4700、8000t/d.  相似文献   
948.
为了解不同区域生态修复后环境因子对浮游动植物群落分布的影响,于2021年1月(竣工后)对南湖A、 B、 C、 D和S区的环境因子及浮游动植物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较未修复区水体总氮(TN)、溶解性总氮(D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和溶解性总磷(DTP)浓度显著降低,溶解氧(DO)显著增高(P<0.05).研究区浮游植物种类以绿藻和硅藻为主,浮游动物种类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修复区浮游植物生物量较未修复区低,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物种数升高.聚类与主坐标分析显示修复区浮游动植物群落差异显著(P<0.05),其中A区和B区游动植物结构较为相似.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DO、 NO-3-N、 pH和水温(WT)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DO、 NO-3-N、 NH+4-N和TP是驱动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  相似文献   
949.
大连市夏季VOCs化学反应活性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大连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20年6~8月高时间分辨率VOCs在线观测数据,对大连市大气VOCs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反应活性及来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φ(VOCs)的平均值为(10.21±5.71)×10-9,其中烷烃占比为66.35%,烯烃为11.89%,炔烃为7.75%,芳香烃为14.01%.VOCs和NOx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特征,而O3变化趋势相反.综合考虑物种活性,确定甲苯、乙烯、间/对-二甲苯、1-己烯、正丁烷、异戊烷、正戊烷和异戊二烯是影响大连市大气VOCs的关键物种,优先控制烯烃和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排放是改善大连市夏季O3污染的关键.PMF源解析结果显示交通源(26.38%)、燃烧源(22.75%)、工业排放源(17.09%)、溶剂使用源(14.59%)、天然源(11.72%)和其他(7.47%)为监测期间VOCs的主要来源,交通源和燃烧源排放是大连市夏季O3防控的重点污染源.  相似文献   
950.
对我国某省多家钢铁生产企业烧结工序和电炉工序排放烟气中二英(PCDD/Fs)污染水平、排放特征及其排放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工序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以I-TEQ计,下同)为0.003~0.557 ng·m-3,均值为0.165 ng·m-3;电炉工序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为0.006~0.057 ng·m-3,均值为0.025 ng·m-3.PCDD/Fs毒性当量浓度水平总体较低,较2005~2019年研究报道结果下降1~2个数量级.2005~2020年,钢铁生产行业排放PCDD/Fs毒性当量浓度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尤其是新的标准限值实施以及对烟尘等常规污染物进行超低排放控制后,呈现大幅下降.指纹谱图特征显示,所有烟气样品17种PCDD/Fs中最大浓度贡献单体为2,3,7,8-TCDF,与已有研究中以高氯代PCDFs和PCDDs为主不同,且低氯代PCDFs占比有所增加,表明PCDD/Fs生成主要来源有所变化.烧结工序和电炉工序PCDD/Fs同类物指纹分布特征相似,呈现典型的高温热过程特征,两个工序生产过程中PCDD/Fs的生成机制可能均为"从头合成".钢铁生产企业烧结工序PCDD/Fs废气排放因子(以I-TEQ计,下同)为0.003~0.5 μg·t-1,排放因子平均值为(0.18±0.22)μg·t-1;电炉工序PCDD/Fs废气排放因子为0.04~0.5 μg·t-1,排放因子平均值为(0.27±0.23)μg·t-1;低于UNEP于2013发布的"二英和呋喃排放识别和量化标准工具包"以及2004年我国二英排放清单中的排放因子,建议对我国钢铁生产行业PCDD/Fs排放状况开展调查,更新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