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1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909篇
安全科学   264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376篇
综合类   3372篇
基础理论   507篇
污染及防治   187篇
评价与监测   235篇
社会与环境   213篇
灾害及防治   129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资敏 《绿色视野》2010,(4):41-43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尾村86名村民因担心高压线形成的电磁场等不利环境影响,将云南省环保厅(原云南省环保局)告上法庭,要求法院撤销原云南省环保局做出的《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以下简称68号决定书)。前不久,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环保法庭开庭审理了这起其成立后的首例环保案件,并做出了维持原判的裁决。  相似文献   
972.
以68台燃油锅炉(≤10~MW)NOx排放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NOx的排放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我国燃油锅炉NOx排放控制与管理现状,讨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燃油锅炉NOx排放管理控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控制建议。结果表明,NOx平均排放浓度为318.2mg/m^3,基于燃料消耗量的平均排放因子为4.4kg/t,基于燃料发热量的平均排放因子为102.8ng/J,基于燃料氮含量的平均排放因子为2.1mg/mg;建议采取分阶段控制的方式,逐步提高NOx排放限制,从而实现控源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973.
定量的河流水体中氮浓度预测方法有很多种,如何优选出预测精度较高的方法一直是学术界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预测方法的精度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建立了预测方法精度的评价模型,对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法、灰色系统法和增长率统计法4种水体氮浓度预测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优选出精度较高的河流水体氮浓度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此评估模型对类似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为选择出合适的河流水体氮浓度预测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4.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研究比较了北京和上海两地纸塑铝复合包装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通过现场和资料调研的方式获得此阶段的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外排数据。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两地纸塑铝复合包装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为-0.428 Pt和9.776 Pt,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土地占用和无机物对健康的损害三方面;每提高10%的回收率,其环境影响潜值北京和上海可分别降低5.446 Pt和5.799 Pt;上海地区纸塑铝复合包装处置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在任何同回收率的情况都要高于北京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区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释放量过大和再生企业距离打包点较远。  相似文献   
975.
1949年以来中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IPAT方程出发,发现了环境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或时间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U型"曲线规律,即环境影响强度的倒U型曲线、人均环境影响的倒U型曲线和环境影响总量的倒U型曲线。根据此规律,可以将该演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到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阶段、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到环境影响总量高峰阶段以及环境影响总量稳定下降阶段。在环境演变的不同阶段,主要驱动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增长更多地由资源或污染密集型技术进步驱动;在资源消耗或污染物强度高峰到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阶段,主要由经济增长驱动;而在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到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峰阶段以及总量高峰以后的发展阶段,则主要由节约高效技术或污染减排技术进步来驱动。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目前环境与发展关系基本上处于经济增长主要驱动的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向人均环境影响高峰过渡阶段,这同时意味着中国要在短期内实现人均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总量高峰的跨越是异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976.
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城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不断增加,同时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方式和排放状态也与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热电厂采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出现,对常规应用的稳态远距离以统计学为基础理论的高斯大气预测方法提出了挑战。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大气污染物预测模式——德国模式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预测上存在着许多关键性问题,如大风下洗条件下,冷却塔附近空腔区的大小和范围、空腔区污染物最高地面浓度等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准确预测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况,采用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预测模式——数值风洞模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下,大气污染物最高地面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同时在冷却塔下风向存在负压区,污染物在该区域高浓度聚集。且在夏季6.0m/s风速下,冷却塔下风向最高地面浓度出现峰值,属于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数值风洞模型可利用图形化手段实现对空腔区产生、变化、破碎至再生成的全过程描述,从而建立了一种大气污染预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77.
液化石油气轿车实际道路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PEMS对国2技术LPG出租轿车和汽油轿车的实际道路排放进行测试,基于测试数据对LPG轿车排放特征进行解析,并与汽油轿车的排放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速度和行驶模式对LPG轿车污染物排放影响明显;LPG轿车CO 2、CO、HC和NOx污染物的实测排放因子分别为(169.5±22.2)、(2.18±2.38)、(...  相似文献   
978.
为评估由我国大气中α HCH所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利用CanMETOP 模拟的2005年日均α HCH大气浓度,基于吸入因子和致癌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吸入因子呈东部>西部,北部>南部的特征,东中和东北部地区的吸入因子分别主要由人口密度和α HCH大气浓度贡献,东中和东南部地区的个体健康损失小于东北地区,东中和东南部地区年内逐月吸入因子分配较为均匀,而东北地区主要集中的夏季,东北地区个体致癌风险系数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推测由其它污染物所形成的暴露风险具有类似的时空分布。加之夏季东北地区集中降水所形成的湿沉降以及气温升高等因素,使摄食暴露和皮肤接触暴露增大,东北地区人群的复合暴露风险将显著大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979.
利用沸石和糠醛渣改性制得硝酸盐吸附剂,研究吸附剂的饱和吸附能力和各种影响因子(温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质浓度、吸附剂用量和干扰离子)对硝酸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和糠醛渣的硝酸盐吸附能力大大增强;影响因子对吸附剂吸附硝酸盐能力的影响很大,其中升温有利于解吸、在中性pH值附近脱除率较高、干扰离子可降低吸附剂的硝酸盐脱除率;影响因子对改性糠醛渣MF的吸附影响要比对改性沸石的影响大。因此,改性沸石在实际应用中比改性糠醛渣MF的硝酸盐吸附能力强,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0.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是当前灾害研究领域的主要难点之一。以经济发达、灾害频繁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分析单元,以人类生命体作为受灾对象,尝试进行了区域多灾种综合风险度分析。致灾因子方面选取地震、台风、洪水;选择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交通状况、通信设施和医疗状况等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以人口密度作为承灾体暴露性指标。以历史上各致灾因子造成的年均死亡人数为权重依据,将各致灾因子进行加和得到多致灾因子的危险度指数;使用熵值法对脆弱性的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脆弱性指数。将得到的多致灾因子危险度指数、承灾体脆弱性指数和暴露性指数合并,得出各县的人类生命多灾种综合风险度指数。结果表明:高风险度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区域、台州市的南部。所得风险度指数反映了长三角区域内各县区人口受到多灾种综合影响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