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79篇
综合类   49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各方面提出了要求。这是党中央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命题之后,第一个在专业领域印发实施的专项指导意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指导意见》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行动纲领,描绘了我国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蓝图,提出了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方向。下一步要推进制定《〈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配合财政体制等相关改革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推进建立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评价考核机制等完善配套举措来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02.
张家豪  高原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9):4457-4464
以2017年“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19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三重差分法考察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26”城市环境治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作用机制来自于企业提高绿色创新能力、环保投资以及研发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环保严格执法的地区以及绿色创新能力更强、融资约束较低和国有企业样本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的发现为中国进一步推进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03.
省级政府承担着改善地区环境质量,守护一方绿水青山的重任。探究不同制度条件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组态生成机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本文对30个省级行政区2017—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动态的汇总型FSQCA分析。研究发现:单一条件不能构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必要生成条件;生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组态机制共有四种,分别为:数据赋能单向机制、市场—法治协同机制、市场—公众协同机制以及政治—数据协同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我国不同地区,生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组态机制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04.
社会生活噪声具有量大、面广、分散、影响不持续、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以现代化环境治理视角和社会治理视角深入剖析了我国当前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特殊属性及其防治的有效实践,分析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防治措施的内在联系,提出构建创新型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体系。该体系要求在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领域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强化社会共治,新增公众自治,将环境治理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既强调公众参与到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又强调社会各主体多元共治和自我管理,是社会生活噪声领域公众参与的升级版。最后,本文建议以宁静区域创建为切入点,通过有关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宁静区域创建指导意见;地方政府落地实施,完善管理和技术指标体系;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德治和自治水平,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宁静区域范围,实现创新型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体系的实质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5.
欧美诸国近年来相继推行的“供应链法”是完善跨国公司环境治理机制的新路径,但存在侵犯主权独立等诸多隐忧。本文以加强跨国公司环境治理为出发点,探讨了跨国公司母国“供应链法”域外适用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并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鉴于“环境权”与“其他人权”存在法理差异及避免政治争议考量,我国学者和相关企业应当在国际层面积极呼吁将环境问题与其他人权问题分开处理。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吸取“供应链法”域外适用机制的有利经验,实现从行业协会引导到政府部门主导,从软法到硬法,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跨国公司治理的国内法域外适用机制。最后,我国主管部门应当尽早颁行《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的配套实施机制,以期将他国法律政治化域外适用对我国主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