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6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207篇
安全科学   2158篇
废物处理   225篇
环保管理   951篇
综合类   4653篇
基础理论   245篇
污染及防治   189篇
评价与监测   1327篇
社会与环境   178篇
灾害及防治   26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814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考虑能源—经济—环境大系统的协调作用,构建中国能源需求预测预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情景模拟方法模拟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能源政策不同的三种情景,分别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需求量、需求结构、CO2排放量和能源预警指标。研究发现:新常态下,能源需求总量增速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当经济增速为6.5%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大能源调控力度,到2020年时我国能源需求量达到50.78亿t标准煤,非化石能源需求比例为16.1%,CO2排放量将达到103亿t,能源自给率为82.7%,该指标处于预警区域。本研究为新常态下中国能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42.
当前,全球碳交易体系分割且从属于不同的政府或区域管辖之下的发展特征,产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分散交易体系如何链接、各市场减排效果如何比较等问题。由于国际碳市场相对发展还不成熟、预期寿命不确定、波动性较强,且由于碳市场发展历史较短,缺乏长期的定量数据记录,市场上为参与者提供的风险管理工具很少。而随着2013年中国七省市的区域碳交易试点陆续启动,结合全国层面的自愿减排交易体系,碳交易将成为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初期,我国碳金融市场至少存在机制设计风险、市场供给风险及违规操作风险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无论是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经济部门和市场稳健发展还是从公共利益出发,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均应识别碳金融市场的风险,以保证有效的交易和定价机制、避免欺诈和价格操纵、平衡信息透明度及保密程度为基本原则和目标,尽早从监管法律、监管机构及权限、监管范畴及监管内容等多方面全面设计碳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43.
科技人才被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从而成为各地区争夺的对象。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的关键,在于提供一个有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科技人才所需的共有环境和个性环境,构建了科技人才社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包括科技发展环境、科技自身环境、开放系统环境、保障和谐环境以及生存空间环境。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首先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考察了科技人才与所构建评价体系指标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各评价指标对蓝色经济区科技人才都有显著的影响,这证实了所构建评价体系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其中,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与科技自身环境是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的最重要选项,政府应在努力营造良好的保障和谐环境、优化生存空间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下大力气切实加大与鼓励地区科技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提高人才工资待遇。然后对蓝色经济区各地市社会生态环境进行了因子分析,测算出科技人才社会生态环境区域综合排序依次为: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东营。就单一环境来说,青岛的开放系统环境,烟台的保障和谐环境、东营的科技发展环境、潍坊的科技自身环境以及威海的生存空间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分别是最优的,这与各城市实际中展现的情况基本一致,也进一步验证了所构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各城市可据此得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所在,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弥补其自身的不足,从而明确有效地提出优化人才社会生态环境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44.
废旧商品回收利用是供销社传统经营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天津市供销合作总社跳出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强化市场主导地位,实现了产业的深度经营、优化升级和规模发展,在天津循环经济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45.
分析了我国废纸回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废纸回收和利用率的具体措施,并以江苏省为例,介绍了其建设废纸回收体系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46.
在开发全内反射荧光免疫传感器的基础上,研究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检测方法。建立了基于MC-LR平面波导免疫芯片的制备方法,并结合流动分析和荧光检测开发检测系统,针对MC-LR的免疫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全内反射荧光免疫传感器对MC-LR抗体的检测限为0.001μg/mL;在间接竞争免疫检测模式下,最优检测条件是预反应时间5min、预反应温度37℃、进样停留时间500s;在最优检测条件下,对MC-LR的检测限为0.100μg/L,线性区间为0.200~4.000μg/L;全内反射荧光免疫传感器检测MC-LR的加标回收率均在100.0%±20.0%,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947.
正为保护臭氧层,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际社会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缔结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而我国是国际《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相关修正案的缔约国,一直积极行动,维护国际公约权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大气臭氧层。自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完善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淘汰活动,鼓励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应用,已经淘汰了10万多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约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1/2,圆满完成了4种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任务,为全球保护臭氧层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分析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重点要抓好4方面工作:一是尽快建立完善含氢氯氟烃管理制度体系。环境保护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委,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尽快出台针对含氢氯氟烃淘汰的相关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含氢氯氟烃新、改、扩建项目,建立含氢氯氟烃生产、使用、进出口配额许可、数据报告、销售备案、维修回收等各项管理政策和制度,为含氢氯氟烃淘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各地方环保部门要加强履约能力建设,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948.
构建符合上海市土壤特征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可以有效指导上海市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工作。介绍了国外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特点和不足,以《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 350—2007)为基础,建议在制订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时,根据上海市规划特点选择敏感受体和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上海市污染土壤背景选择关注污染物及暴露途径;建议根据修复技术、修复模式(原位修复或异位修复)和修复后土壤去向制订土壤修复标准。同时,建议在上海市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中国仪器分析水平,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确保标准体系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949.
与火电、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相比,小水电站建设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损害较小,所以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小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相当明显,甚至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居民和谐共处的制约因素。因此,农村小水电站可行性开发、设计、施工、运行过程中要引入生态与环境管理制度,并赋予可行性执行措施,构建绿色小水电标准,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小水电站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0.
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从城市群视角出发引入生态位理论,界定生态文明位内涵,构建涵盖社会子系统生态位—经济子系统生态位—资源环境子系统生态位共29项指标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对生态文明位和生态经济指数的二维模型,测算京津冀城市群6个案例城市在2007—2011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趋势以及地位。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生态文明水平(相对生态文明位)最高,邢台生态文明水平最低,石家庄、秦皇岛、承德、天津生态文明水平分别排名第2、第3、第4、第5。2007—2011年,北京、承德、邢台生态文明水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秦皇岛、石家庄、天津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生态经济指数测算显示,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生态资源环境的占用消耗大,承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并基于该二维模型,将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分为4种类型:发展失衡型、相对和谐型、高质量发展型、资源环境优势型,分别确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