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珊瑚礁生态保护与管理的社会经济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合古典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灯楼角珊瑚礁保护区的居民进行了社会经济调查,发现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很低,对珊瑚礁的依赖性很强,生产方式简单,管理落后,政府、科学家和当地居民之间沟通较少,但最近居民对珊瑚礁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已不断加深,并希望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来改变生存状态。因而在今后的管理方案中应强调居民的参与,重视教育和培训,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合理规划,以达到珊瑚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2.
2006至2009年采用断面监测法对三亚蜈支洲、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和西岛这5个区域的珊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东海、西岛、亚龙湾活珊瑚覆盖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死珊瑚覆盖率则逐渐升高。鹿回头活珊瑚覆盖率处于较低水平,团块状珊瑚优势度高于枝状珊瑚,群落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分析表明长期的人类活动包括海洋工程、生活污水排放、旅游活动造成了这些区域的珊瑚退化,但这些区域新生珊瑚的补充量相对较高,说明珊瑚生长的自然环境基本没有改变。只要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的珊瑚还具有恢复的可能性。蜈支洲活珊瑚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死珊瑚覆盖率较低,珊瑚补充量较高,分枝状珊瑚的优势度高,珊瑚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这说明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旅游活动可以促进珊瑚礁的保护。  相似文献   
53.
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珊瑚岛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研究充分利用遥感影像宏观、快速、直观等优势,通过自动化识别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沙永乐群岛岛礁岸线变迁情况进行变化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珊瑚礁岸线、基岩岸线和人工岸线三类岸线类型,以珊瑚礁岸线为主。通过对各岛礁在不同时期海岸线变迁的幅度与速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珊瑚礁岸线变迁幅度最为剧烈,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淤涨与侵蚀变迁交替作用,该类岸线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其淤涨速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岸段差异较大;其次为人工岸线,随着海岛的开发建设日益频繁,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填海造地速度与幅度也大大增加;基岩岸线基本无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4.
人民网消息全球2 600名全球顶级海洋科学家发出警告:珊瑚礁正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减少。他们呼吁立即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以保护现存的珊瑚礁珊瑚礁是全球众多沿海居民食物的来源,并为他们创造了大量工作机会。作为旅游观光景点,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作为自然防波堤,珊瑚礁阻挡了海浪和飓风的侵入。该警告是近日参加国际珊瑚礁专题论坛的专家联合发出的。专家们呼吁采取措施抑制由于海水温度升高、海水酸化、  相似文献   
55.
《环境教育》2009,(10):58-59
1、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五彩斑斓的珊瑚礁是由海水温度和化学成分达到一定平衡而形成的,升高的温度会招致珊瑚礁的灭项之灾。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海岸,由2900个独立的珊瑚礁组成,目前也在遭受着程度较轻咐褪色现象。据大堡礁海洋公园的权威人士推测,这个现象将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56.
安娜 《民防苑》2009,(3):39-41
如果到海洋里去潜水,所能看到的最美的景观就是珊瑚礁,珊瑚礁不但色彩丰富,而且聚集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成群结队的鱼儿特别招人喜爱。  相似文献   
57.
珊瑚礁沙洲是珊瑚岛形成的前一地貌类型,大多无植被生长,易受气候条件和水文动力条件的影响,位置不稳定,形态多变。本研究利用2005-2020年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了西沙群岛珊瑚礁沙洲的大小、形状变化以及平面位置移动过程,评估了珊瑚礁沙洲稳定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1)北沙洲、中沙洲、盘石屿和筐仔北岛相对稳定,而西新沙洲、三峙仔、全富岛和银屿仔尚不稳定;(2)珊瑚礁沙洲稳定性是沙洲沉积物供应、海洋动力环境条件和珊瑚礁地形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相同的季风浪和台风浪作用下,各个沙洲由于在礁坪中所处位置和岸滩沉积物类型等不同,在不同的水动力作用下,形成了8个沙洲不同的演变过程和稳定状态;(3)建议在相对稳定的北沙洲、中沙洲、盘石屿和筐仔北岛上人工种植抗风、抗盐碱的植被(如木麻黄),促使其更快地由珊瑚礁沙洲发育成为珊瑚岛。西沙群岛珊瑚礁沙洲监测与评估结果可为南海珊瑚礁沙洲发育研究和西沙群岛岛礁建设与保护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西沙群岛珊瑚礁鱼类多样性、营养级特征及其分布格局,本研究于2019年5月在西沙群岛6座主要岛礁(北礁、赵述岛、西沙洲、玉琢礁、华光礁、晋卿岛)采用水下录像方式进行了原位监测,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群落格局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记录珊瑚礁鱼类116种,隶属3目21科;主要优势种为栉齿刺尾鱼(C...  相似文献   
59.
《环境》2006,(1):97-99
泛珠环境宣教工作结硕果;广州荔湾区开展迎“创模”群众活动;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晋级在望;广东省环保局未雨绸缪查隐患;广东始兴县生态建设又结硕果;  相似文献   
60.
保护珊瑚礁离不开国家或地方的政策支持,良好的政策不仅能够为保护珊瑚礁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执法效率,从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以海南省为例,分析我国珊瑚礁保护政策的具体情况,结果显示,我国珊瑚礁保护政策呈现以下发展趋向:更加重视陆海统筹、全面保护,健全层次丰富的珊瑚礁保护政策体系;更加重视创新驱动、技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