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596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175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交汇期,现有研究对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且经济高速发展的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缺乏关注。分析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329个县区级行政单元在2010~2019年土地利用结构和“三区空间”的时空演化特征,从人地关系视角探究演化的驱动机制,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参考。结果表明:(1)近10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城镇空间持续扩张,分别占用2 191.25 km2农业空间和413.19 km2生态空间,4 223.89 km2农业空间转为生态空间。(2)2010~2015年,以农业空间转城镇空间为主导,主要分布在成渝、黔中和滇中城市群地区;2015~2019年,以农业空间转生态空间为主导,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东侧山区。(3)“三区空间”交叉转换受到客观承载环境(地)、人类发展活动(人)以及两者的交互影响,体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受土地使用的价值观与社会客观运行规律约束,在自然环境现状承载与发展适宜性格局的基础上,驱动“三区空间”演化...  相似文献   
962.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土地要素配置是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科学研判土地面临的稀缺瓶颈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文章选取2008~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先后运用核密度估计法、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以及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系统考察了城市土地稀缺度的时空演变、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为实现长江流域土地资源支撑高质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时期内,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稀缺度呈现出“提速期”和“振落期”两个阶段,上中下游的具体增幅分别为26.9%、13.2%和9.5%;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土地稀缺度的高值范围逐渐减少,中低值区域逐渐增多。(2)城市土地稀缺度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范围变化突出,但集聚效应并不显著。(3)不同区域影响城市土地稀缺度的主导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外商直接投资会加剧土地资源的稀缺,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环保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基于上述结论,长江经济带应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企业环保投入力度,通过高效、可持续的利用土地以破除政策约束下的要素稀缺困境。  相似文献   
963.
探索多维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长江经济带2003~2019年108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熵值法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支撑力3方面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多维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保持上升态势,存在下游>总体>中游>上游的特征,区域差异则存在下游>上游>总体>中游的空间异质性,且差异的主要来源于上、中、下游的地区内部差异。(2)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级递增的空间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影响存在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服务化均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则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不显著。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是在工业集聚、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政府干预诸多因素交互叠加、循环累积作用下形成。为实现长...  相似文献   
964.
长江经济带的五大城市群是该区域内城市化的主体,评估不同城市群的发展差异有助于准确理解该区域内的城市化进程。基于美国宇航局新一代夜间灯光遥感产品,利用灯光增长率、变异系数、位序-规模法则、灯光基尼系数等方法评估了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的发展差异。通过比较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一直雄踞五大城市群之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增长率最快,黔中城市群较滇中城市群发展更快,五大城市群的整体差异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对于城市群内部的不同城市发展差异而言,长三角城市群呈现愈加均衡的趋势,而其它四个城市群的趋势不明显;对于城市群内部不同地理网格的发展不平衡度而言,长三角内部发展不平衡度在降低,而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的不平衡度有上升的趋势,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变化趋势性不明显。总的来说,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而其它城市群虽然发展较快,但辐射带动效应尚不明显。最后,总结了各城市群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指城市群的交通建设以及寻找符合自身优势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65.
本文分别于2015年夏季和2016年冬季对珠江口表层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OC)和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化学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OC浓度和CDOM丰度随光照时间呈指数递减的趋势。受陆源输入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淡水端元可降解DOC和CDOM的含量较高,且该含量向海逐渐降低。冬季,淡水端元可降解DOC占DOC总量的50%,显著高于夏季,而CDOM无明显季节变化,揭示了冬季更高含量的无色溶解有机物(DOM)参与了间接光化学降解。受温度和光照的影响,自然条件下夏季DOC和CDOM的光化学降解速率分别约为冬季的4倍和2.5倍,夏季光化学过程是珠江口DOM向海输送过程中重要的汇。在光降解过程中,DOM芳香性和分子量先迅速降低,而后趋于稳定,表明芳香族大分子有机物是发生光降解的主要底物。  相似文献   
966.
珠江源区小黄泥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研究小黄泥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离子来源,服务小黄泥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采集了小黄泥河干流及支流河水和矿坑水样品,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离子比例系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小黄泥河河水的水化学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并评估了不同来源对溶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小黄泥河流域河水pH值...  相似文献   
967.
以浙江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分析了该场地现状和配套条件,对比行业较成熟的多种存量生活垃圾原位和异位处理技术,以及对该填埋场治理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提出将“原位—异位”联合创新应用技术应用至该填埋场,达到较好治理效果,解决了采用单一治理技术存在的诸多弊端。该联合治理方法不仅能释放土地空间作为后续利用,降低项目投资额,缩短治理工期,并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风险,而且满足了城市规划建设需求,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实现CO2排放减量。  相似文献   
968.
构建了旅游发展、城市经济、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综合评价体系,测算了沈阳市2009—2018年旅游发展—城市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使用障碍度模型分析诊断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8年沈阳市三大子系统评价值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2009—2018年沈阳市三大子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从濒临失调逐步转化为良好协调;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国际旅游收入、第三产业比重、人均供水量是影响沈阳市旅游发展—城市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969.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铜陵市义安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主要治理措施及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污染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提出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科学管理措施,以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970.
为研究抗生素制药菌渣施肥对土壤—作物体系中重金属的污染及迁移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疆伊宁县某试验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抗生素施加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富集系数(BCF)来表示重金属在土壤—作物体系间的迁移性能.研究表明:大豆和玉米在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所有地块的重金属含量均达到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