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14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41.
块泽河流域属于珠江源区典型的岩溶小流域,同时也是滇东重要的煤炭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加强区内水环境研究,对支撑珠江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系统采集地表水、岩溶地下水和矿井水样品,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离子比值分析以及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等方法,对块泽河流域水化学演化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块泽河流域地表水pH平均值为7.8,呈弱碱性.阳离子主要以Ca2+和Na+为主,呈现Ca2+>Na+>Mg2+>K+的特征,阴离子主要以HCO-3和SO42-为主,呈现HCO-3>SO42->NO-3>Cl-的特征.地...  相似文献   
742.
张学庆  王兴  刘睿  赵骞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1):20-26,67
河口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对河口的泥沙输运和地形地貌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式研究了辽河口在潮流和径流相互作用下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情况。结果表明:辽河口潮能通量最大的区域集中在盖州滩东南侧以及双台子河河口和大辽河口河道急剧缩窄及拐弯处;在两个河口随着径流量的增加,潮能耗散增强,丰水期耗散能量总体上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在大辽河口,大潮期间的各水期的耗能率约为小潮期间耗能率的两倍;一个潮周期内潮能通量最大值出现在高潮时刻,其值为56.08 KW/m,河流段最大值发生在河道拐角处,低潮时潮能通量最小。潮能通量和耗散的分布的研究结果对于了解辽河口海域的动力过程和河口沉积动力过程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3.
为探讨外来植物是否导致生境的明显改变,定期测定了珠海淇澳岛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与本地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中的若干生态因子及植物叶片叶绿度,并检验其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叶片叶绿度互花米草(47.37)<桐花树(58.92)<无瓣海桑(65.35)。表土上部的pH,互花米草湿地(6.33)显著低于桐花树湿地(6.71)。覆盖水与表土下部的氧化还原电位(Eh),互花米草湿地差异不显著,其它3种类型湿地则是覆盖水Eh显著低于表土下部;互花米草湿地表土上部Eh(39.16mV)显著高于桐花树湿地(24.04mV)。互花米草湿地覆盖水电导率(7.96ms/cm)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湿地(6.92ms/cm)、表土下部电导率(4.4ms/cm)显著高于无瓣海桑湿地(3.26ms/cm)。因此,作为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生长已显著改变了生境中的某些因子,如导致表土上部pH显著下降;覆盖水与表土下部之间Eh差异的消减,表土上部Eh显著高于本地种桐花树湿地;覆盖水电导率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湿地等,为此应严格控制互花米草,至于外来植物无瓣海桑的潜在生态影响则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44.
介绍了埕岛油田海底电力电缆的状况,从电缆故障类型、故障点位置分布、故障时间及故障原因等方面对海底电缆37次故障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寻电缆故障规律,发现海底电缆故障多发生在1、10、11、12月份。造成电缆故障原因是多方面的,海工作业、平台船舶停靠、锚桩钩挂、盗窃捕捞等外力机械对电缆造成伤害多发,海洋地质条件的改变与海底潮汐运动等造成的海缆悬空、磨损、拉伸等隐患危害较大。要综合规划海底管道、优选海底电缆路径、强化电缆保护宣传和运行维护管理等多种措施,以减少海底电缆故障,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45.
随着广州市截污工程的实施,珠江(广州河段)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沉积物内源污染将成为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TN、TP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监测的基础上,对该河段沉积物中三种营养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沉积物的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主干流河道沿程分布上,各种营养物质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低-高-低"型分布特点.三种营养物质之间均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TN和有机质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50,属于高度相关,其线性方程为:y=0.0387x 0.0068(y为TN,x为有机质).有机指数法对沉积物肥力状况的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全河段有机指数相当高,全河段都处于肥污染状态.沉积物中C/N值表明该河段中有机质及营养盐除少量来自河中藻类、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等外,多数来源于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746.
长兴岛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兴岛污水处理厂的远期规划,使用Delft-3D模型系统建立了长江口杭州湾大范围海域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采用边界贴体正交曲线网格,克服了计算区域边界的不规则性。应用模型对污水外排长江口的环境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长江口及毗邻水域的水位、流场和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过程;长兴岛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质的影响非常小,无论是枯季还是洪季,排放口附近水域NH3-N和COD(Cr)的浓度增量都远低于0.1 mg/L;尾水排放对附近水域环境敏感目标(如青草沙水源地、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747.
针对山东某化工有限公司皂化废碱焚烧静电除尘器投运一段时间后,由于灰斗的布置形式、内部结构及出灰口设置存在问题,出现了灰斗严重堵灰,因此从设计角度探讨了皂化废碱焚烧静电除尘器灰斗的优化改进,解决了堵灰问题,保证了除尘器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48.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进一步阐明浙江遂昌柘岱口地区碎斑熔岩地质特征及成因。宏观上划分了碎斑熔岩相带,查明了碎斑熔岩时空分布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微观上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等方法研究该碎斑熔岩。研究区碎斑熔岩受控于柘岱口—湖山NE向大型火山构造洼地复活型破火山,具有侵出—溢流特点,为复合穹丘状地质体。岩浆演化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具有分异岩浆"溢流—侵出—侵入"过程。岩石具有典型的连续不等粒碎斑结构和珠边结构,富碱,K2O+Na2O为8.54%~9.25%,A/CNK为0.88~1.04,为准铝质钾玄岩系列,富集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Rb、Sr、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岩石成岩温度为803℃~884℃,具有高温浅成特点。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3 Ma,为早白垩世中期九里坪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壳—幔混合I型碎斑熔岩,属于活动大陆边缘靠板内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49.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MSWI)过程中二噁英类的生成机制以及焚烧飞灰的组成,研究了MSWI飞灰中常见的钙化合物(CaO,Ca(OH)2,CaCl2,CaSO4及Ca(NO3)2)对前生体五氯酚(PCP)及六氯苯(HCB)生成二英类的阻滞作用.结果表明,280℃下加热2h,Ca(NO3)2,Ca(OH)2和CaO对PCP生成二噁英类的总阻滞效率分别为93.7%,80.4%和98.9%,而CaCl2和CaSO4几乎没有效果.CaO对PCP和HCB混合物生成二噁英类物质同样具有良好的阻滞效果.另外,探讨了上述钙化合物对PCP及HCB生成二噁英类的阻滞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50.
环境中存在的二噁是一类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强毒性有机污染物,为了能正确评价这类化合物的来源与环境中分布情况,二噁的分析检测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样品检测前处理纯化过程中所用的各种传统的吸附剂(硅酸盐、佛罗里土和活性炭等)和新发展的几种主要吸附剂(2(1芘基)乙基二甲基硅烷化硅胶(PYE)、炭纳米管和多孔石墨炭等)的性能、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在概括样品制备的基础上,阐述了二纯化技术及其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