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7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1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常采用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研究生产者行为时,一般默认生产者总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安排生产,而忽略了由于产出的经济无效率所造成的偏差,这种偏差最终会影响要素替代弹性、要素最优配置及产出效率的准确测度.本文采用面板模型的三要素成本函数循环参数估计法,通过施加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估算了辽宁省工业部门二类行业的相对技术无效率、配置无效率程度及要素间的相对价格扭曲,并计算了资本、劳动、能源要素间的交叉替代弹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出端技术无效率,而在要素投入的配置效率环节,能源要素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消耗.因此,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在要素投入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能大幅改善产出水平,这将是辽宁省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2.
河流筑坝拦截的水环境响应——来自地球化学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规模筑坝拦截是当前世界河流普遍面临的共同趋势,"蓄水河流"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层次上区别于天然河流和湖泊,改变了河流水文、河流物质转化和输送通量以及河流生态环境.因此,认识和了解水库建成后河流一水库体系水环境演化的关键过程是评价水坝的水环境影响的基础.广泛综述国内外最近的一些涉及水库效应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作者对乌江流域梯级水库的初步研究,从蓄水河流水文情势改变、生源要素(磷和硅为例)形态和通量变化、温室气体释放、水生生态系统演替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水能开发的巨大经济效益和面临的潜在生态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需要进一步详尽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3.
太湖流域1954~2006年气候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ann 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太湖流域6个气象站点1954~2006年降水、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和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余年来太湖流域降水量呈较弱的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降水增加显著;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北部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M K倾斜度值为 -099%/10 a;春、秋季相对湿度都显著减小,而夏季减小幅度较弱,冬季减小现象不显著。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增高趋势显著的特点,冬、春季增温显著;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为以平湖和溧阳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上升趋势最小,以上海为中心地区上升幅度较大。年日照时数的下降趋势幅度较大,以溧阳为中心的西部地区最为明显,四个季节日照时数都呈减少的趋势;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表现为全流域呈减少趋势,由西向东减少幅度依次减小。气候变暖,降水将进一步增加,必然导致径流也呈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太湖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对太湖流域水资源和防洪安全的影响,也将为太湖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国内外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区划是从区域角度观察和研究地域综合体,探讨土地利用的发展历史、现状特点、变化过程及趋势,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及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包括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合理分配、结构和布局形式等,在地域上进行分区。通过简要回顾国内外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理论方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今后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重点及发展方向:从自然要素向自然与人文要素有机结合方向转变;从大空间尺度向多空间尺度方向转变;从传统的区划方法向综合集成的新技术手段转变;从静态的区划研究向多要素、多过程耦合的动态区划研究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65.
食物波动与效率是食物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1993~2003年江西省平均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为0.974,其规模效益基本上呈现常数规模效益与规模效益递增交替波动现象。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粮食产量、油料产量、肉类产量、糖料产量等与食物总量具有显著关联性,其灰色关联序为:粮食产量>油料产量>肉类产量>糖料产量>禽蛋产量>水果产量>牛奶产量,所以要保证食物总量安全,必须首先保障粮食、油料、肉类等的生产。  相似文献   
66.
大连湾沉积化学要素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987年调查资料为基础,讨论了大连湾底质中诸化学要素如pH,Eh,硫化物、有机质、氮、铜、铅、锌、镉等分布规律.其特征变化动态表明,化学要素除岸边岩石风化蚀余物质的自然背景值外,主要来源于沿岸数家工厂排废.赋存于沉积物中诸化学要素是在潮流水动力作用下产生迁移、扩散,并也探讨了沉积要素Cu,Ph,Zn和Cd分布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7.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大,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水资源已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资源。而钢铁工业是耗水大户,水资源的不足已将成为制约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四方面阐述了钢铁工业应对水资源不足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8.
中国工业废水治理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投入产出的思想,应用DEA模型对2008年中国工业废水治理效率进行静态评价,得出各地区当前工业废水治理效率.用Malmquist指数对中国2003-2008年工业废水治理效率进行动态评价,分别得出近几年中国工业废水治理的名义全要素生产率和实际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废水平均治理效率仅为0.630,2008年达到DEA有效的地区仅占16.7%,几乎所有地区都处在规模收益递减;2003-2008年间的中国工业废水治理名义T下P为0.922,实际TFP为0.943,即分别在此期间平均每年下降7.8%和5.7%,造成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的落后.  相似文献   
69.
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形态,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这项研究明确了区域空间发展"点-区-群"过程中,城镇综合竞争力、空间联系强度、要素区际流动在都市圈内核体系的关键性作用,通过都市圈的综合对比,为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适应都市圈提质增效的新要求提供新的借鉴.通过结合城镇综合竞争力模型、改进的空间联系模型、要素流强度模型等方法集成,分析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长沙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在城镇综合竞争力、空间结构、城镇职能分工体系3个维度的对比差异.结果表明:(1)综合竞争力研究显示,各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性,长沙都市圈呈东西轴带发展,武汉都市圈的中心-外围城镇差异显著,南昌都市圈缺乏强引领能力的高值发展中心;(2)长沙都市圈形成中心-外围的圈层式空间结构形态,武汉都市圈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形态,南昌都市圈呈现出昌九"双星"式空间结构形态,都市圈在中心城市指向性、空间结构形态的显著差异,与城镇扩张政策、城镇发展差距及现代交通运输线路的网络化等因素相关联;(3)长沙都市圈内部城镇的要素配置层次分明,具有完善的要素流职能分工体系,武汉都市圈的交通流与经济流位序匹配程度较差,南昌都市圈缺乏完善的经济流、交通流职能分工体系;(4)在讨论分析中为各都市圈指出了完善资源共享和要素传递通道,优化城镇分工协作机制,促进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发展等针对性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0.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选择一个单一的永久性的固定法>(劳部发[1996]266号)第十一物作为参考,不能选择临时性的条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接到企业的工伤报告或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应当组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调查取证,在7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由此可见,调查取证是工伤认定的关键环节.如何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呢?作为从事工伤保险工作的实践者,笔者认为,在接到企业的工伤报告或职工的工伤待遇申请后,应根据申报的材料对事故进行基本情况分析,初步确定是否认定工伤,然后按照"时、地、人、事、因、果"六要素进行具体调查取证.通过实践,颇为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