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201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子洲径流站和离石王家沟试验站的径流场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中高含沙水流特征与地貌因素及重力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坡面的地貌垂直结构和由此所决定的侵蚀作用垂直分异,对坡面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高含沙水流形成于峁坡下部和沟坡,并在各级沟道中进一步发展。坡度对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如果侵蚀过程以溅蚀、面蚀、细沟侵蚀为主,不发生切沟及显著的重力侵蚀,则存在着一个坡度临界值,大于此值后,含沙量反而减小。重力侵蚀对坡沟系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强烈的重力侵蚀的参与,高含沙水流的沙峰滞后于洪峰,落水阶段的含沙量常常大于同流量下涨水阶段的含沙量。  相似文献   
12.
以长武生态站水肥产量效应的长期定位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模型预测的分析方法,揭示出黄土高原旱作塬区高产农田的水分环境效应在于过度消耗土壤水库,降低土壤含水量,使作物生长转而过度依靠年度降水,出现年际产量的高波动性。指出旱作高产高波动性具有可持续性,它是当前旱作农业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综合性并承担多种功能的生态经济系统类型区,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在甘肃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立足草原牧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时代背景,结合甘肃草原牧区发展的基本现实,提出了新时期甘肃草原牧区发展的资源保护与生态重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与提升、现代草一畜一牧业产业化升级、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创新及现代服务网络与保障体系完善等五大战略选择,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促进草原牧区发展战略和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借鉴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农户层面上,以技术效率为标准,对退耕还林政策加以评价。以黄土高原区的陕西省吴起县、定边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为实证案例,论文通过同时估计农户的投入导向的随机距离前沿和技术效率影响模型两个等式,分别测算了2009年吴起县159户、定边县152户和华池县125户农户退耕还林政策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退耕还林与吴起县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定边县和华池县的样本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退耕还林政策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执行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对定边和华池农户给予额外补贴或者实质性扶持,才可以实现该公共政策均衡私人森林供给和社会森林需求。研究还显示:3县农户生产受到劳动力、资金、土地、固定资产等投入要素的约束;户主的年龄、家庭规模和教育对不同地区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影响;3县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在80%,说明存在减少约20%的成本且不减少产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节水型区域的典型——甘肃省定西市生态环境薄弱、工农业生产欠发达的现状,从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的内涵出发,利用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技术,把种植、养殖、沼气生物能、高效有机肥等产业和技术进行高效集成,通过对甘肃富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模式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节水型区域提供切实可行的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典型推广模式,促进该类型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代渭河流域与泾河流域涝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中渭河流域与泾河流域,唐代早、晚期是洪水少发期,中期是洪水多发期,其中以中度涝灾和轻度涝灾为主,大涝灾次之,特大涝灾较少.洪灾频次和等级表明,唐代该地区气候明显分为3个阶段,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降水量较少,中期阶段降水量较多.在公元750-769年出现了降水显著增多的湿润气候.根据关中现代大洪水发生的降水量初步确定,唐代特大洪水发生时的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000mm,大洪水的发生也代表了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邓佳 《绿色视野》2008,(6):21-23
时间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8.0级强烈地震使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并波及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截至6月3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07人遇  相似文献   
18.
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应用中的环境问题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省在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应用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加强放射性矿物的管理意见。内容涉及伴生矿鉴别依据;加强放射环境影响评价;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和掺渣建材产品中放射性核控制标准、建筑用花岗岩板材的放射性核素控制标准以及放射性“三废”治理与排放限值诸方面,以供环境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产流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在多个已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其中甘肃片区位于祁连山北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了生态保护、恢复与建设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生态治理成效的评价有助于发现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升生态建设规划及管护决策的科学性。本研究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在提取生态系统类型与质量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其变化特征分析生态治理的成效。研究表明,近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草地、森林、灌丛面积明显增加,裸地减少、植被覆盖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变好,说明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研究区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面积所占比例小,仅占46.7%,生态系统整体脆弱,维护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压力仍然较大,生态保护与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未来需要针对生态系统存在的退化风险,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主要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污口规范化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实地考察与发放调查表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主要工业污染源的废水排污口的规范化状况,特别是排污口对总量控制监测的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各排污口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