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5篇
  免费   610篇
  国内免费   1156篇
安全科学   410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3147篇
综合类   9025篇
基础理论   1822篇
污染及防治   413篇
评价与监测   374篇
社会与环境   1043篇
灾害及防治   99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652篇
  2020年   579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467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1334篇
  2013年   1066篇
  2012年   896篇
  2011年   883篇
  2010年   731篇
  2009年   878篇
  2008年   978篇
  2007年   787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606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资源型城市贵阳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对资源型城市贵阳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做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影响贵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力。贵阳市1999年-2007年间生态足迹从1.447 hm2/cap增长到2.472hm2/cap,而生态承载力从0.551 hm2/cap下降至0.509 hm2/cap,生态足迹远超出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况。但贵阳市生态效率在不断改善,从1999年的0.500万元GDP/hm2生态足迹增长到2007年的0.787万元GDP/hm2生态足迹,生态系统改善仍存在一定契机。人口增加、能耗增加等因素会导致贵阳市生态足迹增加,而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则可减少生态足迹。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有利于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最后就如何缓解贵阳市生态系统压力,促进贵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蓝藻水华暴发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太湖作为流域重要的水源地,2007年蓝藻水华事件的暴发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无锡市区489名公众的太湖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生态风险被公众知觉为总体风险是陌生和完全可控的;蓝藻水华暴发原因是陌生和不可控的,这是引起公众风险意识的主要因素。影响公众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媒体、信息和个体因素。报纸广播电视是主要的媒体因素。信息因素有灾害信息、灾害治理信息、政府防范措施信息。灾害治理信息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灾害信息和政府防范措施信息。不同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职业的人群,对不同类别的风险信息关注程度不同,影响到个体风险偏好的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决策者更全面地理解蓝藻水华风险的本质,开展风险沟通,针对不同特征的人群选择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993.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出1990—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能源足迹强度(EFI)、能源足迹生态压力(EPIEF)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能源足迹波动上升,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但煤炭足迹仍占主导,近几年又有回升趋势;能源足迹强度呈幂指数衰减,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EPIEF呈上升趋势,说明能源利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在空间分布上,各省区能源足迹差异显著,能源足迹强度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而EPIEF则由西向东呈增大趋势。依据EPIEF指数将中国30个省区划分为能源足迹生态盈余区(EPIEF1)、生态轻度亏损区(1EPIEF5)和生态严重亏损区(EPIEF5)3种类型。  相似文献   
994.
乡村旅游在实践中正从边缘化向系列化发展。沂蒙山区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针对沂蒙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状况,分析了沂蒙山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市场条件,认为生态脆弱区发展乡村旅游应遵循经济多元复合化发展与内源发展的原则,建构纵向深化与横向附加开发模式,具体提出乡村旅游开发途径,即旅游内容特色化、耦合化,旅游服务网络化、规范化的深化途径与附加旅游教育和旅游养生内容等途径。  相似文献   
995.
徐军 《青海环境》2010,20(3):111-113
针对格尔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就生态畜牧业保护建设的必要性、作用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邵春益 《青海环境》2010,20(1):17-22,41
青海是畜牧业大省,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于农牧民致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文章对全省生态畜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四川环境》2010,29(4):F0003-F0003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横断山区,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和重点地区,幅员面积6.1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境内山峦叠嶂,地形地貌复杂,多以山地为主,占幅员面积80%以上:山原次之,占20%;丘陵、冲积平原及宽谷和断陷盆地总共约占10%。山地多为海拔大于1500米以上的高中山和中山,相对高差常达1000-2500米。  相似文献   
998.
尽快从"水坝建设越多越好"的思维怪圈中走出来,在河流开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各个阶段,均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目标,让水坝建设沿着科学、合理、有度、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把"休养生息"的治水方略具体落实到我们的各项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999.
为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阜宁农产品"生态三宝"品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这个县不断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创建的激励扶持力度和组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刘国田的心头,企业给子孙后代造成的污染包袱如何解决。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作为昌邑的纺织印染龙头,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企业发展前期不可避免地造成的污染,让他感到欠了子孙一份"良心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