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6篇
综合类   413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建华 《环境》2001,(3):23-23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绿地系统不但具有自净的特质,而且能吸收有害有毒气体、阻隔噪音、杀菌除尘,是良好的城市天然清洁工。在伦敦、上海等城市的研究中发现,经过科学布局、设计的绿地系统、能缓解热岛效应,治理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但是,目前  相似文献   
22.
鄂西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生态恢复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三峡库区因特殊地理位置和较复杂的地质、地貌、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 ,使该地域内动、植物种群呈现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的特点 ,残存着不少珍稀和孑遗植物及珍濒野生动物资源。由于库区人为经济活动和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影响 ,库区森林植被锐减、覆盖率低、生境退化 ,在夏季暴雨袭击下常引发山洪、岩崩、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地力退化 ,直接威胁到三峡库容 ,影响大坝寿命及库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 ,制定生态保护规划 ,加强库区生态建设 ,恢复和改善环境生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是延长三峡水库寿命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3.
建议设立『国家生态特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但遗憾的是,很多地区的经济及环境建设模式却区别不大。例如生态建设方面,过去几十年我们走了一条“部门工程模式”之路,即不管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而实行统一的标准和技术。如颊受争议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在荒漠和草原地区大量种植树木,结果树木大批死亡,浪费了国家宝贵的生态建设经费。这些工程措施中相当一部分脱离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少难免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尽管投资巨大,却形成了“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整体恶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24.
“沙尘暴发生固然有复杂的气象因素,但在更广泛意义上,沙尘暴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沙尘暴项目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保总局测试中心等多位专家学者顶着京城五六级大风从四面八方赶到一起,共同为刚刚发生的近1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把脉开方”时,有如此一番共识。 沙尘暴的形成必须有沙尘源和风力、高空强对流等要素,后两者属于气象因素,非人类所能控制。因此,沙尘暴源发地遭受的生态破坏,尤其让与会专家忧心忡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高吉喜认为,沙尘暴源发地生态破坏是自…  相似文献   
25.
奈曼旗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两期TM卫片对奈曼旗五个苏木的沙漠化土地动态进行了分析。10年间沙漠伦土地总面积减少了457.82km^2,但同期耕地面积净增加了394.08km^2;同时,流动沙地面积增加了139.62km^2,图斑数降低到了50%,流动沙地明显扩展,斑块间发生合并,集中连片的趋势严峻。不同苏木沙漠化土地变化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其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6.
《环境导报》2003,(11):42-45
“九五”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举措,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27.
骆马湖为一浅水湖泊,具有典型的过水性特征,其已经处于中一富营养化阶段。通过对骆马湖富营养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入湖河道携入大量营养物质入湖和水生植物的破坏是骆马湖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骆马湖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入湖口人工湿地和建设骆马湖生态湖滨等生态建设的建议。通过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实现骆马湖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28.
《环境导报》2003,(11):2-5
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绿色江苏”,建设生态省,推动全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于2003年4月14日颁布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苏发[2003]7号](以下简称《意见》,全文详见本期第42页)。《意见》是继江苏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1992年)、《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1996年)、《关于切实加强环  相似文献   
29.
崇左故事     
从南宁市到崇左县生态公园3个小时里,我们仔细聆听了潘文石教授对国内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分析,感受了一名科学家的良知与责任,学到了一些前所未闻的常识与概念。据教授介绍,他也是因偶然的机会才接触到白头叶猴并开展研究的。也正因为偶然,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必然——白头叶猴数量增加、生态保护效果明显、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瞩目……崇左县正为建设生态示范区而努力。如果说白头叶猴的发现是一种偶然,那么以点带面,全面搞好生态建设则是必然。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海城市过去几年生态建设的调查研究,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海城市生态建设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生态建设提出对策分析,提出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转变,提倡生态道德,坚持以人为本,自觉维护人类生存条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自觉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国家级生态区建设为契入点,全面开展生态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的新海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