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5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231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1613篇
综合类   4662篇
基础理论   702篇
污染及防治   162篇
评价与监测   254篇
社会与环境   702篇
灾害及防治   14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484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31.
层次分析法在精细化工园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的概况;设计指标重要性专家打分表,依据指标得分构造了层次分析法的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精细化工园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进而依据指标权重分析r影响园区生态化改造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创新投入能力、染料行业单位产品新鲜水消耗量等指标是影响总目标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632.
环境友好型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产业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并由此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传统材料产业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危机,阐述了环境友好型生态材料的内涵与研发内容,说明只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了解与掌握发展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技术途径,大力推广其研究与应用,才能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33.
目前,放射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等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其开发、使用、储存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危及放射源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07年12月20日,青海工业集团公司下属发展分公司(以下简称“发展分公司”)因保管守护措施不力,造成3枚放射源丢失,后被当地公安机关追回,事故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34.
在全国农民工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杨志明说,今年要以促进农民工就业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维护土地承包权益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2009年维护农民工10大权益行动计划,促进农民工工作新发展。  相似文献   
635.
新加坡人口大约有468万,城市人口密度很大。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新加坡政府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效能。除填海造地之外,有计划地发展地下空间,成为政府有效利用土地的关键手段。通过近30年的努力,新加坡在科学合理开发地下空间,特别是地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逐步构筑起一个高效、便捷、安全、节能的地下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636.
近年来,农村居民点整理被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各地广泛开展。其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置换建设用地空间的同时,也对区域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了巨大冲击,其中,土地投入变化是农户响应这些冲击的重要表现。本研究沿着"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土地利用条件变化-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响应"的逻辑思路,形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对农户土地投入影响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总体效应和不同政策影响两个层次,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对农户土地投入影响的两个模型。依据江苏省调研数据,从资金和劳动力两个方面,实证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对农户土地投入的净效应,以及不同居民点整理政策对农户土地投入的影响方向和大小。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了农户的土地资金投入,但对农户的土地劳动力投入具有负向影响。不同居民点整理政策对农户土地投入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置换住房的宅基地补偿政策和农地产权稳定政策对农户的土地资金投入具有较好的积极作用,而安置公寓房政策则更可能带来农户土地资金投入减少;农地产权稳定政策和安置公寓房政策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土地劳动投入,但宅基地补偿政策对农户土地劳动投入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合理解释,同时也估算了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比例、非农就业水平、农业补贴收入、耕作距离和土地经营面积等控制变量对农户土地投入的影响情况。最后从强化规划引导、内涵拓展、宅基地补偿策略优化、土地流转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调整和合理引导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统筹区域发展多元目标以增强对区域发展的指导力和约束性,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政策目标偏好,能为优化规划技术方法和改革规划管理体制提供政策参考。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元目标及其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进行词频挖掘构建目标偏好测量维度及体系,进而对两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进行目标偏好的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多目标规划,通过内容分析法可以构建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目标构成的目标偏好测量体系;(2)从目标偏好排序来看,三大目标中社会目标始终是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首要偏好目标,生态目标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次要偏好目标,经济目标排在最后;同时相比上轮规划,本轮规划耕地保护子目标次序提前,土地整治子目标次序推后;(3)从目标偏好程度来看,社会目标的首位偏好程度有所下降,但其中耕地保护子目标的首位偏好度明显上升;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首位偏好程度基本不变,总体而言本轮规划三大目标偏好程度的差异缩小。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始终坚持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社会目标偏好,符合其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导的部门规划的定位;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目标的偏好程度差异缩小,但其若要在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通过优化规划技术和改革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均衡经济、社会、生态目标,以承担起统领全区域空间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38.
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动态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型,利用中部地区37个资源型城市2005—2014年城市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30个指标数据,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动态变化进行测度,并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及其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2005以来人口城市化对资源型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影响力减弱,社会城市化的影响力逐渐加大并趋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尽管资源条件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影响最大,但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对资源型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的影响力正变得日益重要。(2)各城市间城市化综合水平差异较大,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差异较小。自2005年以来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的城际差异无较大改变,但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城际差异正变得日趋缩小。位于山西省的资源型城市城市化综合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的变动较之其他省份更为显著。(3)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协调类型处于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并以初级协调型为主。2005以来中部地区多数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保持不变,关系恶化的资源型城市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和湖南,关系更为协调的资源型城市主要位于山西。(4)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综合水平差异显著,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差异并不明显。再生型和衰退型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成熟型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较低。(5)城市化滞后仍是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不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9.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36个城市为例,构建了经济发展、城市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评估了36个城市2011~2013年的耦合度,并利用GIS技术分析系统的得分与耦合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36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和社会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比较相似,三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存在显著性的地区差异。36个城市生态环境得分均值很高,城市之间差异很小。从耦合度的空间分布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明显存在3个高耦合度的聚集区域,即长株潭城市圈,武汉-南昌(含鄂州、黄石和九江)城市带和鄂北4市,即十堰、襄阳、宜昌和荆门。最后,36个城市之间耦合度的差异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40.
王行坤 《绿叶》2012,(11):100-107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法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理论一行动,是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国人民的具体实践中所概括出的行动方向。无论是从劳动力的再生产还是从自然资源的保护来看,现有的发展方式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不可能走美国的老路,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真正地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生产力的升级转型,也需要一个更为公正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只是为了资本的增值;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却是以人为本,从而也就能够将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到发展的规划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具有普世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