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5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231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1613篇
综合类   4662篇
基础理论   702篇
污染及防治   162篇
评价与监测   254篇
社会与环境   702篇
灾害及防治   14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484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01.
赵丹  於方  王凯霖  王膑 《环境保护》2022,(23):55-57
近年来,各类固体废物和废水倾倒事件频发。管理程序和技术标准的缺失,使得这类事件清挖处置不当可能导致污染物浓度反弹、清挖不到位或过度清挖等问题。亟需针对这类事件制定专门的工作程序和标准规范,实现清挖处置与损害评估工作的统筹,人体健康风险、生态风险、环境风险的统筹,以及效果评估与污染调查工作的统筹。  相似文献   
702.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的重要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凸显。面对“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管理需求,生态环境监管体系面临巨大挑战。本文阐述了当前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介绍了数字技术赋能“环境监测”、畅通“信息动脉”、打造“服务网络”、打通“神经脉络”、构建“生态大脑”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建议进一步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促进数据融合治理、深化卫星技术融合、建立“双碳”综合服务平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703.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简称《规划》)。本文就“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等“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度解读,对《规划》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就“十四五”时期碳监测评估、PM2.5和O3协同控制追因溯源监测、水生态监测、土壤与地下水监测、生态质量监测评价、智慧监测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704.
强化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流域生态环境监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2019年新组建的七大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在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等方面的职能,探讨了当前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在广度与深度、能力和资源储备、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应重点加强的四个方向:一是构建完善的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新体系;二是建立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新机制;三是推动履职尽责全面稳步迈上新台阶;四是建设强有力的生态环境监管支撑保障体系,为国家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5.
梁慧洁 《青海环境》2021,31(3):137-138,142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一步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保护也逐渐由数字化走向智慧化,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环境保护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西宁市城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信息化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06.
风力发电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河西走廊风能资源和风电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叙述了风电开发对河西走廊区域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风力发电同其他发电方式相比,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淡水的污染,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等正面的环境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和运行过程也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产生负面环境影响,如阴影、噪音影响以及对鸟类的负面影响。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河西走廊的风电开发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07.
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表现,其协调性关系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和重心法分析1999年至2011年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性与空间均衡性,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全省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得到持续提高,由0.54上升至0.76,从中协调耦合等级发展为较协调耦合等级,各市协调耦合度及其等级都获得相应提高,但"北高南低,南北分化"的空间差异特征依然显著;2以2005年为界,前半期全省及省内各市协调耦合度增速较快,但2005年之后显著放缓,说明促进各要素协调非农化的难度在上升;3地区不平衡未得到有效控制,西北部人口非农化速度领先、东北部产业非农化较快、中南部土地非农化超前,阻碍了综合协调耦合度的提高;4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与公共服务水平,就业结构和土地资源禀赋等是影响产业、人口与土地协调非农化的重要因素。今后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性的提高将依赖于各要素非农化相互作用和地区平衡性的改善。东北部地区需着重推进产业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西北部地区提高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进城农民工市民化;中南部巩固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非农就业,改善公共服务,同时优化土地利用管理,控制城市低效蔓延。  相似文献   
708.
从100多年前的100万只,到如今成为濒危保护动物,藏羚羊不仅见证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其种群发展也考验着我国在青藏高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09.
国内     
《环境保护》2014,(18):6-7
国务院法制办就大气污染防治法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我国将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同时突出燃煤、机动车、扬尘等重点领域以及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征求意见稿》强化了对有关政府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追责机制及违法排污行  相似文献   
710.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环境,防止工业污染对于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损害,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环境污染事故导致的各类损害,包括环境污染行为直接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人身伤亡和财产实际价值的减少及损毁,也包括为防止污染扩大、污染修复或恢复受损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在合理的制度化安排下,环境污染损害发生以后,相关损害赔偿的费用及惩罚性费用可以通过环境责任保险的方式进行安排,以保障遭受环境污染损害者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