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156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1176篇
综合类   3301篇
基础理论   548篇
污染及防治   116篇
评价与监测   231篇
社会与环境   287篇
灾害及防治   9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依据是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如何正确对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如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实践的问题。本文列举了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同时就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应如何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法律及监督体系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在整体上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机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92.
《沿海环境》1999,(7):4-5
江泽民第七次考察黄河时强调:治理好黄河水害,利用好黄河水资源,建设好黄河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93.
根据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对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防止绿洲生态环境退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4.
由于地质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生态环境退化和海平面上升,已构成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建立适应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政策和运行机制,采取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策略,可完全达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并有效实现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有机协调及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描述了江河泥沙灾害的过程、特征及成因。认为江河泥沙灾害属于非突发性的灾害,亦即生态环境灾害。它具有孕育、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分析了江河泥沙灾害不同于传统灾害的基本原因。根据环境资源价值的新经济观念,江河泥沙灾害生态环境评估的实质是环境的生态价值评估。而评估的范围是灾害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任何时间和空间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996.
南京市城市生态监测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生态系统是受人为因素支配和干扰最大的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一系列城市环境被干扰的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度密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量工厂和各种设施兴建等。由于大量自然资源被消耗和浪费,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为了及时、准确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变化原因,避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生态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997.
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也对水文情势产生重要影响,两者密切相关.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同时这一地区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点区域,研究这一地区的水与生态环境建设间的相互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延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水文站监测数据及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的有关研究,综合分析后认为:①人口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水资源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受到直接威胁;②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建成植被减少了河川径流,由于植被蒸腾过度消耗土壤水库中的水分,一些地方出现土壤干层;③水资源的不足不仅限制了进一步的植树种草,而且也对建成植被产生了不利影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老树",从而使植被的生态环境效益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建设与水的关系,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8.
青海省是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近年来,黄河流域青海段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短板。本文在系统梳理黄河流域青海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面临的源头区生态退化、湟水河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光伏产业固体废物风险隐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源头区保护、推进湟水河治理修复、防控光伏固体废物生态风险,以及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等生态保护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大同农业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其土壤、地下水、大气环境均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为此笔者提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刘倩  王彬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44(3):409-412,419
生态修复是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方式,或体现为民事法律责任,或体现为行政法律义务.作为民事法律责任的生态修复体现了以环境权为权源通过民事法律规范以司法途径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方式,作为行政法律义务的生态修复体现了"行政命令+行政处罚+代履行"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方式.将生态修复作为民事法律责任是目前的主流做法,但将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