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1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288篇
安全科学   19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34篇
综合类   2015篇
基础理论   708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344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森林生态系统氮饱和与氮临界负荷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氮饱和的形成过程,氮饱和状态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可行为,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氮临界负荷量的研究动态,指出在氮饱和状态下,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为了控制氮的排放,减轻危害,必须确定氮临界负荷量,而这方面尚需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2.
长期以来,人类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忽视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许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探寻一种能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本文重点研究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方法来评价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3.
<正> 农业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美国大多数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约涉及4.95×10~8英亩土地的这种转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生态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转变也是形成景观最强有力的人为动力之  相似文献   
124.
本文从不同方面和断代论述了中国东南地区的基底杂岩时代、性质、构造环境、边界变质条件、地球物理场及其反映的构造格局、断裂体系、中生代火山活动的基底构造及类型分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南地区的构造划分及构造演化阶段和格局。并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地体及其分类、大陆裂解、增生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25.
厦门西港和九龙江口浮淤植物生化组成及其环境因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西港和九龙江口浮游植物碳化合物与光强盐度和叶绿素a均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光强有负相关关系,脂类受光强的影响较小,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之比与氮磷比显著正相关。10月该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与生化组分含量都比4月高,与10月海水温主和海面辐照度较有关。  相似文献   
126.
淑慎 《环境导报》1996,(6):32-33
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指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60年代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70年代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80年代开始的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逐步把脆弱带提到研究日程.1988年在布达佩斯召开的第七届SCOPE大会上,全体成员明确认定1987年1月巴黎工作组提出的ECOTONE概念,呼吁国际生态学界开展对ECOTONE的研究.在生物圈中从宏观角度认识ECOTONE可以归结为城乡交接带、干湿交替带、农牧交错带、水陆交界带、森林边缘带、沙漠边缘带、梯度联结带(如坡地)及地貌板块接触带中的一部分所演化的脆弱区域.ECOTONE具有许多特性,在生态环境中特别显得脆弱.因为“界面”变化速度快、空间移动力强、可被代替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7.
环境与精神     
刘保丰 《环境》1995,(4):16-16
目前,人们将环境问题的解决,都寄托在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管理之上。但从整体的实践结果表明效果并不显著。就是在系统理论上,也并非没有疑惑之处,人类社会发展史和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大量事实证明,生态环境的恶化总是与科技进步,社会现代化的过程相伴而生。在今天就是人类自身也已经成为自然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从土地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煤炭资源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以及农业劳动力转产困难,人口有再度回归趋势的原因,重点阐述塌陷区综合整治,在尊重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前提下,重建农田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平衡,建立以煤矿为依托的农业生态体系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9.
《世界环境》2003,(2):27-32
在过去30年里,人类释放到大气中的各种化合物已引起许多环境和健康问题。酸雨已成为过去几十年中最重要的环境污染之一。地球臭氧层耗竭现已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尤其南极大陆和北极地区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0.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2):48-48
1995~1999年间,参与大型国际合作科研计划Indian Oeean Experiment(INDOEX)的科学家在印度洋上空发现厚约3km、面积约900万km^2的棕色污染尘霾笼罩在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南部上空,形象地称为亚洲棕色云。监测发现霾层是由高浓度的细颗粒物组成,成分主要是碳黑、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飞灰和矿物颗粒,霾层中还含有浓度较高的SO2、CO和各种有机气体化合物等。后来的研究表明,棕色云现象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初步的评估研究表明,大气棕色云将对大气辐射通量产生显著影响,从而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气候、水循环等,进而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笼罩在亚洲上空的棕色阴霾表明,亚洲地区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