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6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1158篇
安全科学   563篇
废物处理   111篇
环保管理   3195篇
综合类   9199篇
基础理论   1830篇
污染及防治   421篇
评价与监测   381篇
社会与环境   1109篇
灾害及防治   124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483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658篇
  2020年   583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599篇
  2014年   1375篇
  2013年   1094篇
  2012年   925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904篇
  2008年   1003篇
  2007年   809篇
  2006年   660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625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研究新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土地资源的短缺、质量退化与低效利用.已成为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决策所面临的现实难题。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人地矛盾激化和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特殊的人文生态脆弱区,受到了包括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密切关注,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以土地科学研究新方向和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为基本背景.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转换格局、驱动力因素辨识与驱动机制、土地利用转换的效应、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与调控等方面,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评述,并指出今后应重视深化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研究的9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82.
中国水资源消耗配置的灰色关联度与适宜度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作为一种可耗竭性资源,在农业、工业和生活部门的消耗量非常大,这种消耗配置格局是否合理有待于研究。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0-2008年中国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农业、工业和生活部门耗水量的配置进行关联度测算,以探求各部门耗水量配置对水资源消耗总量的影响程度,继而将生态学中的生态位评估模型引入到水资源消耗配置评价中,对水资源消耗总量在各部门的消耗配置进行适宜度测算,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部门耗水量与中国水资源消耗总量的灰色关联程度最高;②2008年中国水资源消耗配置的适宜度水平最高,水资源消耗总量在农业、工业和生活部门实现较优配置。通过对中国水资源消耗总量在各部门配置的关联度和适宜度测算,研究认为:提高水资源消耗总量在农业、工业和生活部门配置的适宜度,关键在于减少水资源在各部门的浪费性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各部门的水资源消耗值均接近最佳生态位,从而实现水资源消耗总量在各部门的消耗配置接近最优化水平。  相似文献   
983.
环渤海临海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忧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地区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优化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日益呈现加速化、重工业化的总体趋势。探讨环渤海临海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忧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力布局向沿海地区推进的态势分析。深入剖析了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渤海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岸线利用缺乏合理性、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不平衡、海域污染范围持续扩大等,并进一步提出缓解矛盾的对策建议,希望有助于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渤海生态安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84.
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改善耕地生态系统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1996~2010年我国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484 4增加到0626 9,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2)压力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3)长远来看,系统压力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1996~2010年系统压力和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533%和052%的速度增加,而系统响应的障碍度以年均802%的速度下降;(4)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单位耕地面积农药负荷、单位耕地面积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等。为了促进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  相似文献   
985.
灌溉和降雨条件下生态沟渠氮、磷输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长沙县金井河流域农业源头生态沟渠氮和磷的输出特征,对灌溉和降雨条件下及不同季节生态沟渠水体氮、磷的变化特征进行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和降雨期间,生态沟渠中总氮的输出最大值为270 mg/L,其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态氮和硝态氮,总磷的最大值达032 mg/L。灌溉后,生态沟渠氮、磷的输出均呈单调递减变化,在灌溉初期均最高。降雨后,总氮、总磷沿程变化趋势均呈递减变化;生态沟渠对水体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达64%、70%;各断面氮、磷的输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总氮、氨态氮含量在雨后第3 d达到最高,总磷含量在雨后第2 d达到最高。在不同季节中水体氮、磷的变化以冬季总氮、氨态氮和磷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986.
基于灾变理论的盐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区域的可续发展。以压力 状态 响应模型与灾变理论相结合,根据盐城市的土地利用特点,分别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盐城市2002~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情况,找出其中的问题,能为盐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研究表明:盐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等级除了2003年和2007年为安全等级外,其余8 a均为中等安全、不安全和极不安全等级,而且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人口、环保投入和城镇化是导致盐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等级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现实状况应该引起政府相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87.
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对安吉广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安吉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竹林产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安吉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得出:如果想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就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其是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价值切实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实现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88.
崔维敏 《环境教育》2016,(Z1):10-14
正被称为"长了牙齿"的新环保法实施至今已有一年。作为新环保法的配套措施,环保督查在这一年里颇为抢眼,所到之处,无不令地方党政负责人如临大敌、如履薄冰。根据2015年12月25日环境保护部对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进展情况的通报,截至2015年10月底,除安徽、海南、甘肃、宁夏等4个省(区)正  相似文献   
989.
《环境教育》2016,(Z1):140
正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玉兰分校是福建省漳州市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校内绿化品种多样,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生机盎然,荣获福建省绿色校园、漳州市绿色校园、漳州市园林单位、芗城区绿化模范学校等称号。学校坚持"加强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倡导绿色校园文明,把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大事来抓。培育绿色校园文明理念玉兰分校从校园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  相似文献   
990.
《环境教育》2016,(Z1):136
正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创建于1964年9月,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2年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8年学校还在珠江新城开办华利校区。目前学校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039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6460平方米,现时共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14名,教师104人。两个校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拥有教学楼、艺术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