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67篇 |
免费 | 2133篇 |
国内免费 | 296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91篇 |
废物处理 | 379篇 |
环保管理 | 1019篇 |
综合类 | 8891篇 |
基础理论 | 1888篇 |
污染及防治 | 2247篇 |
评价与监测 | 287篇 |
社会与环境 | 123篇 |
灾害及防治 | 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16篇 |
2023年 | 421篇 |
2022年 | 526篇 |
2021年 | 582篇 |
2020年 | 509篇 |
2019年 | 461篇 |
2018年 | 330篇 |
2017年 | 414篇 |
2016年 | 504篇 |
2015年 | 569篇 |
2014年 | 833篇 |
2013年 | 600篇 |
2012年 | 695篇 |
2011年 | 764篇 |
2010年 | 691篇 |
2009年 | 715篇 |
2008年 | 706篇 |
2007年 | 741篇 |
2006年 | 713篇 |
2005年 | 623篇 |
2004年 | 605篇 |
2003年 | 564篇 |
2002年 | 411篇 |
2001年 | 339篇 |
2000年 | 302篇 |
1999年 | 255篇 |
1998年 | 244篇 |
1997年 | 161篇 |
1996年 | 170篇 |
1995年 | 182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100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中国是一个自然条件极其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但同时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所以,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不仅是中国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也是保护本国生物资源的现实需要。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履行国际公约为主导,通过完善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国独特的生物资源与生态服务,确保公平和公正的惠益分享;二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少贫困相结合,在保护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52.
人类尤其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益集团的出现,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正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即保留野生生命的地盘远离人类干扰,任其自我维持,仅对哪些极度濒危的物种实施人工辅助或保护。尤其要警惕那些利用高科技技术消灭物种,牺牲当代人、子孙后代以及全球生态系统利益的做法。 相似文献
753.
生物多样性问题日益严重,依靠单个国家难以解决,而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生物多样性是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对象和领域。国家是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的基本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是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是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的重要补充,它们均在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治理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4.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新型农业栽培技术。本文对黄瓜温室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对比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农产品品质、产量、上市时间、植物生长等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5.
随着元宵节鞭炮声音的熄灭,无论是阳历还是阴历,2010年在中国彻底成为历史.今后可能很少有人记得,2010年被联合国定义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尽管接应这个"国际任务"的编制落在了环境保护部身上,但公众仍旧发现,整个2010年,除了增加几次虚幻的宣传活动,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该灭绝的还在灭绝... 相似文献
756.
757.
758.
灭幼脲类农药对非靶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灭幼脲类农药施用后对非靶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其在生物体内吸收代谢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阐述了施药区中,蜜蜂、家蚕、鸟类等陆生生物,鱼类、甲壳类和节肢类等水生生物可能受到的影响;以及灭幼脲类农药对家禽、家畜的影响和在它们体内的吸收代谢情况。指出,灭幼脲类农药的使用对陆生生物蜜蜂和鸟类,以及家禽、家畜等不产生明显的毒害和污染,对水生生物鱼类也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家蚕、以及水生甲壳类动物和节肢类动物(尤其是其幼体)的毒害较大。 相似文献
759.
健康风险暴露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健康风险暴露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对人体进行直接监测的生物监测技术和对环境中污染因子进行间接监测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暴露剂量计算的间接方法。生物监测方法通过测定人体生理介质(如血液、尿液)中的污染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确定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暴露情况,监测结果反映了风险因子通过所有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的总暴露剂量。为了利用生物监测结果评价人体暴露安全性,近几年建立了生物监测等效值的概念,推导确定化学物质的生物监测等效值发展迅速。环境监测和数学模型间接方法通过对不同暴露媒介中风险因子的浓度监测和特定暴露途径的量化研究,同时利用精确的暴露计算模型(如空气分散模型、地下水扩散模型)计算人体对污染物的暴露剂量。生物监测和环境监测技术及数学模型的发展使健康风险评价和管理的暴露参数更加精确,降低了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还介绍了利用数学模拟和剂量重建等方法插补历史空白暴露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0.
考察了3种碳源(葡萄糖、NaHCO3和乙酸钠)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和光照条件下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和产油脂的影响。采用OD680和生物量来评价小球藻的生长情况;以溶剂浸提法提取生物油脂,并以油脂质量分数和油脂产量来描述产油脂特性。结果表明,经过9 d的培养,3种碳源中葡萄糖是最佳有机碳源。由其培养的小球藻生长速率最快,由NaHCO3培养的小球藻的生长效果不如葡萄糖,而乙酸钠不利于小球藻的生长。随着光照的增强,小球藻光合效率提高,生物量逐渐提高,5 000 lx最利于小球藻的生长,而1 600 lx最利于小球藻油脂的积累。研究表明,光照5 000 lx下,初始质量浓度为15 g/L的葡萄糖作为碳源是小球藻适宜的生长和产油条件,获得了3.17 g/L的最大生物量和1.025 g/L的最大油脂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