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9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9篇 |
废物处理 | 63篇 |
环保管理 | 69篇 |
综合类 | 580篇 |
基础理论 | 71篇 |
污染及防治 | 98篇 |
评价与监测 | 12篇 |
社会与环境 | 13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利用秸秆发电是实践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途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然而,达到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还面临许多问题。在对五河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秸秆发电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生物质炭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秸秆生物质炭为试验材料,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生物质炭的输入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生物质炭的土壤经过90 d的钝化,pH、有机质随着输入生物质炭的比例增加有显著增加趋势;输入生物质炭后镉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4种形态的含量变化显著,其中可交换态由2.243 mg/kg降低至1.095 mg/kg,最高降低了10.9%;碳酸盐结合态由1.474 mg/kg降低至0.874 mg/kg,最高降低了5.7%;Fe-Mn氧化物结合态由1.917 mg/kg降低至1.127 mg/kg,最高降低了12%;残渣态由5.023 mg/kg提升至7.414 mg/kg,最高提升了22.7%,有机物结合态变化不大。说明生物质炭输入后能够使土壤重金属由有效态向某些潜在的有效态或无效态转化,从而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当输入生物质炭量为10 g/kg时,外加镉污染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6.
生物质气化是实现生物质分布式开发和能源化转化的有效途径,用途广泛灵活性强,助力清洁能源系统构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结合S型曲线及可视化工具,对2001-2020年Web of Science Core数据库中"Biomass gasification"主题的12034篇研究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主题研究论文以稳定的年增长率从2001年的58篇增加到2020年的1517篇;发文量的S型曲线表明:生物质气化技术在未来的15年仍有很大的创新及发展潜力;中国的累计论文发表数量最多(3201篇,占全球总发文量的26.60%),在国际合作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而欧美国家的发文质量相对更高;关键词共现及演进路径分析表明,生物质气化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新型气化工艺的开发(耦合工艺、化学链气化)、对碳中和的潜在贡献及"能源、火用、经济、环境"综合效益评价成为新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97.
998.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吸附及消解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别在黑土、黄壤、红壤、紫色土和潮土中添加0.5%(质量分数)生物质炭,采用批处理等温吸附实验及室内消解实验测定了CAP的吸附等温线及消解动态,目的是揭示不同类型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对残留CAP的环境行为影响规律,为评估生物质炭田间施用综合生态效应,评价土壤残留CAP的环境污染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可提高土壤对CAP的吸附活性,但提高程度因土壤性质不同而异.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土中添加生物质炭,吸附农药Kd值提高了2.17%,而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潮土添加等量生物质炭后则提高了139.13%.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后其对农药吸附活性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与施入土壤前比较,生物质炭施入黑土、黄壤、红壤、紫色土和潮土中后吸附常数KF,biochar分别降低了96.94%、90.6%、91.31%、68.26%和34.59%.CAP在黑土、黄壤、红壤、紫色土和潮土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15.52、133.30、154.03、144.41和169.06 d,而在添加生物质炭的土壤中消解半衰期分别延长了20.39、35.76、38.51、79.19和119.75 d.与吸附实验结果一致,生物质炭施入黑土对延缓农药土壤消解作用最小,而潮土中施入生物质炭效果最明显.本研究表明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后可增强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延缓农药的土壤消解,但影响程度与土壤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99.
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形貌结构及表面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1)
选取槐树皮、锯末、苹果枝、玉米秸秆、杂木五种原料采用干蒸裂解工艺制备生物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利用氮气吸附BET容量法,测定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获得吸附脱附等温线,根据吸附等温线计算BJH孔径分布并将5种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和表面特性对比分析,以期为生物炭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种生物炭均表现为多孔结构,孔结构大小和形状各异;不同原料对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有影响,杂木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最大(17.807 m~2/g),苹果枝生物炭最小(1.674 m~2/g)。随着玉米秸秆、锯末、槐树皮、杂木生物炭的孔体积和孔径的减小,其比表面积依次增大;槐树皮、锯末、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为Ⅲ型,属于结块形成,苹果枝、杂木生物炭为Ⅳ型;5种生物炭均在2~65 nm范围内孔径分布较宽,呈中孔和大孔。 相似文献
1000.
低温热解生物质与煤共燃的污染性能和经济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说明生物质与煤共燃意义的基础上,对低温热解生物质和煤共燃的污染性能和经济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评价。认为低温热解生物质(锯屑、谷壳和花生壳)与煤共燃能够减排CO2、CH4等温室气体及NOX和SO2等大气污染物,减排重金属污染物和其它微量有毒有害元素;同时,二者共燃可以在运输成本、存储成本、电厂生物质处理费用、设备改造费用和节约煤炭等方面降低电厂的运营成本,但也可能在生物质低温解产品加工上提高生产费用以及在因燃用热解生物质可能造成的积灰结渣上提高设备维护费用。可以预见,生物质与煤共燃的研究将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