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01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553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41.
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和微生物制氢的几种技术,分析了每种技术的制氢原理、制氢效益和发展状况;并提出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变及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是很有前景的一种生物质废弃物制氢方法。  相似文献   
342.
稻壳灰对抗生素磺胺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稻壳灰(rice husk ash,RHA)在改变初始投加量、振荡温度及频率、溶液pH值等不同条件下,对水溶液中磺胺的吸附特性随吸附时间的变化及吸附动力学,并对吸附磺胺前后的RHA进行了SEM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RHA对磺胺的吸附特性受RHA的投加量、振荡温度及振荡频率和溶液pH等因素的影响.在本实验范围内(0.1~2.0 g·L-1),最佳吸附温度为25℃,RHA的投加量越多,磺胺的去除效率越高,吸附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且平衡吸附量越低;RHA质量浓度较高时需提高振荡频率以保证吸附效果;强酸、强碱均有利于磺胺的吸附.由吸附动力学分析可知,对于较高的RHA投加量(≥1.0g·L-1),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受控于物理化学吸附.粒子内扩散模型分析可得吸附过程受膜扩散、内扩散的共同控制,且吸附剂RHA的浓度越高,膜扩散控制作用越明显.SEM及FTIR图谱均表明RHA对磺胺产生了有效的吸附.  相似文献   
343.
海水养殖循环水高盐分和波动的低碳氮比造成水处理困难和亚硝酸盐累积,影响循环水处理利用,其排放造成受纳海域生态环境破坏.本研究采用混合营养型钝顶螺旋藻结合膜光合反应器(MPBR)考察碳氮比对海水养殖循环水碳、氮、磷一体化去除效率及藻生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水碳氮比为5时,钝顶螺旋藻可实现碳、氮、磷高效一体化去除,出水COD低于20 mg·L-1,满足《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一级标准,总氮和总磷浓度均满足二级标准.提高碳氮比有利于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油脂累积和氮磷的去除,碳氮比为1~10时藻体内油脂含量由14.9%增到19.3%.钝顶螺旋藻膜光合反应器(MPBR)运行数据表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和无纺布生物膜均可高效稳定地截留微藻,稳定运行期出水COD、总氮和总磷浓度均满足《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二级标准,且均无亚硝酸盐累积.无纺布生物膜光合反应器COD去除效率(93.2%)和藻体的多糖含量(98.1 mg·g-1)显著高于PVDF膜反应器(85.2%和70.4 mg·g-1),膜通量也较低,膜污染较轻.本研究中钝顶螺旋藻结合无纺布动态生物MPBR不仅实现了海水养殖循环水高效的碳、氮、磷同步去除,无亚硝酸盐累积,并可稳定收获生物质资源,为海水养殖循环水高效、安全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4.
钝化与叶面阻控对不同基因型红菜苔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坤坤  李成成  胡学玉  郭晓  黄洋 《环境科学》2020,41(7):3434-3440
为探索中轻度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以两种不同镉累积基因型红菜苔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于两种作物上设置相同的6个处理:对照(CK)、添加3%(质量分数)生物质炭(BC)、添加0.17%钙镁磷肥(CMP)、叶面喷施3 mg·L~(-1) Na_2SeO_3的水溶液(Se)、 BC+Se和CMP+Se,研究不同处理土壤镉有效性变化及植株不同部位镉累积特征.结果表明:①相同处理下,低镉累积基因型金秋红三号红菜苔根部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均显著低于高镉累积基因型十月红.BC和CMP两种钝化剂对金秋红三号根部土壤中的镉钝化效果显著,且BC效果更佳,钝化处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叶面阻控.②金秋红三号红菜苔根系较十月红对镉有更强的富集能力,其富集的镉倾向于囤积在根部.叶面施硒与两种钝化剂对抑制镉向红菜苔可食部位转移富集无协同效果.③在BC和CMP钝化处理下,金秋红三号红菜苔可食部位镉含量低于GB 2762-2017中镉限量值(0.10mg·kg~(-1)).本研究表明,针对中轻度镉污染农田土壤,通过施加生物质炭、钙镁磷肥等绿色钝化剂,种植弱吸收低积累作物品种,可以实现受镉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和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45.
为公正评价汽车代用燃料的能耗与环境效益,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在燃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乙醇和甲酯2种生物质,带来的生命周期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变化,并对含氧生物质燃料的未来情景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乙醇代用燃料未降低化石燃料消耗,甲酯代用燃料可降低约20%的化石燃料消耗;几种配比的代用燃料均可降低石油消耗,甲酯代用燃料降低的趋势更加明显;各种代用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都比较严重;乙醇代用燃料增加了NOx排放,而甲酯代用燃料可降低约50%的NOx排放;乙醇和甲酯的加入均能降低车用阶段的PM10排放;燃料生产阶段的SO2排放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约占80%,必须严格控制;甲酯代用燃料可降低VOC排放.  相似文献   
346.
2009年春季成都城区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于2009年4月19日至5月17日在成都城区每天采集PM2.5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8种碳组分、水溶性有机碳、左旋葡聚糖及水溶性离子分析,初步探讨了碳气溶胶的来源.结果发现:成都春季PM2.5日均值质量浓度为(133.2±55.5)μg·m^-3,TC、OC、EC和WSOC质量浓度分别为(26.4±7.2),(20.7±...  相似文献   
347.
生物质燃气高温过滤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某些工艺过程的特殊需要,对生物质燃气中灰尘的数量和粒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生物质气化系统中的过滤工艺有了新的要求。针对生物质气化工艺的特点及其灰尘的特性,重点研究了针刺过滤毡和金属多孔材料两类高温过滤材料。通过研究比较,两种材料各有优缺点,针刺过滤毡过滤精度高,运行工况比较稳定,但是过滤气速小,适用温度低,设备比较庞大;金属多孔材料过滤精度相对较低,但是过滤气速和使用温度高,设备相对紧凑。  相似文献   
348.
生物质燃烧颗粒物的定量分析和化学形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电子探针技术开展单个含钾颗粒物的分析表征 .第一种方法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电子束与样品复杂的相互作用 ,对于KCl晶粒取得的计算结果与理论值一致 .K/Cl比的均值为 0 996 ,标准偏差为 0 0 1 2 .由于晶形不规则和热稳定性差 ,K2 SO4 和KHSO4 的结果没有达到KCl的准确度 .其K/S比的均值和标准偏差分别为 1 90 5±0 0 1 3和 1 0 1 4± 0 0 72 .第二种方法用回归分析方法处理了同一种类若干数目的颗粒物分析数据 .直接用同种类标准颗粒物的分析结果校准 ,进行定量分析和化学形态识别 .研究结果表明 ,非洲草原大火燃烧排放时 ,含钾颗粒经历了逐步酸化的过程 .在排放时主要以KCl形态存在 ,少量是K2 SO4 和复盐 .在大气传输过程中逐渐酸化 ,主要转变成KHSO4 .少量停空时间长的颗粒则继续酸化 ,成为高度富硫的颗粒 .  相似文献   
349.
基于华北高产农田3年的定位试验,探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生物质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耕层全氮与碱解氮质量分数的影响。试验设CK(单施化肥),C1(施用化肥+秸秆炭2 250 kg.hm-2),C2(施用化肥+秸秆炭4 500 kg.hm-2);CN(施用炭基缓释肥750 kg.hm-2)4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明显增加了土壤耕层全氮的质量分数,其中在0~7.5 cm土层,C2处理土壤全氮的质量分数最大,为1.7 g.kg-1,与CK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7.5~15 cm土层,生物质炭的各处理虽能增加土壤全氮的质量分数,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这2个土层中,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碱解氮的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结果初步表明,在华北高产粮区施用生物质炭对增加耕层土壤全氮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50.
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中有效态汞的影响及其吸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汞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种类型生物质炭,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中有效态汞含量的影响.并通过生物炭对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拟合和吸附前后红外光谱图的变化,探讨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中汞的吸附行为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后,土壤中有效态汞含量显著降低,降低比例达到77.5%—87.1%;而通过生物炭吸附汞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分析可知,生物炭对汞的吸附主要是通过羟基、羧基和酰胺等含氧酸官能团等.此外,吸附动力学结果显示,生物炭对汞离子的吸附时间在150 min内就可以达到平衡.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这种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