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绿色搜索     
《环境》2013,(9):62-63
环保部与农业部联合发出通知,严格环评管理,保护水生生物环境保护部近日会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知》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线,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能涉及的水生生物及其生境保护的有关内容、程序、重点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在规划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2.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水资源短缺现象也变得异常严峻,直接影响到了日常用水。为了有效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现象,各地方政府加大水库建设力度,开展蓄水储水工程,实施南水北调项目。从短期效益来看,它确实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但是其资源的开采和水库的建立却是以破坏生物资源为代价的。据调查统计,我国水库建设流域的生物种类和生物数量都在持续减少,这不仅阻碍了我国水生物的发展,也影响了生物链的健康协调,不利于生物资源的多样化繁殖。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各地区在水库建设和实施调度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掌握流经地区的生物现象,在保证水资源有效供应的基础上要切实考虑环境生态问题,保证经济和生物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3.
西沙群岛生物资源面临的困扰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
95.
96.
王治  杨柳 《四川环境》1995,14(2):74-75
浅析四川民族地区生物资源的利用及环境保护问题王治杨柳(四川省计划委员会,成都610016)(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成都610041)1前言四川民族地区面积厂扩,地理位置植物垂直分带明显,气候变化复杂特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土地总面积达31.8万平方...  相似文献   
97.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综合到一起,就是生物多样性,包括了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层面上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演化的结果。它构成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物种的产生、发展、衰退和消亡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自然规律。物种形成和灭绝的历史进程相当长,形成灭绝的速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相等,因此物种之间也长期维持着一种近乎平衡的自然状态,自从产生了人类社会,在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直接影响下,生物多样性的格局或多或少被改变和破坏。特别是近百余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物因受到人类活  相似文献   
98.
中学环境教育中的自然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人通过中学生物课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认为,中学生的环境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是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教会学生关心自然,关心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自然观。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态度。有什么样的自然观作为指导,对待人类生存的环境态度是不一样的,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如何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   中学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自然观的教育十分必要。我认为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的自然观,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教育。 正确认识生物…  相似文献   
99.
联合国把每年的5月22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其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生物资源开发成果的公平享用。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物种正在遭到破坏,一个个悲剧正在上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