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6篇
  免费   844篇
  国内免费   3542篇
安全科学   575篇
废物处理   379篇
环保管理   1000篇
综合类   8514篇
基础理论   1630篇
污染及防治   1802篇
评价与监测   272篇
社会与环境   118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801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676篇
  2011年   735篇
  2010年   675篇
  2009年   693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743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621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585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以传统卫生填埋柱R2为对照,通过往生物反应器填埋柱R1内加载可渗透反应介质层1和2进行模拟试验,主要探讨了填埋柱R1垃圾渗滤液COD、总氮、氨氮及总磷的变化趋势,探索一种新型的加载介质层垃圾填埋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填埋20周后, R1柱COD浓度基本维持在40 000~45 000 mg/L间,约为R2柱的20%~30%;第24周,R1柱总氮和氨氮分别为206.5 mg/L和167.3 mg/L,在16~24周内,R1总氮和氨氮分别约为R2的14.5%~17.5%和36.2%~43.6%;18周时,R1柱总磷达最大值1.704 mg/L,至第24周降为0.673 mg/L, 整个实验过程R1柱总磷约为R2的0.15%~0.56%。  相似文献   
962.
板栗壳对重金属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废弃的植物材料中筛选出一种Cr(Ⅵ)高效吸附剂——板栗壳。研究了pH、接触时间、板栗壳用量、温度和Cr (Ⅵ)初始浓度对Cr(Ⅵ)吸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板栗壳的最佳pH为2~3。在pH 2时,Cr(Ⅵ)的去除率达99.7%。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板栗壳对Cr(Ⅵ)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0℃时,Cr(Ⅵ)的去除率可达99%。板栗壳用量对Cr(Ⅵ)的去除有明显影响。由0.2 g增加到0.4 g时, Cr(Ⅵ)的去除率从90.6%提高到99%。在较宽的铬初始浓度范围内,板栗壳对Cr (Ⅵ)有明显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963.
好氧硝化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性能和膜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实验研究了好氧硝化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AGMBR的处理性能,并将其与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ASMBR进行对比,考察了颗粒污泥在减缓膜污染中所起的作用.好氧硝化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AGMBR连续稳定运行102 d,系统具有良好的去除有机物和同时硝化反硝化能力,在进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500和200 mg/L时,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6%、94%和45%以上.颗粒污泥有效减缓了膜污染,延长了膜清洗的周期,AGMBR中的膜污染以膜孔堵塞为主,占总阻力的64.81%;滤饼层的阻力为2.1×1012m-1,远小于ASMBR中的16.07×10"m-1;膜清洗周期是相同条件下ASMBR的2.43倍以上;而且AGMBR内不断有新颗粒生成,维持了AGMBR系统性能和运行的稳定.  相似文献   
964.
研究了微曝气Fenton氧化法关键工艺参数对模拟双酚A(BPA)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从活性污泥性质和污染物去除率两方面,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对微曝气Fenton氧化法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为实现BPA废水的生物处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初始pH值、反应时间、H2O2/COD(质量浓度比)、H2O2/Fe2+ (摩尔浓度比)、反应温度及曝气量均对预处理效果有较大影响,在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70%,BOD/COD值则由原废水的0.02提高到0.50以上。MBR处理上述出水的结果表明,经微曝气Fenton氧化处理BPA的废水,可较好地适应后续的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965.
电-生物耦合技术对偶氮染料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酸性大红GR是一种较难生物降解的偶氮染料,采用一种电场和生物耦合的新型技术处理酸性大红GR模拟废水,并与单纯电化学法和好氧生物法进行试验对照。结果表明:反应6 h后,电化学法、好氧生物法、电-生物耦合技术对酸性大红G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5.7%、25.8%和71.2%,电-生物耦合技术能明显提高酸性大红GR的去除效果,起到强化生物处理的作用。在15 mA微电流条件下电-生物技术能克服50 mg/L酸性大红GR对好氧生物处理的抑制作用,为高浓度难降解染料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66.
强化生物通风修复过程中柴油衰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生物通风技术对于修复因地下储油罐泄漏引起的土壤污染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柴油泄漏污染土壤,从土柱中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剖面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及降解模式角度,分析了其自然衰减和强化生物通风过程。结果表明:初始柴油浓度直接影响着各柱在自然衰减和强化生物通风过程中柱内的残余TPH平衡分布曲线的形状和浓度峰值位置;在前期自然衰减过程中(约1个月),当土壤中的柴油浓度为5 000~40 000 mg油/kg土时,整个柱内TPH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力扩散迁移的结果;当土壤中的柴油浓度≤5 000 mg油/kg土时,其TPH的变化不仅是重力扩散迁移作用的结果,生物降解作用也存在;通风约2个月后,抽提作用对于保持土柱上部柴油浓度稳定变化的意义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67.
Cu~(2+)、Zn~(2+)对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u2+和Zn2+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经常遇到的金属离子.在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Zn2+在0~100 mg/L浓度下对活性污泥牛物脱氮系统的影响.试验发现Cu2+>5 mg/L、Zn2+>30 ms/L时,对硝化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样浓度的试验条件下Cu2+对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比Zn2+大.Cu2+≤0.5 mg/L时对反硝化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TN的去除效果;Cu2+>0.5 mg/L时,对反硝化产牛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TN去除率逐渐下降.Zn2+不影响反硝化过程,仅在大于30 mg/L时,对硝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重金属Cu2+对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明显强于Zn2+.  相似文献   
968.
用2%海藻酸钠与1%明胶混合作为包埋剂固定啤酒废酵母,研究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Ⅳ)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吸附Cr(Ⅵ)受吸附时间、起始pH、固定化菌体浓度、cr(Ⅵ)起始浓度及共存离子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Ⅵ)最佳吸附条件为:pH 2,Cr(Ⅵ)起始浓度100 mg/L,固定化菌体浓度2 g/L,吸附90 min.此条件下Cr(Ⅵ)的吸附率可达96.8%.Pd2+等并存离子可抑制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Ⅵ)的吸附.用1 mol/L盐酸洗脱固定化啤酒废酵母所吸附的Cr(Ⅵ)3 h,解吸率为93.6%.  相似文献   
969.
高效菌藻塘系统对农村污水中磷的强化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高效菌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高效菌藻塘和水生生物塘HRT分别为8 d和4 d,进水总磷浓度为1.7~17.1 mg/L,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 mg/L,高效菌藻塘系统的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HRT=1.6 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磷可保持在1 mg/L以下,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70.
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轻质陶粒生物滴滤塔处理摸拟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试验研究,探讨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因素及生物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法能有效同时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率分别可达99.9%和88.9%。为获得最佳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果,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气负荷应分别<140 g/(m3·h)和20 g/(m3·h),循环液pH=7~8,空床停留时间为30.28 s,喷淋密度为8.81 L/(m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