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0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14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9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洞庭湖区农户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湖南省洞庭湖区为研究区域,20个县市区为基本研究单元,筛选出能直接反映农户生产生活状况的6个因素作为计算指标,并考虑不同洪涝风险程度对各区域的影响差异,就农户的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一半左右区域的农户在洪涝灾害面前表现出较高的脆弱性,说明洞庭湖区洪涝灾害严重.同时,农户脆弱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南洞庭与西洞庭的农户要高于东洞庭;分布在南洞庭湖区和四水尾闾县市区的农户要高于沿湖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郊区农户.由此可见,洪涝灾害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和生态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32.
生计资本与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SLA框架下,从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两方面探讨农户生计资本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0-2009年全国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生计资本不同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兼业状态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两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人力资本的兼业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农户适当的从事非农兼业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但兼业过度(家庭非农劳动力比例超过0.480)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因此,应适当地鼓励农户从事非农兼业活动,并创建促使过度兼业农户真正向非农产业转化的制度环境;人力资本素质对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影响,应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素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②土地资本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禀赋、土地细碎化和土地产权性质三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其中土地资本的自然禀赋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土地细碎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土地细碎化的负面效应更加明显;土地产权的稳定性和市场流动性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因此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降低土地细碎化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3.
基于社会脆弱性的理论内涵,结合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两方面着手,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3个关键指标,运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2001—2016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自然灾害的社会脆弱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分析工具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湖北省各地级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层面上看,湖北省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存在明显的"梯度化"和"极差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整体处于自然灾害中度脆弱性状态;②从时间层面上看,湖北省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多以波动递减为主,呈现出"由区域大差距、高社会脆弱性向区域小差距、低社会脆弱性格局演变"的趋势。该研究可为湖北省区域综合防治减灾规划、韧性城市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4.
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曾述,“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救助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起着“保底”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5.
基于RS与GIS的福州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福州市脆弱生态环境的类型及其表现、成因。通过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出能够反映生态环境的指标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指标因子的权重系数;通过因子的统计特征,确定了各因子脆弱度量化值,得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图并进行了分析。利用遥感与GIS手段,对区内生境的差异进行比较,最小比较单元为30 m×30 m。结果表明,福州市分区脆弱程度差异较大、最为脆弱的是福州市沿海3市。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的统计,得出了各区脆弱度等级的定量数据。最后提出,在特殊自然因子结构人为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合理的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类型协调是改善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6.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脆弱性的诊断思路。通过分析,建立了台风灾害发生过程和灾害发生以后的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了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以福建县域为单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呈上升趋势,空间上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有从东部沿海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反映台风强度和福建人口、经济地区差异显著,建议应该制定区域综合减灾模式,逐步降低脆弱性,提高防御台风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137.
湘江流域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在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自然属性和承灾体的社会属性两方面出发,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进行了湘江流域洪水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在综合考虑降雨量、地形以及历史上洪水灾害发生频次等自然因素的条件下,利用地图代数分析得到了湘江流域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在综合考虑人口密度、耕地面积百分比、人均GDP和单位面积水库和塘坝容量等社会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了湘江流域洪水灾害脆弱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采取“乘”模型的计算公式,即风险=危险性×脆弱性,将湘江流域洪水灾害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5个等级,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编制了湘江流域洪水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评价图。  相似文献   
138.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带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之一,流域内的不同区域,由于物质及能量匹配上不够协调,宏观上表现出不同的脆弱性特征.依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有关原则,结合塔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筛选出20个指标,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综合地反映了塔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结果表明,阿克苏河流域属于生态环境改善区,叶尔羌河流域及塔河上游属于生态环境基本平衡区,和田河流域及塔河中游属于生态环境失调区,而塔河下游属于生态环境严重受损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对指导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9.
湟水河小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河地处西北高原干旱地区,针对其流域地下水的特点,选取包气带介质、水位埋深、含水层介质、含水层厚度、净补给量和地形坡度共6个指标并运用三标度AHP法为各个指标赋予权重,构建了改进的DRASTIC模型。运用改进DRASTIC模型对湟水河的小流域范围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湟水河沿岸的部分地区和西堡村附近地下水脆弱性高,地下水易受到污染。与传统DRASTIC模型相比,改进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40.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管理地下水资源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方法,采用DRSTIW模型对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采用因子分析对污染源解析量化,进行地下水污染负荷评价;采用兼顾开采价值和原位价值来估算地下水功能价值.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权重,基于ArcGIS加权叠加功能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整体较高,地下水污染负荷和地下水功能价值整体较低,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偏低,高污染风险和较高污染风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7%,主要分布在莎车县、泽普县、麦盖提县、图木舒克市和巴楚县西部等区域,含水层渗透能力强、地下水径流条件弱、地下水补给量模数大、植被覆盖率低和水岩相互作用强等自然条件加之频繁的人类活动如农业化肥的施用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使得这些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较高.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地下水监测网络的优化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