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6篇 |
免费 | 360篇 |
国内免费 | 11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98篇 |
废物处理 | 62篇 |
环保管理 | 289篇 |
综合类 | 2829篇 |
基础理论 | 718篇 |
污染及防治 | 351篇 |
评价与监测 | 237篇 |
社会与环境 | 55篇 |
灾害及防治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168篇 |
2021年 | 198篇 |
2020年 | 164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22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368篇 |
2013年 | 262篇 |
2012年 | 228篇 |
2011年 | 309篇 |
2010年 | 222篇 |
2009年 | 227篇 |
2008年 | 270篇 |
2007年 | 254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179篇 |
2004年 | 149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模拟煅烧试验制取水泥熟料,参照JG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规程》)制取混凝土样品,参考SR003.1和NEN 7375浸出试验,分别研究液固比对粒状及块状混凝土样品中重金属(Cr、Ni和As)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液固比条件下粒状混凝土中的重金属浸出浓度为Cr>Ni>As,Cr、As浸出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分别为2 500 μg/L左右和5~6 μg/L,Ni在液固比(L∶S)<6时,浸出浓度随着液固比的增加而降低,在L∶S>6时,浸出浓度较稳定,为35.7~41.5 μg/L;浸出量均随着液固比的增加而增大。液固比(L∶S)<10时,块状混凝土中重金属累积释放量及扩散系数均随液固比的增加而增大,当L∶S>10时两者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个体防护用品是保护从业人员身体健康、避免遭受职业危害的一种特殊的劳保用品,在无法将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降低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或无法完全消除危害因素时,从业人员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3.
14.
根际促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从对植物生长的直接和间接调控作用两方面综述了根际促生菌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阐述了根际促生菌在调控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机理,并对根际促生菌在土壤及环境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工业用地地表径流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苏州新区枫桥工业园湘江路段的10场有效降雨事件的地表径流污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表径流水质参数COD、SS、NH3-N、TN、TP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在95%置信水平下,SS与COD、TP、TN之问存在线性相关性(R=0.45~0.72).统计了污染物事件平均浓度(EMC),COD、SS、NH3-N、TN、TP的EMC中值分别为213、491、2.65、5.19、1.07 mg/L,相对应的单位面积污染物负荷分别为1 898、4 375、24、46、10 kg/(hm2·a).与韩国Chongju工业区和上海市相比,SS负荷高是苏州新区枫桥工业园地表径流水质的主要特点,削减SS负荷对控制其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复极性三维电极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研究了模拟含酚废水(100~500mg/L)在复极性三维电解槽中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考察了电解时间、电解电压、支持电解质浓度、pH值及苯酚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在填充较少粒子的条件下,通入空气而处于分散悬浮状态的填充粒子可以综合利用阳极的直接氧化作用、阳极产生羟基自由基的间接氧化作用及阴极产生过氧化氢的间接氧化作用,从而在较低能耗的情况下,充分提高填充粒子的利用率,达到较好的苯酚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Concentrations and chemical forms of potentially toxic metals in road-deposited sediments from different zones of Hangzhou, 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25 road-deposited 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different land-use zones (industrial, residential, commercial, park, and countryside) in Hangzhou, China. The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Cd, Co, Cr, Cu, Fe, Mn, Ni, Pb, and Zn) in these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ICP-AES after digestion with the mixture of HNO3-HF-HCl (aqua regia), and chemically fractionated using the modified BCR (the 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The highest metal concentration level was detected in the sample from industrial zone and commercial zone having heavy traffic. While the lowest metal level was noted in the street dust sample from residential zone, park, and countryside zone. The mobility sequence based on the sum of the BCR sequential extraction stages was: Zn (80.28%), Pb (78.68%), Cd (77.66%) > Cu (73.34%) > Mn (67.92%) > Co (41.66%) > Ni (30.36%) > Cr (21.56%), Fe (20.86%).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the data matrix to evaluat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nd to identify the possible pollution sources of metals.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se areas were mainly contaminated by three sources, namely lithology, traffic, and industry.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