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7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914篇
安全科学   675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229篇
综合类   2098篇
基础理论   665篇
污染及防治   369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18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不同抗生素种类及浓度对麻疯树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麻疯树(jatropha ctrcas)的子叶、真叶、根及其对应的愈伤组织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各种抗生素对其生长的影响;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比较其对麻疯树不同外植体及对应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和总体观察的结果表明,用于筛选转化植株的最佳抗生素是卡那霉素,其最佳抗性筛选浓度范围为10~25mg/L.表9参10  相似文献   
932.
分别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普通生物反应器(CSTR)对苯胺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MBR处理效果优于CSTR,处理水苯胺浓度接近动力学极限浓度。测定了两种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最大比基质利用速率qmax分别为2.084d^-1和1.650d^-1,亲和常数Ks值分别为0.237mg/L和0.309mg/L。间歇试验证明MBR能富集培养基质亲和性高的专一性微生物。这类微生物降解速率不随基质浓度而变化,且能更彻底地降解有机物,适用于微量有机物的高度净化。  相似文献   
933.
甜椒穴盘苗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复水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温室甜椒穴盘苗进行水分处理,探讨了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复水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渗透势随基质水分减少而降低,渗调能力逐步增强.POD、SOD、CAT酶活性随水分减少而上升,SOD对水分胁迫最敏感,复水后主要由POD、CAT负责清除H2O2和过氧化物.游离氨基酸、脯氨酸随基质水分减少急剧上升,复水后大幅下降,可能为水分胁迫下主要渗透调节物质.水分胁迫下,甜椒叶片可溶性蛋白主要降解为氨基酸的形式参与渗透调节.RWC降至45%(停水后d3)时,可溶性糖显著积累,但明显晚于氨基酸,但它基础含量高,主要在较为严重的水分胁迫时发挥作用.尽管水分胁迫使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均提高,但任何程度的胁迫均不可避免伤害幼苗.穴盘苗生产中,建议“水分胁迫锻炼”时间以不超过3d逐步达到RWC≥45%为宜.图4表2参12  相似文献   
934.
藻毒素在传统净水工艺中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朱光灿  吕锡武 《环境化学》2002,21(6):584-589
通过模拟试验及水厂实测数据,考察了传统制水工艺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富营养化原水预氮化会导致藻细胞内的毒素释于水中,混凝沉淀通过去除藻类而去除细胞内藻毒素,但对细胞外的溶解性藻毒素无去除作用,过滤与氯消毒可去除部分细胞外藻毒素,对细胞内藻毒素的去除作用较弱,传统制水工艺不能保证出水藻毒素达标,必须采取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35.
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紫球藻及藻粉降血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搅拌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搅拌速度、通气量对紫球藻生长、胞外多糖和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光照(1000μmolm^-2s^-1)和培养温度(25℃)条件下,当搅拌转速为200r/min、通气量为0.71vvm时,藻生长速度和胞外多糖含量最高;增加通气量有利于藻细胞胞外多糖及生物量的提高.对藻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与摇床培养相比,搅拌式光生物反应器使藻细胞淀粉颗粒明显增多,粘质鞘层变薄,光合片层增多.动物实验表明,紫球藻能明显降低摄食高脂饲料SD大鼠血脂TC、TG、LDL-C水平,并提高HDL-C含量.实验结果预示,紫球藻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图2表3参26  相似文献   
936.
13株真菌对聚β-羟基丁酸酯膜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来源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3株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真菌,分别编号为DS9701、DS9702、DS9703、DS9704、DS9705、DS9706、DS9707、DS9708、DS9709、DS9710、DS9711、DS9712、DS9713.对DS97系列真菌降解PHB膜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平均降解PHB膜速率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3个菌株对PHB膜的降解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缓慢降解—快速降解—缓慢降解;缓慢降解—快速降解;缓慢降解—等速降解;缓慢降解—中速降解—快速降解。  相似文献   
937.
气候因子对混播草地不同种群生长及其个体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研究了混播草地中黑麦草 (Lolium perenne)、白三叶 (Trifoliumrepens)和白苞蒿(Artemisialactiflora)的生长特征及其个体消长特点 ,分析了主要气候因子 (温度、降水和日照 )对其构件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黑麦草分蘖的负效应显著 (P〈0 .0 1) ;温度和降水与黑麦草叶片、白三叶匍匐茎和白苞蒿侧枝生长存在显著 (P〈0 .0 1)或弱显著 (P〈0 .1)正相关 ;日照对 3种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温度和日照对植物生长的互作效应大于温度和降水的互作效应 .黑麦草分蘖数与白三叶分枝数相互消长 ,而黑麦草叶片与白三叶匍匐茎生长具相互促进作用 ;白苞蒿侧枝和白三叶匍匐茎生长相互促进 ,其生长点数则由相互促进向相互抑制转化 ;黑麦草与白苞蒿种群生长具正效应作用 .黑麦草叶片、白三叶匍匐茎和白苞蒿侧枝生长具明显季节动态性 ,而黑麦草分蘖、白三叶分枝和白苞蒿侧芽数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黑麦草分蘖和白苞蒿侧芽具夏秋发生优势 ,而黑麦草叶片生长具春末潜势 ,白苞蒿侧枝具旺盛期 (6~ 9月 )生长优势 .图 1表 3参 2 7  相似文献   
938.
阿特拉津降解菌的生长规律及降解特征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了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污泥中分离出的菌种AT菌,进行了菌种生长曲线的测定,求得AT菌的对数期代时为3.87d,生长速率为0.258d^-1;不同基质浓度的降解实验表明,在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的低浓度体系中,AT菌降解阿特拉津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属于米氏方程曲线的第一阶段的情形,并拟合出关系式V=0.064S。  相似文献   
939.
运用标准方法进行有毒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 ,得到Cu2 + ,Cd2 + ,Cr(Ⅵ )对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抑制作用的 96h剂量反应方程 ,分别为 :y =- 1.72 6 7x +8.70 0 4 ,R2 =0 .96 5 5c(Cu2 + ) ;y =$C1.15 5 1x +8.9996 ,R2 =0 .92 5 2c(Cd2 + ) ;y=$C1.342 7x +10 .785 ,R2 =0 .975 8c〔Cr(Ⅵ )〕 ,由此计算出Cu2 + ,Cd2 + ,Cr(Ⅵ )的 96h -EC50 分别为 2 .172× 10 -6mol/L ,2 .5 6 6× 10 -5mol/L和 3.92 6× 10 -4mol/L .从而得出它们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毒性作用大小的顺序为Cu2 + >Cd2 + >Cr(Ⅵ ) .表 2参 11  相似文献   
940.
微生物絮凝剂SC06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纤维堆囊菌(Sorangium cellulosum NUST 06)产生一种胞外多糖絮凝剂。用乙醇沉淀和Sepharose 4B凝胶层析纯化得到纯品SC06,通过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SC06由葡萄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比较约为5∶3∶1,SC06的絮凝活性依赖于阳离子的存在,在pH2-9范围内絮凝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