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69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450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59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KIO_4光催化脱色甲基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IO4为催化剂,对甲基橙进行了光催化脱色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橙的脱色率随着催化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没有一个最佳的量。当甲基橙浓度低于16mg/L时,反应为拟一级动力学反应,但是反应不符合Langmuir-Hinshewood动力学模型。脱色率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较高。高碘酸钾光催化脱色甲基橙的机理不完全是羟基自由基进攻。  相似文献   
942.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微粒。以紫外灯为光源,以橙黄Ⅱ、酸性品红和亚甲基蓝溶液为降解对象,实验考察了纳米TiO2微粒的光催化活性,同时比较了不同结构的染料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自制的纳米TiO2对染料废水具有明显的降解,不同结构的染料中,具有单偶氮结构的染料橙黄Ⅱ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43.
二氧化钛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对染料甲基紫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微粒。通过二氧化钛的XRD衍射分析的实验结果,利用X射线线宽法计算二氧化钛微粒的平均粒径为22nm。以甲基紫溶液做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各种因素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W紫外灯照射下,甲基紫起始浓度10mg/L,催化剂用量1.0g/L,pH为3.0,100min即可降解92%。  相似文献   
944.
芦苇化感物质对藻类细胞膜选择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藻类渗出的K+、Mg2+、Ca2+浓度为表征,以ICP-MS检测为手段,研究了芦苇抑藻化感物质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eathyl-2-methyl acetoacetate, EMA)对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细胞膜选择透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细胞经煮沸完全破坏细胞膜时K+渗出量为1 .45、1 .59 μg·(109 cell)-1, 当EMA浓度为2 mg·L-1时, 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K+渗出量为1 .38、1 .40 μg·(109 cell)-1,当EMA浓度为4 mg·L-1时, 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K+渗出量为1 .44、1 .58 μg·(109 cell)-1,离子渗出量达到完全破坏细胞膜最大渗出量的95%以上. EMA浓度为4 mg·L-1时,普通小球藻的细胞内K+渗出量为0 .64 μg·(109 cell)-1, 仅为完全破坏细胞膜后K+渗出量的31 .5%. EMA对Mg2+、Ca2+的渗出量的影响规律与K+相同. EMA破坏了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细胞膜,但对普通小球藻的细胞膜透性没有显著影响.这是EMA选择性抑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45.
蛭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离子交换性能,在废水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用硫酸镍和四氯化钛作为交联剂,制备无机镍钛交联蛭石和有机镍钛交联蛭石(分别记为:In-Ni-Ti-VMT、Or-Ni-Ti-VMT),并对亚甲基蓝废水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采用In-Ni-Ti-VMT、Or-Ni-Ti-VMT对亚甲基蓝废水进行吸附,此工艺流程简单,性能稳定,处理效果较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经再生处理的蛭石对亚甲基蓝仍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可以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46.
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型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物P(AM-DAC-DMDAAC)。考察了两种阳离子单体配比、引发温度、溶液pH值、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及溶解性的影响,并对产物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DAC)∶m(DMDAAC)=1∶1、引发温度为15℃、pH=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03 0%时,所得聚合物的特性黏数达16.047 9 d L/g,溶解时间为40 min。在P(AM-DAC-DMDAAC)特性粘数12.110 2d L/g,用量为0.04%的条件下,污水的透光率96.00%,絮凝率76.04%,脱水率83.75%。  相似文献   
947.
臭氧法降解水中对甲基苯磺酸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  陶莹  常志显  李德亮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185-2191
采用臭氧法降解对甲基苯磺酸废水,研究了对甲基苯磺酸降解的影响因素和动力学.考察了反应液初始浓度、初始pH值、臭氧投量、反应温度、常见无机离子等因素对臭氧氧化降解对甲基苯磺酸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基苯磺酸初始浓度0.29mmol.L-1,pH9.0,臭氧投量3.75×10-6mol.s-1,控制温度25℃,反应6...  相似文献   
948.
对聚氯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进行羟基修饰,制得羟基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探讨了修饰单体的加入量对硝基苯吸附量的影响.结合吸附热力学特点,对硝基苯在两种树脂上吸附过程的吸附焓变、自由能变、吸附熵变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吸附行为进行了合理的解释.通过对硝基苯在吸附树脂上293 K、303 K和313 K温度下的吸附等温...  相似文献   
94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掺硼量的针铁矿和赤铁矿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图谱(XRD)、比表面积(BET法)、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及电荷零点(盐滴定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硼掺杂能改变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增大其比表面积和Lewis表面酸度,并能提高催化剂的紫外-可见光活性.在紫外光下,掺硼质量分数2%的赤铁矿对...  相似文献   
950.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MTCC 8161 completely decolorized the Crystal Violet with 8 hr (10 mg/L) at static anoxic conditions. The decreased decolorization capability by A. radiobacter was observed, when the Crystal Violet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from 10 to 100 mg/L. Semi-synthetic medium containing 1% yeast extract and 0.1% NH4Cl has shown 100% decolorization of Crystal Violet within 5 hr. A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Crystal Violet by A. radiobacter was observed up to 7 cycles of repeated addition (10 mg/L). When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inoculum concentration on decolorization of Crystal Violet (100 mg/L) was studied, maximum decolorization was observed with 15% inoculum concentratio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activities of laccase (184%) and aminopyrine N-demethylase (300%) in cells obtained after decolorization indicated the involvement of these enzymes in decolorization process. The intermediates formed during the degradation of Crystal Violet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scopy (GC/MS). It was detected the presence of N,N,N′,N′′-tetramethylpararosaniline, [N; N-dimethylaminophenyl] [N-methylaminophenyl] benzophenone, N; N-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 4-methyl amino phenol and phenol. We proposed the hypothetical metabolic pathway of Crystal Violet biodegradation by A. radiobacter. Phytotoxicity and microbial toxicity study showed that Crystal Violet biodegradation metabolites were less toxic to bacteria (A. radiobacter, P. aurugenosa and A. vinelandii) contributing to soil fertility and for four kinds of plants (Sorghum bicolor, Vigna radiata, Lens culinaris and Triticum aestivum) which are most sensitive, fast growing and commonly used in India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