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699篇
安全科学   353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157篇
综合类   1666篇
基础理论   230篇
污染及防治   259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农村沼气开发与温室气体减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在过去的30多年中蓬勃发展.沼气利用不仅为农村节省了大量能源,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对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在过去15年中,沼气总共提供了2.84×107t标准煤的能源量,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约73 157.59Gg(千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q),年均减排量为4877Gg,相当于全国总排放量的0.07%~0.16%.因能源替代而减少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84243.94Gg,甲烷为3560.01Gg CO2-eq,氧化亚氮则为26.008Gg CO2-eq.预测结果表明沼气产气量将在2010年与2020年分别达到156亿m3和385亿m3,减少的温室气体将分别为29328Gg和79380GgCO2-eq,开发农村沼气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72.
通过剖析电子式气液比调节系统的功能原理,研制了电子式气液比调节系统主控板和标定仪,经过实际测试,该系统能够实现对二次油气回收气液比的自动、精确调节,能够有效保证气液比处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保证油气回收的效率,提高气液比调节的长期稳定性,降低油气回收系统的维护工作量。  相似文献   
273.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红色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内核和信仰根脉。近代以来,红色基因也被誉为是中华民族最纯正的精神血脉和精神纽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红色基因在青年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中彰显出新时代特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红色基因对青年群体信仰生成的价值功能上,确保青年群体的先进性,促进青年群体政治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催生青年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同和激发青年群体的精神诉求与理想信念。因此,在青年群体中嵌入红色基因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主动坚守网络、积极完善社会信仰教育机制和努力构建信仰实践机制,才能实现信仰重塑、建构和科学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274.
为解决干冰膨胀烟丝生产线冷端液体工艺泵因机械密封长期超压和气缚现象造成损坏发生CO2泄漏而导致紧急停机抢修的问题,对干冰膨胀线冷端工艺罐系统进行了优化改进。在工艺泵吸口前管路引一根气相平衡管至工艺罐顶部,当泵吸口前管路有CO2液体时,输送管路内气化的CO2气体通过气相平衡管线释放回工艺罐内,不会进入工艺泵体内。应用结果表明,工艺泵内的憋压和气缚现象消失了,机械密封受到保护。改造前机械密封平均一个季度更换一次,改造后机械密封使用5年未损毁,达到保护干冰膨胀线冷端工艺泵机械密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5.
1 基本情况 1.1 事故井基本情况介绍 高18-21井组位于某厂某作业区高52区块09井区,开采长10油藏,该井组共有7口油井和3口水井.长10油藏从2008年初开始开发,同年11月开始注水.截至2013年7月,已开发油井168口,日产油611t;注水井开注47口,日注水577m3.主力层位埋深1 650m,原始地层压力13.05MPa,压力系数0.79,地层饱和压力10.78MPa,原始气油比116.9m3/t,溶解气主要含量为C1、C2、C3,总含量为90.9%,无H2S和CO气体.  相似文献   
276.
为了研究船舶载运煤炭甲烷释放规律,基于Fick扩散定律建立了货舱甲烷体积分数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扩散系数条件下甲烷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确定了空隙系数的取值范围,通过对某船舶煤炭运输过程中甲烷体积分数随船实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货舱甲烷体积分数随运输时间增加而增加,扩散系数为1.0×10-8 cm2/s时,甲烷释放量达到极大值;煤炭的空隙系数基本在0.53~ 0.57 m3/t之间.当煤炭极限甲烷解吸量为1.6 ~ 3.83 m3/t时,货舱甲烷最高体积分数在0.53% ~ 1.22%,5个货舱中4个货舱的甲烷释放量与理论计算相吻合,1个货舱的最大甲烷释放量高出理论计算量6%,船运煤炭过程中的甲烷释放计算模型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对于甲烷体积分数超限的货舱,及时通风可使甲烷体积分数迅速降低,有效地解决船运煤炭过程中甲烷体积分数超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7.
三江平原泥炭沼泽孔隙水甲烷浓度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土壤孔隙水甲烷浓度变化动态对于揭示湿地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于2012年和2013年对三江平原毛苔草泥炭沼泽不同土壤深度孔隙水甲烷浓度的季节变化动态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季孔隙水甲烷浓度呈单峰变化趋势,不同土层甲烷浓度峰值(80.45~490.95μmol·L-1)主要集中在湿润的生长季末,但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从土壤剖面来看,土壤融通之后,孔隙水中甲烷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表层(5 cm和10 cm)甲烷浓度主要受到株高(R2=0.6,p=0.005)和土壤充水孔隙率(R2=0.36,p=0.01)的影响,而深层(20~40 cm)甲烷浓度主要受到土壤温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还表明,表层土壤孔隙水甲烷浓度能够解释生长季甲烷排放通量变化的26%~60%,而且短期的极端降雨事件可能不会对甲烷浓度以及甲烷排放产生即时影响,而是出现大约一周的延迟(time lag)现象,这主要取决于实际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278.
针对已筛选获得的甲烷氧化混合菌,选取填埋场覆盖土(LCS)、矿化垃圾(AR)和塘渣(TZ)3种填埋场周边易得的材料为供试生存基质,从基质选择性及长效性角度进行了甲烷减排应用条件的探究及使用效能评估.结果表明,在TZ、LCS、AR、TZ-AR和LCS-AR这5种生存基质中,TZ-AR最适合甲烷氧化混合菌的生长,且TZ与AR的复配比例以5∶5为最佳.甲烷氧化混合菌在TZ-AR的粒径≤4 mm和含水率为20%时具有最高甲烷氧化能力.一次性接种甲烷氧化混合菌在静态体系中的最佳使用有效期为31 d.其在接种量为0.08、0.16、0.20 m L·g-1和0.25m L·g-1时甲烷氧化速率无明显差异,从工程应用角度而言,8%的接种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279.
采用厌氧培养技术、低温培养技术(8℃)及多种菌群的混合培养技术,分别通过限制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出产甲烷菌(MPB)、纤维素降解菌(FDB)、蛋白酶产生菌(PPB)、硫酸盐还原菌(SRB)以及产氢细菌(HPB),以猪粪、油菜秸秆、牛粪为发酵底物,进行复合发酵沼气试验。结果表明:当MPB、FDB、PPB、SRB、HPB混合比例为4∶3∶3∶1∶2时,甲烷的产量最高,其得率达200.13 m L/L,明显高于未添加复合菌剂时的甲烷产量(仅48.02 m L/L)。  相似文献   
280.
以同年是否发生印度洋偶极子(IOD)正位相事件为标准,本文将El Nio Modoki事件分为纯El Nio Modoki事件(p-ENM)、El Nio Modoki与IOD同时发生的事件(ENM-IOD)两类。选取了1979~2012年间较为显著的两次p-ENM事件(2004;2009)和两次ENM-IOD事件(1991;1994),对比发现:同类事件西北太平洋秋季热带气旋生成地的分布类似,但相比p-ENM事件,ENM-IOD事件的热带气旋生成地明显偏东。p-ENM秋季,西北太平洋西风异常较弱且局限在165°E以西,范围较窄;而ENM-IOD秋季,西风异常强劲,并向东越过日界线。这使得ENM-IOD秋季季风槽东侧与p-ENM相比东伸20°。同时,p-ENM秋季垂直风切变相对ENM-IOD秋季而言强度小,大值区窄,前者条件下热带气旋在西侧生成的可能性相对要大。季风槽位置和垂直风切变分布的差异,使得ENM-IOD秋季热带气旋生成地较p-ENM秋季明显偏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