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γ-辐照降解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γ-辐照对水中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实验室培养样品中微囊藻毒素-LR在8 kGy辐照剂量下降解率达到98.8%,而微囊藻毒素-RR在5 kGy辐照剂量下就达到100%的降解率.对太湖水样进行γ-辐照,其中微囊藻毒素得到有效降解,降解后其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γ-辐照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可以通过一级动力学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2.
闫怡新  刘红 《环境科学》2006,27(5):898-902
为了对低强度超声波强化污水生物处理的重要工艺参数———超声辐照周期进行优化,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好氧活性污泥为试验材料,以好氧呼吸速率(Oxygen Uptake Rate,OUR)和TTC-脱氢酶活性(2,3,5-triphenyl tetrazoliumchloride-dehydrogenase activity,TTC-DHA)为指标,研究了频率35kHz、强度0.3W/cm2的超声波辐照10min后0~48h污泥活性的变化规律,发现超声辐照处理后8h污泥活性达到最大值,24h后超声波的强化作用基本消失.随后分别以8h和24h为超声辐照周期,进行了反复超声辐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超声辐照周期为8h时,第2次超声辐照后污泥的活性就开始明显下降,3次辐照后污泥的活性下降到对照的一半;当采用超声辐照周期24h时,每次超声辐照后污泥活性依然有所升高,但是随着超声辐照次数增加,其升高的幅度逐渐降低.考虑到设备投资及处理效果稳定性,应采用8h的超声处理周期,每次只处理反应器内一定比例的污泥以避免反复超声引起的污泥活性下降.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了低强度超声波改善污泥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93.
94.
研究了微波辐照对煤矸石反应活性及胶凝性能影响,通过XRD、IR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微波辐照煤矸石和煤矸石水泥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煤矸石经微波辐照可脱去煤矸石中的自由水和其矿物的结构水,并破坏了煤矸石矿物中牢固的Si—O和Al—O键结构,提高了SiO2、Al2O3的可溶性,提高煤矸石的反应活性和胶凝性能.煤矸石微波辐照的时间在8 min较为适宜,以30%煤矸石替代水泥时,经8 min微波辐照煤矸石的水泥净浆体28 d抗压强度为47.6 MPa,比原煤矸石的水泥净浆体高23.2 MPa.  相似文献   
95.
采用微波辐照技术修复氯丹污染土壤。以α-氯丹和γ-氯丹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土壤中氯丹去除的最佳微波辐照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波辐照强度为5.83W/g、微波辐照时间为20min、土壤含水率为15%时,土壤中氯丹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85%以上。微波辐照技术简单高效,易于控制,且无二次污染,具有可行性,可作为修复氯丹污染土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6.
采用微波辐照的方法,在混酸条件下对活性碳纤维(ACF)进行改性,制备得到一种改性活性碳纤维(M-ACF).通过小试吸附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溶液pH值对M-ACF吸附Pb(Ⅱ)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电子能谱(EDX)等技术对ACF和M-ACF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ACF表面的羧基等酸性含氧官能团增多,纤维长度变短且表面粗糙化.当M-ACF的投加量为10 mg、含铅溶液初始浓度为50 mg/L、pH为6、吸附时间为24 h、吸附温度为308 K时,M-ACF对Pb(Ⅱ)的吸附量高达248.5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为吸热、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7.
洁净煤燃烧技术的新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洁净煤燃烧技术因适应“发展、环境”应运而生,因此简要叙述了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概况、趋势及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98.
氯酚由于氯取代基产生的诱导效应,使其容易受到亲核粒子的攻击而被还原降解.通过测定γ辐照前后氯酚母体、Cl-离子以及反应中间产物的浓度变化,研究了4种氯酚水溶液(4-CP、2-CP、2,4-DCP、2,4,6-TCP)与水合电子ea-q反应的降解脱氯过程.结果表明,在水合电子ea-q还原体系中,4种氯酚的降解脱氯顺序依次为:2,4,6-TCP>2,4-DCP>2-CP>4-CP,多氯酚比单氯酚容易降解脱氯,邻位上的氯原子要比对位上的氯原子更容易去除,苯酚和Cl-是氯酚反应降解的最终产物.另外,4种氯酚的降解和脱氯过程皆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4-CP、2-CP、2,4-DCP和2,4,6-TCP的降解反应常数分别是0.154、0.253、0.750和1.188 kGy-1,脱氯反应常数分别为0.137、0.219、0.251和0.306 kGy-1.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索辐照条件下Ni与Si元素的相互作用对RPV合金中团簇形成演变的影响.方法 对PRV合金的三元模型合金Fe-Ni-Si做离子辐照实验,并采用原子探针技术对团簇进行分析,采用纳米压痕技术进行硬度分析.结果 纳米压痕的结果表明,材料的硬度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增大.原子探针结果表明,辐照后材料中产生了Ni-Si溶质团簇...  相似文献   
100.
辐照处理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垃圾焚烧技术的推广,有效处理焚烧烟气中的有毒物质二噁英以达到工业排放标准是当下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分析辐照技术处理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基于Simulink仿真组件进行建模,研究反应环境中包括活性碳、氧气、水等物质的含量和电子束辐照剂量以及OH自由基浓度对二噁英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子束辐照处理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小于57℃,电子束剂量控制在为6~10 kGy的范围,活性炭浓度尽量低(辐照前对活性炭进行处理),水的体积分数0.2%以上,同时需保证足够高的OH自由基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