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8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529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161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采用钌钛网(Ti/Ru O2)为阳极、钛网(Ti)为阴极、活性炭颗粒为三维粒子电极的电催化氧化装置深度处理焦化废水,通过分析处理效果和能耗研究了三维粒子电极填充方式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维悬挂电极填充方式的处理效果和能耗与传统三维电极填充方式相近,但所需材料质量及反应器容积分别为后者的34%与67%。新的填充方式在电流密度2.5 m A/cm2、悬挂电极总质量49.4g、流速100 m L/min的条件下处理120 min后,焦化废水ρ(COD)由99 mg/L降至53 mg/L,COD去除率为46.5%,单位COD处理能耗为68.5 k W·h/kg,吨水能耗为3.15 k W·h/t。  相似文献   
832.
Bi_2MoO_6薄膜电极光电催化氧化处理氰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非晶态配合物法及浸渍提拉法在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Bi2MoO6薄膜电极,采用此电极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进行了光电催化氧化处理氰化物的研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电极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导电玻璃基底上充分而平均地覆盖着黄色的纳米Bi2MoO6颗粒,形成了γ-Bi2MoO6相.在Bi2MoO6电极处理络合态氰化物Cu(CN)2-3实验中,总氰化物的去除率和Cu的回收率大致是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当电压为2.0 V,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处理效果最好,剩余总氰化物和Cu的含量分别为30%和35%.破络合后的Cu2+一部分以Cu(Ⅱ)形式沉积在阳极上,一部分转化为Cu单质沉积在阴极上.在Bi2MoO6电极处理自由态氰化物NaCN实验中,总氰化物的去除率大致也是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当电压为2.0 V,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剩余总氰化物含量为5%.  相似文献   
833.
电吸附除盐技术之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鑫  包景岭  马建立 《四川环境》2010,29(2):119-121,13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面临着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电吸附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由于其低能耗、操作简单、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吸附技术的原理以及目前应用于电吸附技术的各种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834.
生物膜电极反应器降解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膜电极反应器是结合生物膜法和电催化技术而发展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了生物膜电极上的苯胺降解,对电流强度、温度、葡萄糖协同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生物膜电极反应器最高的电流强度为5 mA,运行的最适温度为36 ℃.葡萄糖对苯胺的生物膜电极降解的协同作用在进水COD为2 000 mg/L后达到最大.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苯胺降解中间产物为4-羟基-α-氨基戊酸.生物膜电极上的苯胺降解在阴极发生,降解开环途径与常规降解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835.
利用自制的滴液电极,运用循环伏安和方波伏安法,对Pb~(2+)在水/甲基异丁基酮(MIBK)界面上通过双硫腙(HDz)促迁移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迁移过程为不可逆过程,Pb~(2+)的迁移峰电位为0.122 V,且当Pb~(2+)摩尔浓度为5.0×10~(-7)~4.0×10~(-5)mol/L时,峰电流和Pb~(2+)浓度呈线性相关关系;水相中常见的Na~+等金属离子浓度比Pb~(2+)浓度大百倍时,或水相中常见的Mg~(2+)、Ni~(2+)浓度与Pb~(2+)浓度相同时,对峰电流测定结果产生的干扰都较小(相对误差小于10.0%),但当水相中有Zn~(2+)、Cu~(2+)、Fe~(3+)存在时,即使其浓度都与Pb~(2+)浓度相同,也会对峰电流测定结果产生明显干扰(相对误差分别为-12.2%、-28.7%、-60.3%);以方波伏安法取代循环伏安法进行峰电流测定,以新型绿色溶剂室温离子液体(RTILs)取代四苯硼四丁基铵作为有机相电解质,能极大提高Pb~(2+)浓度测定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836.
以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的TiO2/Ni光电极为阳极,纤维状石墨毡材料(graphite felt,GF)为阴极,饱和甘汞电极(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SCE)为参比电极建立TiO2/Ni光电催化氧化(PECO)体系。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 phthalate,DMP)为目标物,研究其光电催化降解反应动力学和光电协同作用。结果显示:DMP的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规律;当DMP初始浓度一定时,影响DMP光电催化降解速率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催化剂有效面积,紫外光强度,曝氧速率,外加偏转电压等。实验证明本体系中光电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37.
钛基锡锑电极电催化氧化处理硝基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钛基锡锑(Sn-Sb/Ti)电极作为氧化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电催化氧化降解废水中硝基苯。实验结果表明,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最佳条件为:电流密度25 mA/cm~2;Na_2SO_4作为电解质,加入量15g/L;极板间距2 cm;溶液初始pH 6。在此最佳条件下,硝基苯去除率大于95%,TOC去除率大于80%,表明Sn-Sb/Ti阳极能有效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838.
电吸附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吸附技术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双电层模型的发展,综述了活性炭电极、活性碳纤维电极、碳气凝胶电极、碳纳米管电极及复合电极的制备工艺以及电吸附技术在咸水淡化和去除水中污染物方面的最新应用,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39.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Ru-TiO2光电极,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石墨作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600℃,掺杂1%Ru的Ru-TiO2光电极催化活性最好;以紫外灯(125 W)为光源,当外加偏压0.2 V,pH为5时,Ru-TiO2光电催化亚甲基蓝120 min可使其完全脱色;亚甲基蓝的光电催化降解遵从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测得其反应速率常数k=0.781 mmol/(L.min),吸附常数K=0.225 L/mmol。  相似文献   
840.
电化学方法处理邻硝基氯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电化学对邻硝基氯苯废水的降解作用。对电极材料进行了选择,做了各个电解因素的正交实验,通过HPLC测定邻硝基氯苯含量以及COD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铁阳极的电解效果最好;电解过程中电流是影响邻硝基氯苯降解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pH值;最佳电解条件下邻硝基氯苯的去除率达到100%。另外,对电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