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卫星上外露导线在空间辐射环境下的耐受能力。方法通过分析GEO轨道下在轨10年航天器外露瑞侃导线的辐照环境,研究低能和高能电子对导线性能的影响,地面模拟试验参数选择能量分别为45 keV和1 MeV,注量率均为8.3×10^10 e/(cm^2·s),总注量均为2×10^16 e/cm^2。考察瑞侃导线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电性能(击穿电压)的退化情况,并用XPS和SEM测试分析手段,对其电子辐照损伤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在不同能量电子辐照下,瑞侃导线的力学性能均略有下降,没有显著区别,而电学性能严重退化,且低能电子较高能电子对其电学性能影响更为严重,其击穿电压分别下降了100%和50%。结论通过剂量-深度分布计算,45 keV入射电子能量全部沉积在样品表层下数微米的深度范围内,完全被导线外皮吸收,对样品的损伤较大;而1 MeV入射电子能量绝大部分穿透表皮沉积在样品铜芯中,因而其性能退化情况相对低能电子较小。进一步的,通过SEM和XPS测试和分析发现,电子辐照造成瑞侃导线分子链降解,形成自由基以及气体,自由基的再交联是造成瑞侃导线损伤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22.
应用电子加速器辐照研究了去除水体中金霉素(30mg/L)的过程,初步探索了剂量、不同气氛条件下叔丁醇的存在、pH值、无机阴离子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了降解机理和降解产物毒性.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高效去除水体中的金霉素,且还原性粒子占主导作用;pH值为碱性时利于金霉素的去除;0.005mol/LCO32-、SO42-、NO3-或Cl-的存在能促进其去除.根据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对降解产物的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推测出10种降解产物和相应的降解途径.之后的费氏弧菌毒理实验数据显示:降解后水样的生物毒性随着吸收剂量先增高后缓慢降低,但辐照5.0kGy后毒性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23.
微波法处理含铬废渣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波辐照解毒铬渣是一项新技术,为考察该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本文对铬渣解毒前后性状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技术能较完全地使高价铬转化为低价铬,解毒渣中铬主要以三价形态存在,铬渣毒性得到消除;解毒渣浸出液中Cr^6+浓度远低于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解毒渣已不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其在环境条件下可安全存放。说明该技术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Fe-Mn-Ni-Si四元合金在350℃下受到离子辐照后产生的辐照缺陷对于辐照硬化的贡献.方法 对辐照前后样品进行纳米压痕测试,获得硬度增量来衡量辐照硬化;再通过三维原子探针及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获得样品辐照后产生的团簇的数量密度、体积分数、团簇尺寸、位错环密度、位错环尺寸大小等微观结构信息;结合Disper...  相似文献   
25.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恐怖的核辐射给日本国民造成巨大的恐慌,恐慌蔓延至中国竟演变成一场荒诞的抢盐风潮。在强大的核能面前,人们无法做到淡定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人们的心目中,核辐射是个让人有些害怕的词。其实,若我们对核辐射稍有了解,则大可不必谈"辐射"色变。如果我  相似文献   
26.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普遍采用的氯系消毒剂在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能产生大量具有“三致”效应的卤代消毒副产物(DBPs),严重威胁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研究人员已在饮用水中陆续检测并识别出700多种DBPs,但这些已知DBPs均为分子量小于800 Da的低分子量DBPs,目前对高分子量DBPs的认识还较为有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高分子量DBPs检测方法,发现在基质为2,5-二羟基苯甲酸,阳离子化试剂为三氟乙酸钠,使用三明治法点靶,反射-正离子模式,90%激光强度时,信噪比和信号重现性达到最优,信噪比之和达到了136.2,变异系数(CV)则为4.77%.利用上述方法,在模拟饮用水中检测到5种新的高分子量DBPs.在此基础上,通过同位素模式分析、TOF/TOF串联质谱和数据库验证,建立了针对未知高分子量DBPs的分子式/结构式识别方法,确定新的高分子量DBPs为寡糖羧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27.
为更好的将PVT太阳能与热泵结合实现高效且节能供暖,主要研究了太阳辐照强度对PVT光伏光热效率的影响,选取了晴天、多云天气两个典型工况天气对太阳辐照、板芯温度、集热器温度及电功率等数据进行采集,通过理论计算及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照强度通过影响板芯温度间接影响光伏及光热效率,板芯温度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大而升高,但存在不一致性;光热效率与辐照强度呈现一个逆变化趋势,而光伏效率随着辐照强度增大而逐渐升高,但光伏效率在总效率中占比较低,系统总效率和综合效率以光热效率为主;因此在当供暖需求较大时,系统可更高效、稳定的结合热泵运行。  相似文献   
28.
以腐殖酸作为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代表,研究了γ-辐照对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γ-辐照对水中腐殖酸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腐殖酸初始浓度为10mg·l-1时,在1.0kGy的辐照剂量下,腐殖酸去除率为88.6%,总有机碳减少62.8%,色度去除率为76%.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氧化还原电位先增大后减小,而电导率则相反.在相同的辐照剂量下,初始浓度较低的腐殖酸去除率较高.碳酸盐对辐照去除腐殖酸具有抑制作用,中性条件有利于γ-辐照对腐殖酸的去除.辐照去除腐殖酸的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描述.  相似文献   
29.
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烟气净化技术。本文对该技术涉及的机理研究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并对影响SO2 和NOx 脱除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超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超声辐照技术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辐照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渗滤液中氨氮超声去除的机理主要是氨氮以游离氨的形式在空化泡内发生高温热解反应,生成氮气和氢气而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