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04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519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2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吴伟  刘伟京  涂勇  韩卫清  张耀辉 《环境工程》2012,30(4):10-12,42
杀菌剂生产废水含有大量三环唑、无机盐、高毒性物质和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对生化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毒害作用,且BOD5/COD值较小,采用传统生化处理工艺无法进行。现采用微电解、Fenton氧化和二级A/O组合工艺建成的废水处理工程,运行良好,出水各项指标达到环太湖流域排放标准DB 32/1072—2007。  相似文献   
122.
内电解人工湿地冬季低温尾水强化脱氮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湿地冬季运行效率低、污染物去除能力差,本研究通过对比无植物湿地、普通湿地和内电解湿地冬季低水温下(3~12℃)对污水厂尾水的脱氮效能,深入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揭示内电解湿地的强化脱氮机制.结果表明,内电解湿地可以更好地利用尾水中碳源,脱氮效果优势明显,出水TN浓度维持在(9±0.29)mg·L~(-1),TN平均去除率达42.27%,比无植物湿地和普通湿地分别高出17.91%、17.33%.冬季低温条件下,内电解湿地微生物活性仍很高,荧光显色法测得微生物活性达到0.224 mg·g~(-1),分别是无植物湿地和普通湿地的2.6、3.4倍,反硝化强度分别是无植物湿地和普通湿地的2.8、3.3倍.高通量测序表明,内电解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优于无植物湿地和普通湿地.检测出的脱氮微生物主要有脱氯单胞菌、根瘤菌、生丝微菌、红杆菌,还有自养反硝化细菌产硫酸杆菌.内电解湿地在脱氮微生物总量上有明显优势,脱氮微生物占微生物总量的7.13%,分别是无植物湿地、普通物湿地的3.8、8.7倍,因而脱氮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3.
电镀产废铜镍复合支架,直接电解分离铜,镍等,适当控制电解试验条件,使铜,镍加速电化溶解,镍等存在于电解液中,耐铜以铜粉的形态在阴极析出,产出高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解铜粉,满足粉末冶金工业对电解铜粉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4.
白色污染的危害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污染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它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是成了对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的污染.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就需要从白色污染产生的源头进行.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和现状现政策入手,客观的分析了白色污染的成因,危害与影响,并根据我国社会生活的特点和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5.
电解浮选用于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銮  万晶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06,27(11):2333-2338
在装有Ti/RuO2-IrO2-TiO2阳极、Ti阴极的电解浮选槽中进行了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研究.考察了影响电解浮选性能的操作参数,这些参数包括水力停留时间、电流密度、进水SS浓度和进水pH值.研究表明,电解浮选是高效的固液分离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和电流密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SS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污泥负荷增加,SS的去除率下降;pH值影响电解产生微气泡的尺寸和污泥性质,但对SS的去除影响不大,实际应用中可以不调节pH值.进水SS约1 000mg/L时,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0min,接触室电流密度为5 mA/cm2,分离区电流密度为2.5 mA/cm2,SS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此时的能耗为0.4~0.5(kW.h)/m3废水.电解浮选产生的浮渣含水率为95.9%,低于溶气气浮和二沉池的污泥含水率,对污泥减量化及其最终处置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微电解法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述了近20多年来国内外微电解法在染料、印染、重金属、农药、制药、油分等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应用及进展,对其处理机理进行了分析。微电解法处理速度快、效率高,主要是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发生吸附作用和电化学还原作用。因此,该法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废水处理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微电解的处理效果,提出了目前微电解法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初步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27.
马嘉敏  宋伟  张小磊  李继 《环境化学》2019,38(5):985-990
以两种典型人工合成有机物(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铁碳微电解法降解上述两种目标污染物,研究了铁碳质量比、反应时间、pH、铁投加量等因素对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1,铁碳比为1∶1,铁投加量为80 g·L~(-1)时,磺胺甲恶唑的去除率最高,60 min几乎全部去除.pH=1,铁碳比为1∶4,铁投加量为80 g·L~(-1)时,卡马西平的去除率最高,60 min卡马西平去除率接近90%.在这过程中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的氮被还原成氨氮.磺胺甲恶唑和卡马西平的降解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8.
采用铁屑内电解-絮凝沉淀-气浮分离作预处理,再经生化、后处理等工艺处理酸析糖精废水是经济、高效可行的,出水各项指标可达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9.
综合一体化处理电镀废水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畅  侯爱东  倪见 《环境科技》2005,18(Z1):59-60
针对电镀废水中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采用微电解、破氰预处理,再经中和混凝反应、沉淀、过滤等工艺进行处理,出水稳定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可直接排放或回用作清洗水.  相似文献   
130.
王永广  柯洪 《环境科技》2004,17(2):24-25,33
介绍了某自行车厂电镀车间高浓度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设计;结合工艺运行的调试,对设计缺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