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电解锰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科学》2015,(5):95-98
电解锰行业属于典型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收益的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势在必行。通过对某电解锰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践,分析了企业的清洁生产潜力,确定了审核重点和目标,针对性地提出并实施了29项清洁生产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对该行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解锰渣、粉煤灰、石灰、水泥、砂为原料,经配方设计,制备了电解锰矿渣免烧砖,在洒水养护28天后,其抗压强度可保持在10MPa以上。研究表明,随着电解锰渣含量的减少,其锰渣砖抗压强度逐渐增强。原料的适宜配比为:电解锰渣40%、粉煤灰40%、生石灰10%、水泥10%,胶砂比为1.0,水固比为0.10。  相似文献   
13.
余嘉政 《环境化学》1992,11(1):35-38
本文讨论了沉淀法和空气提气法去除电解锰废水中含有的锰(Mn~(2+))和氨-氮(NH_3-N),并研究了该方法的最佳条件,为废水日排放量在300—400T之间的工厂设计了废水处理路线。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处理后的废水中Mn~(2+)和NH_3-N含量达到或低于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杜兵  但智钢  肖轲  王军  段宁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4):1088-1095
为满足大宗废渣经济性处理的需要,从碱性物质、磷酸盐、碳酸盐类药剂筛选出“物美价廉”稳定剂,考察了CaO、MgO和Ca10(PO4)6(OH)2及其与NaHCO3和Na3PO4的组合对电解锰废渣中的可溶性锰的稳定化效果,并采用矿物组成分析、锰价态分析和形态变化探讨可溶性锰固定机理.结果表明:投加10%MgO锰渣中可溶性锰固定率达到100%,9%CaO+5%NaHCO3和9%CaO+5%Na3PO4的组合实现可溶性锰固定率95%以上.上述3组稳定剂将可溶性Mn2+先转变为沉淀态锰进一步转变为高价态含锰物相.后两组中NaHCO3或Na3PO4的加入促进了Mn2+向Mn3+、Mn4+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解锰行业氨氮污染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氨氮纳入总量控制指标,电解锰行业氨氮污染控制变得非常紧迫。介绍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现状,分析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产生途径以及电解锰生产中的氨氮平衡,依据"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提出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宗工业固废回收利用难的问题,实现多种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通过利用取自中国西南地区企业的石膏类、碱性及硅铝质三类典型大宗固废中的电解锰渣、赤泥、粉煤灰协同处理的无害化渣制备环保型透水混凝土路面砖(permeable concrete paving bricks,PCB),研究了水洗、掺渣量对所制备PCB的力学性能与浸出毒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最佳性能PCB的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无害化渣与水洗无害化渣掺入量的提升,路面砖的劈裂抗拉强度、线性破坏荷载发生明显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当无害化渣掺入量为6%、水洗无害化渣掺入量为14%时,经28 d养护,所制备砖体的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为4.09和3.46 MPa,达到了《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 25993-2010)中规定的fts4.0与fts3.0等级.(2)路面砖的重金属与NH4+-N的浸出毒性均低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 30760-2014)的要求.路面砖的主要物相中方解石、石英与钙矾石是主要支撑性物质.研究显示,电解锰...  相似文献   
17.
冯旭晗  刘方  朱健  陈祖拥 《环境工程》2020,38(9):219-223
针对电解锰渣堆场在降雨条件下释放出大量Mn产生的环境问题,通过对褐煤和腐植酸钠进行改性,优选改性材料再与壳聚糖、酚醛树脂进行复合,探讨不同腐植酸类材料对电解锰渣中Mn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在腐植酸类材料添加量为5%~20%时,褐煤对锰渣中Mn的稳定效率为27.5%~31.5%,而腐植酸钠对Mn的稳定效率为7.2%~27.6%;褐煤改性后的不溶性腐植酸对锰渣中Mn的稳定效率最高提升了14.3%,但腐植酸钠改性后的磺化腐植酸钠对Mn的稳定效率仅略有提高。进一步将不溶性腐植酸、磺化腐植酸钠分别与壳聚糖、酚醛树脂进行复合,得出壳聚糖-不溶性腐植酸复合材料对锰渣中Mn的稳定效率最高为55.7%,而酚醛树脂-磺化腐植酸钠复合材料对Mn的稳定效率最高可达73.1%。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机酸(柠檬酸和EDTA)螯合载铁改性生物质炭,探究改性生物质炭对电解锰废渣中Mn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生物质炭对电解锰废渣淋溶液中Mn的迁移有明显的效果。添加柠檬酸和EDTA改性的生物质炭处理后,电解锰废渣淋溶液中Mn含量减少百分率较未改性生物质炭平均增加了1.46倍、2.05倍,Mn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别为8.63,5.61 mg/L,且此时生物质炭对电解锰废渣中Mn迁移减少率分别达44.81%,64.08%。  相似文献   
19.
黄文凤  孙冬  章慧  郭家秀 《化工环保》2021,40(6):675-678
介绍了某电解锰企业锰渣煅烧含高浓度SO2烟气的资源化处理路线,阐述了氧化锰矿浆烟气脱硫制MnSO4技术的工艺设计。该烟气脱硫制MnSO4装置运行稳定,尾气中SO2质量浓度为32.1~51.9 mg/m3,达到排放设计要求,脱硫装置产生的MnSO4浆液中Mn2+质量浓度为(40±1)g/L,连二硫酸锰质量浓度小于5 g/L,满足电解锰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简称飞灰)与电解锰渣中的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考察了利用两者辅以粉煤灰烧制陶粒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原材料最佳配比以及最宜烧制工艺条件,并对焙烧后陶粒的微观形貌以及重金属浸出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飞灰掺量的增加,陶粒的颗粒强度与堆积密度降低,1 h吸水率升高;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为飞灰掺量12%、电解锰渣掺量43%、粉煤灰掺量45%;确定最宜烧制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600℃、焙烧温度1140℃。在最佳条件下,烧制陶粒的颗粒强度为769 N,堆积密度为687 kg·m~(-3),1 h吸水率为6.44%。通过微观结构观察,陶粒表面致密呈釉化,内部呈现多孔隙结构。陶粒中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此陶粒的使用可为飞灰与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