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采集某炼油厂废水处理车间的回流污泥,以十四烷作为唯一碳源筛选分离到一株高效十四烷降解菌。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鉴定为布兰汉氏球菌(Branhamella sp.)。对其降解十四烷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适降解条件为接种量0.5%,温度35℃,初始pH=7,碳氮摩尔比为0.4:1,在最佳条件下,当十四烷的初始浓度约为50mg/L时,在12h内降解率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3.
通过调研职业病中毒的案例,从博德因果关系理论出发,用现代安全管理的观点,提出落实企业主体管理责任,通过强化安全卫生管理,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两方面控制,能有效督促作业者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改善作业现场的物料、防护设施、作业环境等。同时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解决有毒溶剂毒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问题,并依法规范正已烷使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24.
采用不同形态的PHAs薄膜(聚β-羟基丁酸(PHB)及β-羟基丁酸与β-羟基戊酸的共聚物(PHBV)膜),在各种环境(如土壤和水体)的不同条件下,对膜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降解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HAs膜具有生物降解性,在无菌条件下不能被降解;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不同土壤和水体,PHAs膜的降解情况不同;不同的条件,如pH、温度,对环境中PHAs膜的降解率有着不同的影响;PHB膜的生物降解速度比PHBV膜快;PHAs膜的厚度对其降解能力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5.
在摇瓶条件下,以乙酸、丙酸、乳酸和丁酸为碳源,采用一步发酵和两步发酵法,对真养产碱杆菌(A.eutrophus)合成聚β羟基烷酸(PHA)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这4种混合酸生产PHA的发酵过程曲线,探讨了A.eutrophus对4种酸利用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A.eutrophus以丁酸为最佳碳源,一步发酵法生产PHA可达10.2g/L,占细胞干重的68.9%.  相似文献   
26.
作为最主要的三大传统溴系阻燃剂(BFRs),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BCD)、四溴双酚A(TBBPA)具有半挥发性、环境持久性和远距离传输性,目前在全球各种环境介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毒理学研究表明,PBDEs、HBCD、TBBPA均具有明显的生物毒性和致癌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本文简要概述了PBDEs、HBCD、TBBPA的使用现状,综述了全球范围内非生物体(灰尘、水体、土壤、沉积物、污泥)和生命体内(植物、动物、人体)等3种传统BFRs的污染水平、特征、暴露途径和毒性,并讨论了当前存在问题,最后对PBDEs、HBCD、TBBPA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27.
水中阿特拉津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正已烷液液萃取方法,萃取液经320m石英弹性毛细管柱分离,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水中阿特拉津,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灵敏度及精密度,达到GB3838—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
该研究开展了工业级六溴环十二烷(HBCD)在6种溶剂体系(乙腈、甲醇、水或其混合溶液)中的光降解,以紫外灯为光源(光强0.8 m W/cm2),照射1 h后,溶液中的HBCD都发生了显著的降解,其中T31(甲醇∶乙腈=3∶7)溶液中,HBCD降解最快。T51(甲醇∶水=7∶3)降解了66%,其他5个体系中降解率达到80%以上。线性拟合后,6种溶剂体系样品浓度和反应时间的相关性R2均>0.9,表明HBCD的光降解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随着溶剂体系中乙腈含量的减少,HBCD光降解的半衰期从15 min延长到38 min。而在同样的溶液体系中,以太阳光作为光源,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光降解,HBCD降解均不明显。实验所使用的光源和太阳光能量分布差别较大,造成实验模拟和实际情况的差异。HBCD在自然界的光降解可能不占其降解转化过程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辽宁省4个典型城市淡水鱼类中多溴联苯醚(PBDEs)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s)的富集特征,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淡水鱼类体内PBDEs和HBCDs检出率均为100%,PBDEs和HBCDs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73 和21.81 ng/g(脂重)。PBDEs中的单体BDE 183、BDE 209和BDE 153在辽河流域不同鱼类的同源种中占优势,分别占PBDEs的26.8%~40%,17%~44%和14%~22%。在HBCDs的3种同系物中,α-HBCD是主要的单体,其相对贡献率为45.15%~84.71%。辽河流域的工厂企业生产活动对淡水鱼类产生了影响,居民通过消费水产品摄入PBDEs和HBCDs。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PBDEs和HBCDs的健康风险指数均<1,说明当地水产品中PBDEs和HBCDs的非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30.
从生产聚酯切片污水曝气池中,分离到一株能以二烷(1,4-二氧六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D4.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DNA 基因序列分析,该菌被鉴定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D4 降解二烷的最适条件为pH7.0、30℃,接种量10%,在24,48h 内对1000mg/L 的二烷降解率分别为83.7%和85.6%,随着二烷浓度的升高,降解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