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兰溪市PM2.5中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季节变化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理解我国中小城市地区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利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浙江中部典型内陆城市-兰溪市近郊和市区两个站点2016年四个季节的PM_(2.5)样品,测定了碳质气溶胶的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正构烷烃、藿烷、多环芳烃和长链脂肪酸等弱极性有机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兰溪PM_(2.5)中有机碳的年均浓度为9.7μg·m~(-3),有机物中正构烷烃、藿烷、多环芳烃和脂肪酸的年均浓度分别为40.8、2.0、21.0和168 ng·m~(-3).同系物分布特征表明,化石燃料燃烧是兰溪PM_(2.5)中正构烷烃的主要来源,但植物蜡也有重要贡献;藿烷的组成及其季节变化显示兰溪PM_(2.5)中的藿烷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但冬季存在明显的燃煤贡献;基于BeP/(BeP+BaP)、IcdP/(IcdP+Bg P)等特征比值分析,兰溪PM_(2.5)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煤炭/生物质燃烧的混合贡献,冬季燃煤贡献较高;兰溪夏季多环芳烃的老化程度较低,表明兰溪夏季PM_(2.5)以本地排放新鲜颗粒为主,外来输送的影响较小;脂肪酸的浓度和组成说明餐饮排放对市区PM_(2.5)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大气PM_(2.5)的来源解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2.
环氧乙烷由乙烯催化和氧化反应而生成,是一种高度活泼的烷化剂、刺激剂、神经毒剂。常温下气态,4℃以下为无色液体,易燃易爆,沸点为10.4℃,是生产乙二醇及其衍生物、乙醇胺、表面活性剂、丙烯晴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橡胶、电子、医药、农药、纺织、造纸、石油等行业。环氧乙烷有杀菌作用,对金属不腐蚀,可杀灭细菌、霉菌及真菌.  相似文献   
43.
在碳中和的目标下,CO2甲烷化技术不仅可以解决CO2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可以生产CH4以缓解能源短缺等问题。CO2甲烷化反应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反应的强放热效应容易形成热点,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烧结失活,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在开发高效稳定的CO2甲烷化催化剂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因高温导致烧结失活的解决方案。而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由于拥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和机械强度,在CO2甲烷化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不同种类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种类的金属基底的特点以及其在CO2甲烷化反应方面的应用、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传热优势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系统地阐述了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金属基整体式CO2甲烷化催化剂的研发及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4.
2016年,六溴环十二烷(HBCDs)开始在全球禁止使用后,用它加工生产的阻燃材料的释放可能是其重要的污染来源.本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分析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和阿德利岛的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α-,β-,γ-HBCD. HBCDs在土壤、粪土(企鹅粪土层)和海洋沉积物中全部检出,浓度范围为7.10—792 pg·g-1 dw(干重).其中,苔藓和地衣中的浓度范围为23.4—951 pg·g-1 dw,海草和褐藻中浓度范围为-1 dw,水生动物样品浓度为-1 lw(脂肪重). γ-HBCD的比例从环境样品到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样品逐渐递减.水生动物样品中α-HBCD浓度与脂肪含量显著相关.中国长城站附近的苔藓样品中HBCDs浓度较高,表明人类活动可能是HBCDs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5.
同时贮存与生长理论认为,活性污泥吸收有机碳基质同时用于储存和生长.向SBR反应器投加不同浓度乙酸基质,监测活性污泥氧利用速率(OUR)、聚羟基烷酸盐(PHA)和出水COD的变化,运用活性污泥同时贮存与生长理论分析有机碳储存与消耗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饱食期结束与COD消耗至最低水平、PHA浓度出现最大值和OUR由最大值急速下降相对应;在饱食阶段,基质贮存OUR是利用外部基质直接生长OUR的2倍.随基质投加历时延长,饱食期平均OUR和最大OUR均下降,PHA产率降低,甚至出现PHA净消耗.因此,基质投加方式对有机碳基质储存与消耗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6.
液质联用法测定水中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水中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的方法。过滤后的样品酸化后经C18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采用BEH C18柱,以水-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串联质谱进行检测。4种目标化合物在相关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7 8~0.999 4),回收率为77.2%~91.3%,相对标准偏差为8.4%~13.8%,方法检出限为0.09~0.15 ng/L。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测定水体中4种溴代阻燃剂的痕量残留。  相似文献   
47.
本文应用不同材料固定海洋石油烃降解菌Alcanivorax sp.97CO-5,考察并比较了其成型、传质、包埋菌体活性和石油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5%海藻酸钠包埋材料中细菌的增长最为显著,8 d后材料中细菌数量达到1.2×106CFU/g,为初始细菌细胞数量的3.85倍,是最适的固定化材料。固定化菌剂的石油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菌剂14 d对石油的净降解率达到34.1%,其石油降解效果优于游离菌体(28.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固定化菌剂对石油中总烷烃降解率为57.9%,其中对nC21~nC31的中长链烷烃的降解率可达到54.6%;固定化菌剂相对于游离菌体,对芴(FLU)和二苯并噻吩(DBT)两类烷基化多环芳烃的降解率明显提高,达到44.9%和44.2%,而游离降解菌仅为25.4%和24.7%。实验证明,固定化技术促进了Alcanivorax sp.97CO-5菌体降解性能的发挥尤其是对中长链烷烃和部分芳烃成分的降解。  相似文献   
48.
正近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召开了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以下简称协调组)第9次会议。协调组各成员单位协调员和代表,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赵英民司长和李蕾副司长,国际合作司宋小智副司长以及对外合作中心余立风副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协调组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重点工作计划以及我国限制六溴环十二烷生产和使用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分析报告,通报了《全  相似文献   
49.
基于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了PhaR基因敲除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基因工程菌,并对不同诱导条件下菌体细胞的3,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17β-HSD)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穿孔法获得了一株PhaR基因插入失活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突变体PK-4,该突变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建立的ELISA法对3,17β-HSD表达的定量分析表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野生株和突变株细胞内的3,17β-HSD蛋白都可被睾丸酮诱导,但不能被雌二醇和胆固醇诱导.在诱导条件下,突变菌株PK-4产生的3,17β-HSD蛋白量是野生型菌株产生量的2.6倍,并且在无诱导条件下,前者的量也明显高于后者,表明PhaR为3,17β-HSD基因表达的抑制子.雌二醇和胆固醇可明显抑制睾丸酮对睾丸酮丛毛单胞菌3,17β-HSD的诱导效应,但在相同条件下,睾丸酮丛毛单胞菌PhaR基因敲除的突变菌株PK-4产生的3,17β-HSD蛋白量仍然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说明,PhaR基因在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3,17β-HSD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PhaR基因敲除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基因工程菌PK-4在雄性激素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以合成的新型胆甾酯类侧链聚硅氧烷液晶高分子作固定液 ,涂渍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上 ,具有较高的柱效和选择性 ,热稳定性好 ,适于分离多种异构体混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