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篇 |
废物处理 | 19篇 |
环保管理 | 4篇 |
综合类 | 120篇 |
基础理论 | 41篇 |
污染及防治 | 23篇 |
评价与监测 | 11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2.
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2-乙烯基吡啶(2-VP)为共聚单体合成了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2VP),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w(2-VP)为1.0%、w(DAC)为30%、活性污泥pH为5、P(AM-DAC-2VP)加入量为25mg/L时,P(AM-DAC-2VP)对本实验的活性污泥絮凝能力最强,上清液透光率为92.1%;P(AM-DAC-2VP)比同条件下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球硅胶键合C_(18)固相萃取柱萃取水样中的3-甲基吲哚,并用气质联用法测定,方法在0 mg/L~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2μg/L。空白水样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9%~94%,7次测定结果的RSD为2.3%~6.9%。用该方法测定7个实际地表水样品,其中4个地表水样品检出3-甲基吲哚,地表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1.5%~97.0%。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动态吸附法研究了323K和353K下CS2与惰性混合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性能,并采用多个模型方程对数据进行了回归。从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满足Langmuir-Freundlich方程。采用较温和的再生条件,在413K时考察了再生吹扫氮气气体总量对硅胶吸附容量的影响,氮气流量300mL/min,吹扫20~25min时较为适宜,硅胶损耗很小,硅胶多次再生的穿透吸附容量较为稳定。研究了吸附压力对CS2穿透性能的影响,CS2分压越大到达穿透点的时间越长。研究结果为工业采用硅胶预脱除含CS2气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区域开发环境影响和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开发激励政策和规划的实施,使其区域化和商业化开发将逐步展开。煤层气区域开发有别于常规天然气,主要表现为井网密度大、疏水降压排采和加压集输。大量煤层排水可能污染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影响水生态、土壤侵蚀等;井网密度大意味着要建设更多的井场、道路、管线、集气压缩站等,则单位面积地表扰动大,导致景观生态破碎化和生态退化等;煤层气压缩机增压集输、其它油气田重型机械、增加的交通流量影响区域声环境质量;压缩机燃气废气、煤层气放空、扬尘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针对煤层气开发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提出煤层气开发应以水平井为主减少地表扰动。我国水资源极度缺乏,对煤层排水应合理处置,淡水应考虑综合利用,高矿化度水应考虑回注地下。 相似文献
7.
在微波无极灯下将烯氧基瓜环固载到巯基硅胶(MSG)上,制得固载化瓜环(ACB[6]-SG).通过红外光谱表征固载产物,并研究固载化瓜环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SMM在固载化瓜环上的吸附基本在2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Henry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SMM在固载化瓜环和巯基硅胶上的等温吸附曲线,但是SMM在固载化瓜环上的吸附主要是在瓜环中的分配,而SMM在巯基硅胶上的吸附则主要是多分子层的表面吸附作用;SMM在固载化瓜环上的平衡吸附量远大于在巯基硅胶上的平衡吸附量;SMM在两者上的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温度越低吸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作为重要的地质吸附剂,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是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的汇.由于有机质的结构异质性,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一旦进入其中,会被吸附在不同的位点上,反应活性和生态风险进而会发生变化.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有机质上的吸附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传输及生物有效性.本文就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上吸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重要有机质组分(腐殖质和碳黑)的结构和吸附作用差异性,重点分析了有机质的微孔特性和官能团对吸附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IonPacSCS1柱用于非抑制型电导检测或单柱离子色谱(SCIC)特别适用于分析常见无机阳离子、铵离子、选择性烷醇胺以及过渡金属,如锌和铜离子应用领域为发电、化学、石化和环境等行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超声波提取,硅胶SPE柱净化,GC-μECD检测土壤中α-HCH,β-HCH,γ-HCH,δ-HCH,HCB,o,p′-DDE,aES,p,p′-DDE,Diel,Endrin,p,p′-DDD,o,p′-DDT,p,p′-DDT含量的方法.对提取剂、洗脱剂和前处理步骤优化的结果表明:体积比为1∶2的丙酮/石油醚是较好的提取剂和洗脱剂,方法加标回收率在70%—110%之间,检测限为0.05—1ng·g-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