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膜吸收法处理高浓度甲醛废气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以NaHSO3为吸收液处理高浓度甲醛废气。研究了吸收液流量、吸收液温度、吸收液浓度、气体进口流量和气体进口浓度等因素对甲醛去除率和总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收液流量为4.17×10-6m3/s,吸收液温度为60℃,甲醛进气流量为3.7×10-6m3/s,甲醛进气浓度为566 mg/m3时,甲醛出气浓度可低至2.8 mg/m3,甲醛的去除率可达99.5%,总传质系数为4.46×10-5m/s。反应产物(ɑ-羟基磺酸钠)易分离,并可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或用于制备高纯甲醛而得到充分利用,NaHSO3溶液经适当稀释后仍可作为吸收液循环使用。表明膜吸收法可基本实现高浓度甲醛废气处理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82.
全硅β分子筛催化氧化NO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NO氧化催化剂抗水汽性差、活性温度高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疏水型全硅β分子筛为催化剂,在NO进口浓度为0.05%(体积分数)、O2浓度为20.7%(体积分数)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20~60℃)、相对湿度(0%~100%)、空速(360 h-1~20 000 h-1)等因素对NO催化氧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干气和湿气下NO氧化率都下降,低温有利于NO氧化;在20℃,空速为20 000 h-1条件下,相对湿度从0%增大到100%时,NO氧化率从49%下降到34%。反应温度升高会抑制水汽对NO氧化的影响。240 h催化剂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30℃,NO进口浓度为0.05%,空速为7 200 h-1时,干气和饱和水汽下的NO氧化率分别能稳定地维持在67%和56%水平,说明全硅β分子筛即使在饱和水汽下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抗水汽性。  相似文献   
83.
采用水热处理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硅铝比的超稳Y型分子筛,考察了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和乙酸乙酯与水在Y分子筛表面的竞争吸附。结果表明,随着Si/Al比的增加,Y分子筛表面的有机分子选择性吸附位数量增加,有机分子竞争吸附能力增加。低硅Y型分子筛只有在吸附偶极距>1.0的高极性有机分子时才能与水分子产生有力的竞争吸附,而高硅超稳Y分子筛则对偶极距在0~0.5范围的有机分子就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4.
给水管网中耐氯分枝杆菌的灭活特性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在饮用水管网中检测到耐受消毒剂的微生物,对于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课题组由南方某城市自来水管网中分离出1株耐氯的产黏液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mucogenicum),并对其灭活特性和耐氯机制进行了研究.使用自由氯、一氯胺和二氧化氯对其进行消毒实验,测定CT值.99.9%灭活产黏液分枝杆菌时,自由氯的CT值为(76.25±47.55)mg·min·L-1,一氯胺为(1 396±382)mg·min·L-1,二氧化氯为(13.5±4.9)mg·min·L-1.采用透射电镜对产黏液分枝杆菌的消毒过程进行观察,发现消毒后细菌结构疏松,细胞器层次变得不清晰,核心肿胀溶解.产黏液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疏水性,测定其表面疏水率为37.2%,远高于其他细菌,使得亲水性消毒剂不易进入细菌内部,是其耐受含氯消毒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测定柴油降解菌的漂浮性、表面疏水性,比较不同漂浮性的菌株在不同搅动强度的海水中的柴油降解率。利用不同漂浮性的菌株构建降解菌群,比较其在低搅动海水中的柴油降解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考察其实际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的漂浮性与其表面疏水性存在正相关性,具有漂浮性的菌株(Y8、C7、Y9)在低搅动海水中的降解率比高搅动情况下分别降低了22%、19%和17%,而不具有漂浮性菌株F6的降解率降低了53%。由漂浮性高的菌株(Y9、X1、S2)构建的降解菌群在低搅动海水环境中的柴油降解率明显高于其余菌群,10 d后,达到了57%。室内模拟实验表明,在添加漂浮性菌群和亲油肥料S200、水溶性营养盐的实验组中,柴油降解率在7 d后分别达到了87%和84%。  相似文献   
86.
活性材料覆盖法已经被证明具有修复沉积物疏水性有机化合物(HOCs)的潜力。活性材料覆盖法利用活性材料的强吸附能力降低了HOCs生物可利用性,与此同时活性覆盖层有效地阻止沉积物中HOCs向上层水体扩散。然而,活性材料覆盖层可能会对沉积物中的底栖群落(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该文从修复机制、材料选择、工程参数及对底栖群落的影响等方面对覆盖法进行综述,并指出活性材料覆盖法未来的研究方向可着眼于活性材料的生物亲和力、功能多样性和环境友好性。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废弃口罩数量巨大,焚烧、填埋等处置方式存在资源浪费和潜在环境风险,寻求一种环保、经济、可行的处置方式成为迫切需要。采用氢氧化钠、正硅酸乙酯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对废弃口罩进行疏水改性,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ATR-FTIR)、接触角测量等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口罩表面形成完整、均匀的疏水包覆层,水接触角达到141.1°。改性后的口罩对润滑油、大豆油的吸附量分别达到28.52,26.84 g/g,且经10次吸油-解吸循环利用,吸油性能仍保持稳定。该研究为废弃口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环境工程》2015,33(1):40-44
综述了多年来国内外高度疏水膜应用于乳化油污水处理的研究及进展,简单介绍了含油污水处理及破乳方法,重点介绍了疏水膜分相机理和处理油水乳状液的破乳机理,讨论了影响疏水膜油水分离的因素。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9.
以甲苯为溶剂、三甲基氯硅烷(TMCS)为表面改性剂,采用液相接枝的方法对ZSM-5分子筛进行疏水化改性,通过XRD、FTIR、N2吸附-脱附、TG、水静态吸附试验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ZSM-5分子筛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苯酚的吸附及催化氧化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ZSM-5分子筛仍保持原有的孔道结构,-Si(CH3)3基团接枝到孔道表面,使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均有下降;改性后ZSM-5分子筛水静态吸附率由3.82%降至1.12%,疏水性得到明显提高;改性后ZSM-5分子筛对苯酚的吸附机理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对水中苯酚的饱和吸附量由30.7mg/g增加到36.9mg/g;疏水改性后的分子筛负载MnO2催化H2O2氧化降解苯酚的效率可达86.2%,且其吸附过程与催化氧化过程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0.
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梅 《装备环境工程》2017,14(10):98-104
叙述了浸润性理论基础,较全面地介绍了超疏水金属表面在许多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自清洁、流体减阻、水上微型运输器、抗凝露、防冰覆、腐蚀与防护、液体传输、油水分离、生物污损及防除、海洋污损及防除等,并且提出超疏水金属表面的耐蚀机理,为拓展仿生超疏水金属材料在工业领域及民用部门的工程应用背景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