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1.
12.
采用以硫酸亚铁(FeSO4)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脱水剂作为疏浚泥浆脱水剂(以下简称脱水剂),黄沙、炉渣、煤灰、石灰和粉煤灰分别作为疏浚底泥干化改良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脱水剂投加量为100 mg/L条件下,可以提高沉淀效率约20%;在投加脱水剂及5%石灰、粉煤灰、炉渣改良剂的条件下,底泥比阻值下降50%~70%;初期渗水速率提高6%~68%;与原泥相比,以黄沙、炉渣、煤灰为改良剂的底泥,经过4个月干化期后,承载力提高了30%~150%。本研究为疏浚底泥快速脱水干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地下排水管道作业中毒事故的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排水管道施工维护作业中。经常需要进入排水管道(井)内进行拆除堵头、清淤疏通等作业,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中毒窒息伤亡事故。最近,建设部专门发,对各地在地下排水管道施工维护作业中发生的数起中毒伤产事故敝进行了通报.较为典型的有2005年4月29日湖北仙桃市仙桃大道污水管网疏浚工程中毒事敝,5人死亡;同日浙江宁波市排水泵站维护作业中毒事故.4人死产;2005年7月2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山咀镇工业与城市污水合排应急工程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14.
对疏浚后的南京南湖底泥的TP、TN和COD释放规律、补水后的水质状况以及藻类演替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覆水中TP平均质量浓度基本不随自来水补入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TN和COD质量浓度随自来水补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水体中的TP、TN和COD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3月中旬起,出现藻类的大量繁殖,在2005年7月发生水华,藻类优势种由裸藻、隐藻和小环藻演替为裸藻、栅藻和韦斯藻,藻类总量由2005年3月的3.7×106L-1上升到2006年4月的1.5×107L-1。  相似文献   
15.
滇池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后环境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水质、底质及水生生物的监测和分析,评价工程实施后对改善草海水质,减轻内源负荷及对水生态恢复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疏浚工程直接去除了草海污染底泥层,随污染层分别去除TN、TP20 538 t和1 716 t。疏浚后草海水体透明度由0.37 m提高到0.80 m,水体中的TN和TP由疏挖前的8.91 mg/L和1.07 mg/L降低到疏挖后的8.15 mg/L和0.69 mg/L。疏浚后新生界面层促使形成新的水—沉积物的平衡,水质与底质条件改善以及水下光照条件超过沉水植物恢复的需求,是疏浚后水生态呈现恢复趋势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张建华  殷鹏  张雷  尹洪斌 《环境科学》2023,44(2):828-838
底泥疏浚对湖泊内源削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富营养化湖泊内源治理的重要技术之一.以太湖疏浚区为对象,估算了近十余年疏浚对内源负荷的削减量,并评估了太湖北部竺山湖和梅梁湖的底泥疏浚效果.结果表明,太湖累计疏浚的4 200万m3底泥,共计清除了底泥中氮约6.26万t,总磷约1.83万t,有机质约117万t,相当于清除了蓄积于底泥中二十余年的外源污染物输入量.对于外源控制较好的梅梁湖,底泥疏浚后5 a内水质改善明显,随后出现反弹,但仍有效削减了表层底泥总氮和总磷含量.相反,对于外源输入仍较大的竺山湖,疏浚十余年后,底泥内源又回复到浚前水平.对竺山湖疏浚区开展了长达6 a的底栖生物群落跟踪评估,发现疏浚初期对底栖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浚后2 a,底栖生物密度与生物量等指标已接近浚前水平. 6 a后,疏浚区与未疏浚区的底栖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已无差别.结果也表明,底泥疏浚对湖体内源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疏浚效果维持程度与外源输入强度密切相关.此外,长期来看,疏浚区底栖生物群落依靠自恢复能力可达到浚前水平,疏浚不会对底栖生物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日的两则收费新闻,有必要放在一起解读——一是,四川省近日要求,凡在该省行政区域内(除宜宾、泸州境内的长江干流段以外)的河道从事采砂、石、取土活动(包括疏浚整治河道、航道中经营销售所采砂石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应按照砂石开采量每立方米1元的标准,缴纳河道砂石资源费。二是,内蒙古将征收草原植被恢复费,凡在该区草原进行工程建设和矿藏开采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在草原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18.
王云超  杨月明  聂小保 《环境工程》2019,37(12):120-125
采用两级串联水力旋流器进行疏浚泥水原位处理技术在实现高效固液分离的同时,出水SS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Ⅲ级标准,可直接排入水体。实验条件下,一、二级水力旋流器最佳锥角分别为8°和5°,一级水力旋流器最佳分流比为0. 12。PAM的混凝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二级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效率,降低二级出水SS;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一级水力旋流器底流体积浓度,降低一级分流比。二级水力旋流器PAM投加量为4 mg/g干污泥时,出水ρ(SS)为(301. 5±54. 1) mg/L,满足GB 8978—1996排放标准;一级水力旋流器PAM投加量为1 mg/g干污泥时,分离效率为60%时,分流比由0. 15降至0. 05。该技术有望在疏浚泥水原位处理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沐  任增谊  张曼  赵琼  尹洪斌 《环境科学》2023,44(7):3945-3956
外秦淮河是南京市一条重要的城市景观行洪河道,多年来受工业及生活污水影响,内源污染严重.为充分了解外秦淮河底泥污染特征,为疏浚提供决策依据,对河道上、中和下游典型断面底泥界面微环境以及营养物含量进行调查,采用有机指数法和污染指数法对底泥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污染物垂向分布特征模拟清淤对底泥内源释放削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中下游底泥界面以上DO均值分别为4.62、 3.25和3.41mg·L-1,且分别在4.4、 3.5和5.5 mm处消耗殆尽,是典型的城市河道污染特征体现.调查河段表层底泥的ω(TN)、ω(TP)和ω(OM)均值分别为1 734mg·kg-1、 1 337 mg·kg-1和4.82%,底泥TN和OM的有机污染指数均值为0.48,处于尚清洁水平,TP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值为3.18,处于重度污染水平.模拟30 cm清淤深度结果表明,底泥SRP和Fe2+的释放速率较清淤前分别削减42%~82%和88%~96%,而NH+4-N的释放速率却较清淤前有...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疏浚土掩埋对两种贝类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疏浚土处置产生的土丘状浮泥,会掩埋原有底质,底栖生物被掩埋后或死亡,或垂直向迁移重新获得生存机会,而使底栖生物群落得以重建.为评价疏浚土掩埋对底栖生物存活的潜在影响,采用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疏浚土模拟掩埋尖紫蛤(Sanguinolaria acuta)、文蛤(Meretrix meretrix),观测两种贝类对不同埋深的反应及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文蛤和尖紫蛤被掩埋后均表现出垂向迁移行为,文蛤比尖紫蛤表现出了更强的垂向迁移能力,当掩埋深度为8cm时,可100%迁移至疏浚土表层,获得存活机会,而尖紫蛤仅50%左右个体的进出水管伸出疏浚土表层;疏浚土掩埋深度与尖紫蛤死亡率之间有极其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67,P=0.007<0.01),并求得4d-LC50为6.9cm,95%置信区间5.2~8.6cm.试验所设置掩埋深度与文蛤死亡率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难以通过统计方法获得文蛤的4d-LC50;借鉴毒理学中推定LOEC(最低有影响深度)的方法,推定文蛤的LOED为10cm.研究表明,疏浚土处置后的沉积厚度对底栖动物种群的存亡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底栖动物在被掩埋后表现出的垂向迁移能力大小也可影响自身种群及处置区整个底栖动物群落的最终重建几率,并且积极的管理策略对底栖群落重建意义重大.表4图1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