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25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疏浚淤泥EPS颗粒混合轻质土是一种新型的轻质土工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等特点,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高含水率的白马湖疏浚淤泥进行了室内轻质土配比试验,系统分析了水泥掺量、EPS颗粒掺量以及养护龄期等因素对轻质土的密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这两个重要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轻质土的密度主要由EPS颗粒掺量控制,而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对轻质土的密度影响较小;轻质土的强度受水泥掺量、EPS颗粒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影响,其强度随龄期与水泥掺量的变化规律与一般水泥土一致,而强度与EPS颗粒掺量之间存在一个阈值。  相似文献   
82.
典型河流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湘江株洲段丰、平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72个表层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Pb、Zn、Cd、Cr、As及Hg对河流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河流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从朱亭断面到白石断面枯水期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丰、平水期低;底泥疏浚后霞湾断面底泥中的重金属在短时期内得到控制,但是一段时间后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湘江株洲段各采样断面污染程度排序为:马家河断面>霞湾断面>白石断面>一水厂断面>枫溪断面>朱亭断面。各断面表层底泥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都达到了重度或者严重的强度。  相似文献   
83.
内陆湖泊富营养化内源污染治理工程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富营养化是重大水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富营养化的研究及其综合治理。本文分析了底泥疏浚工程、生态引水工程和水生植物修复三种典型的内陆湖泊内源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作用,综述了三种工程措施在国内外的运用现状,比较了三种措施在改善湖泊水环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出在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时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都存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以滇池为例,对三种工程措施的治理效果和结合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4.
根据航道疏渗过程中海水悬浮物的监测数据与大窑湾港口航道疏浚海底沉积物的组成特点,研究了经典的重量法和光学法的测试结果以及海水浊度与悬浮物,悬浮物与透明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同地也对海上疏浚物监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作了较为详细论述,为海洋倾废和港口疏浚过程中的悬浮物监视,监测技术提供科学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5.
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各种各样的疏浚工程产生的疏浚底泥量日益增加,以往的底泥堆放,吹填和抛海等常规处置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不利影响.因而,疏浚底泥资源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总结了疏浚底泥资源化的途径,对土地利用、制造填方材料和建筑材料等资源化利用进行了讨论,并对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6.
以内源污染严重的无锡市梁塘河薛家浜为研究区,开展环保疏浚和水利疏浚试验,通过疏浚前后底泥和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变化及底泥中氮、磷的静态释放通量,评估2种疏浚方式对河道内源污染削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疏浚方式都能有效降低底泥中营养盐浓度,环保疏浚后底泥中总氮、总磷浓度分别削减了46.50%和35.51%,水利疏浚后分别削减了40.10%和30.51%。但达到同样疏浚效果时,相较环保疏浚,水利疏浚的工程量增加;在外源污染得到较好控制的前提下,2种疏浚方式均能有效削减内源释放对水体的污染,其中环保疏浚对氮、磷释放通量削减率较高,分别为46.92%和38.53%,水利疏浚则为40.99%和30.09%;考虑到城区土地资源紧缺,水利疏浚易超挖及疏浚后水生态系统较难恢复的问题,建议采取环保疏浚方式解决城市河道内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7.
沿天津大沽排水河设置16个采样点,于2009年3-5月和2009年9-11月分别采集疏浚前后共32份沉积物样品,采用发光细菌法评价其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疏浚前,25.0%的样品毒性等级为低毒,68.8%的样品毒性等级为高毒和剧毒,下游河段发光菌相对发光度均小于30.0%;疏浚通水半年后,37.5%的样品毒性等级为低毒,高毒和剧毒等级样品占总数的比例下降至18.8%.证明疏浚后沉积物对发光菌发光的抑制作用减弱,大沽排水河沉积物疏浚工程明显改善了大沽排水河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8.
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技术研究展望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湖泊底泥疏浚是清除湖泊内源污染(主要是污染底泥)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总结和分析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30多年来国内外湖泊底泥环保疏浚工程概况、环保疏浚设备的研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国外环保疏浚技术研究的发展状况,探讨了中国环保疏浚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9.
沉积物疏浚技术在富营养化湖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疏浚是削减富营养化湖泊内源负荷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分析了沉积物疏浚的效果和可能引起的风险;从外源污染、作业区域和深度、沉水植物3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沉积物疏浚效果的关键因素.最后指出,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疏浚的重要原则是截断外源污染、划分作业区域、合理控制挖掘深度、创造适宜生境、恢复沉水植物、重构生态系统等.  相似文献   
90.
城市受污染疏浚底泥特性与作绿地用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污染河道疏浚底泥消纳是上海市环境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之一。中、轻度污染的疏浚底泥用作绿地用土是具有资源化价值的底泥消纳适用途径,为分析此途径的可行性。选择上海市典型中度污染河道底泥作了植物生长相关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污染特性(总量、浸出液浓度、分级提取比例分布)分析,并据此讨论了此类(中、轻度污染)疏浚底泥的绿地利用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度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植物相关特性为:速效植物养分含量高,但阳离子交换容量低;总溶解盐含量高,但苏打盐和氯化钠含量低:重金属总量和浸出液重金属浓度低于国家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限值,但Pb和Cd的可交换态比例较高(24%和62%)。底泥综合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中度以下污染程度的上海市河道疏浚污泥具有作绿地用土必须的植物相容性,可用作绿地用土:但底泥的保肥能力较差,作绿地用土初期宜种植速生、需肥量大的植物,以控制植物养分流失;对于重金属、尤其是可交换态比例高的重金属溶出造成的环境影响,宜采用底泥施用量控制等手段对其不利影响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