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55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380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8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为了避免生产过程中直井的油管柱受井底的轴向载荷失稳变形从而导致油管柱与井筒发生磨损,防止油管柱发生失稳变形引发事故,安装扶正器是有效的措施。针对扶正器的安装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理论分析指导,既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又增加成本的问题,基于封隔器—油管柱的实际受力及变形分析,建立了油管柱失稳力学模型,推导了直井中相邻扶正器临界失稳长度的计算公式,得出了扶正器的合理间距,并利用MATLAB进行实例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从中和点到井底,扶正器的布置间距呈现减小趋势;井口油压的降低导致油管柱临界失稳长度变小,使得扶正器的布置间距更加密集。该间距设计对油管柱扶正器的现场布置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2.
采用模型试验,基于3×3预制群桩,模拟了预制桩的施工过程,研究了周围土体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沉桩过程中,桩区内外地表土体水平变形和隆起变形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孔隙水压力是不断增大的,桩底孔压大于桩身中部孔压,在桩区外,孔隙水压力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减小。就影响范围而言,预制桩施工的影响范围达到1倍桩长左右。试验结果对软土地区预制桩施工具有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3.
丁树庆  胡鹏  靳慧  胡静波 《安全》2014,35(9):8-11
本文针对带有未焊透缺陷的焊缝试件,进行了疲劳寿命试验,对相应的疲劳数据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为起重机焊缝疲劳性能研究积累数据,可为今后相关规范规程的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4.
针对腐蚀导致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黏结性能退化而引起的变形不协调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结合8片梁的抗弯试验,通过定义变形协调系数表征腐蚀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应变比,进而量化变形协调性能,构造新的几何关系和平衡方程,推导变形协调系数及构件受弯承载力的表达式,探讨了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变形协调系数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与相关文献试验结果的对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腐蚀会引起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变形协调性下降,极限荷载时,变形协调性的退化使构件承载力降低,考虑腐蚀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的变形不协调,有助于提高承载力的计算精度;变形协调系数随腐蚀率、梁高、梁宽和混凝土强度增加而增大,随预应力筋重心至梁底距离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5.
疲劳严重威胁作业安全,许多事故都直接或间接由疲劳引发。针对高危作业疲劳风险评价问题,考虑作业疲劳致因,综合运用G1法,提出高危作业疲劳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首先,根据疲劳的表现,系统分析影响高危作业疲劳的因素,以管理因素、岗位因素、作业环境、生理、心理等5个因素为准则,构建作业疲劳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G1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高危作业疲劳风险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判疲劳状况。最后,通过一个案例验证了模型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综合评判高危作业疲劳发生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6.
软岩大变形巷道支护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门峡铝土矿软岩巷道大变形难支护的问题,综合现场工程地质调查、软岩水理作用测试、现场测试等手段和方法,对该地区巷道破坏模式和失稳机理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锚喷-砌碹相结合的互补支护技术。按照互补支护参数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此支护方式下巷道各部位围岩收敛变形控制良好,且支护后围岩安全系数较之前明显提高。将新支护方案进行工程试验,巷道变形监测数据表明,支护后的巷道变形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混凝土喷层未出现裂缝,围岩变形速度迅速减小;锚喷10天后围岩变形基本稳定,此时进行二次砌碹支护效果最好,可以保证巷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47.
为了识别与安全控制疲劳危险驾驶行为,有效预防与减少因疲劳危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基于疲劳检测分级、预警与自动智能控制技术,开发出车载驾驶员疲劳驾驶实时监测预警与控制系统。首先基于PERCLO方法,构建驾驶员疲劳检测与分级模型;然后根据所输出的驾驶员疲劳等级信息,提出疲劳驾驶三级预警原理,及其预警实现方式;最后以疲劳预警信息为基础,形成基于驾驶员不同疲劳等级预警的安全控制技术,并对处于深度疲劳的危险驾驶行为,构建自动智能紧急控制停车系统,重点阐述系统的地形匹配、智能控制,以及自动驾驶与停车三大核心技术,并提出相应的系统硬件构成,为系统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8.
热棘轮效应将产生累积塑性变形,可能导致部件变形性失效。在分析RCC-M规范热棘轮效应评定不足的基础上,从控制累积塑性变形的角度,给出一种基于效率曲线和比率曲线的热棘轮评定方法。以某核电厂稳压器喷雾接管的热棘轮分析实例表明,基于效率曲线和比率曲线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热应力幅、循环次数和材料特性的影响,适用性比RCC-M规范评定方法更广泛。  相似文献   
149.
正近年来,各地频发的各类客车、公交车以及校车等恶性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以及政府部门对车辆运营安全的极度重视,各地各级政府都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早在2011年4月,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2011年12月31日前全国所有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均应安装使用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受24小时全监控。同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又下发了所有长途卧铺车需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的通知。而最近消息称《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将于2014年7月1日起施行。为此,近期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  相似文献   
150.
<正>一辆正在马路上疾驰的自行车突然前叉折断;炒菜时铝铲折断;挖地时铁锨断裂;刨地时铁镐从中间一分为二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看起来寒光闪闪、铮铮筋骨的金属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断裂的现象,就是金属疲劳。一直以来,金属被广泛用来制作机器、兵刃、舰船、飞机等器具方面,图的就是它结实。但是你是否知道,在各种外力的反复作用下,金属也可以产生疲劳,而且,一旦产生疲劳,就会因不能得到恢复而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据统计,金属部件中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于疲劳而引起的。上面所说的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金属疲劳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