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58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1015篇
基础理论   262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19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平顶山烟煤在小型流化床中的燃烧实验,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对低压撞击器(LPI)收集到的细颗粒物元素组成进行定量测定,研究了O2/CO2气氛下硅藻土对煤粉燃烧痕量元素的排放控制.结果表明,Zn、Mn和Ni的含量随粒径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在0.1μm和2μm附近,Hg和Co的含量在0.1μm附近有一峰值;Hg和Zn在亚微米颗粒上有一定程度的富集,Mn、Ni和Co在亚微米和超微米颗粒上的含量基本相当;当颗粒物粒径一定时,随着硅藻土含量的增加,5种元素的富集因子呈减小的趋势;随着添加剂粒径的减小,颗粒物中Hg、Mn、Zn、Ni和Co的含量呈减少的趋势;当颗粒物粒径一定时,5种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NiCoHg.  相似文献   
82.
内蒙古某矿区土壤中砷的分布及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内蒙古某矿区土壤环境为研究对象,利用Ag-DDC比色法测定了研究区不同位置土壤中砷的含量,分析了该矿区土壤砷的分布特征;采用化学逐级提取法对土壤中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样品中总砷含量平均值为8.35mg/kg,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但土壤中砷含量及分布与煤矿开采密切相关;开采高砷煤矿,其周边土壤中的砷含量会相应增加;土壤中各形态砷含量存在差异,所占比例依次为:残渣态砷(62.79%)钙型砷(15.74%)铁型砷(12.47%)铝型砷(7.17%)交换态砷(1.56%)水溶态砷(0.27%);且非有效态砷含量(62.79%)要高于有效态砷(37.21%)。  相似文献   
83.
论文以新邱矿矸石山排土场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去离子水做空白试验,选取尿素、十二烷基磺酸钠、碳酸氢钠、醋酸、柠檬酸等12种化学试剂做了萃取剂初选试验;并以柠檬酸为萃取剂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和氢氧化钠可作为砷污染土壤的萃取剂,具有良好的萃取效果。柠檬酸作为砷污染土壤萃取剂的最优化条件是液土比为10mL/g,萃取时间为12h,萃取剂浓度为0.1mol/L。实验结果可为砷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通过利用双道原子荧光法,同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中砷、硒进行测定,具有操作更加简单、监测分析速度快、节省试剂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
二甲基砷作为甲基砷的主要种类之一,主要由含砷废水的排放和农药滥用进入环境水体,进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通过改进电芬顿反应中Fe~(2+)的投加方式,构建了以铁棒为感应阳极、RuO_2/Ti网为阳极、2个活性炭纤维为双阴极的感应电芬顿体系.为探究感应电芬顿体系对二甲基砷的降解效果与机理,考察了反应过程中初始pH、电流密度、反应物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二甲基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3,电流密度为2 m A·cm~(-2),二甲基砷初始浓度为5 mg·L~(-1)的最佳条件下,经感应电芬顿反应240 min后,二甲基砷去除率高达94.4%.在此体系中,感应铁电极不断释放的Fe~(2+)与阴极产生的H_2O_2发生电芬顿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将二甲基砷降解为一甲基砷、As(Ⅲ)和As(V),同时,铁离子水解生成的铁的羟基络合物将二甲基砷、一甲基砷、As(III)和As(V)吸附在其表面,从而达到二甲基砷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86.
新疆奎屯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高砷地下水在全球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威胁着全世界数亿人口的身体健康.为科学指导高砷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中国大陆第一个砷中毒病区新疆奎屯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奎屯地区高砷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奎屯地区有88.7%的地下水中砷浓度超出10μg·L~(-1),多为高砷地下水.高砷地下水多分布在深层承压含水层,砷浓度从南向北逐渐升高,与采样点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奎屯地区地下水整体呈弱碱性、碱性环境,氧化还原电位(Eh)均为负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属于还原性-弱碱性高砷地下水(I-2型).奎屯南面的天山与北面的河流沉积平原环境相结合,为该区地下水形成高砷提供了有利的地质环境.奎屯地区沉积层深厚,地下径流更替缓慢,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地下水中的砷富集而不易流失,强烈的蒸发可以使地下水中的砷进一步浓缩.同时,地下水的还原条件有利于含水层中砷的释放,砷浓度不仅受铁锰氧化物矿物还原的影响,而且受SO2-4还原和硫化物矿物沉淀的控制,吸附态砷的解吸附也是该地区地下水的富砷过程.  相似文献   
87.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普通生物质炭和铁基生物质炭对酸雨及氧化性沉降下不同生育期花生生长及累积砷、镉(As、Cd)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及50μmol·L-1H2O2沉降处理对处于花期及成熟期中花生的生物量、根瘤数和瘤干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却显著增加了花生籽粒中Cd的含量和花生壳中As的含量(p0.05).其中,铁基生物质炭可显著降低酸雨及氧化性沉降下花生地上部、根部、籽粒、壳中累积As、Cd含量(p0.05),且作用效果明显强于普通生物质炭.由此可知,酸雨及氧化性沉降增加了花生对土壤重金属As、Cd的富集,而施加铁基生物质炭可有效降低作物的As、Cd累积,为有效防控酸雨及氧化性沉降区域的花生砷、镉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8.
地下水砷污染是全球化环境问题.本文基于阿克苏地区平原区2017年75个地下水砷实测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砷含量变化范围为ND-98.70 μg?L-1,平均值为9.42μg?L-1,超标率达26.7%.水平方向上,高砷地下水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偏南一带;垂直方向上,山麓斜坡冲洪积砾质平原潜水区地下水砷含...  相似文献   
89.
兴仁高砷煤矿区溪流水系环境中砷自然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矿山环境中砷的自然净化能力及其净化机制,对兴仁典型高砷煤矿区溪流水系环境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和沉积物中砷含量从上游到下游均呈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水体显示较强的自净能力。上游水体中砷含量的降低主要是吸附沉淀作用,而溪流的简单稀释作用在下游也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0.
痕量有机物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积累性和强毒性等特点,对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控制水环境中痕量有机物污染是当前环境领域的热点。纳滤膜技术在去除痕量有机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去除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章总结了水质特性、操作条件以及膜表面性质对纳滤膜截留痕量有机物的影响,分析了以往研究中纳滤膜在不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得出的不同结论,并对未来纳滤膜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