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分别用混合酸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两种方法处理鱼虾样品,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铜、锌、铅、镉、铬的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消解相对标准偏差均在4.0%以下,加标回收率在95.6%~112%之间.湿法消解相对标准偏差在0.3%~5.6%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8.9%~115%之间.微波消解比湿法消解的精密度、准确度高,且微波消解操作安全简便,耗时短,适用于样品数量多的情况.混合酸湿法消解操作复杂,耗时长,由于使用了在高温下易爆的高氯酸,又容易发生"炭化"现象,安全性差,在样品数量少的情况下可用此法.  相似文献   
142.
为了探究温度、光照、和营养盐对鱼毒性藻类产毒的影响,本文分析了6种我国沿海典型具溶血活性的鱼毒性藻类在不同温度(15℃,25℃,30℃)、光照强度(20 mol/m2/s,60 mol/m2/s,100 mol/m2/s)、氮磷限制(1:1;1:16;1:128)条件下的生长和溶血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鱼毒性藻类的溶血活性在不同生长期差异明显。海洋卡盾藻(香港株)(Chattonella marina)、卵圆卡盾藻(C.ovata)、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在对数期溶血活性较高,衰亡期溶血活性较低,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与小定鞭藻(Prymnesium parvum)在稳定期溶血活性最高,对数期溶血活性最低。藻类的培养环境和营养条件对鱼毒性藻类溶血毒素的合成有明显的影响,在光照强度、温度和氮磷限制条件下,藻类单个细胞的溶血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6种藻类的溶血活性均随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强,在培养温度15~30℃范围内,除球形棕囊藻外,其他5种藻类的单个藻细胞溶血活性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氮磷限制可促进溶血毒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3.
汞和硒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用重金属汞(Hg+2) 和硒(Se+4) 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进行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实验。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Hg+2和Se+4对鱼类的影响,为制订渔业水质标准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Hg+2对剑尾鱼的 24、48、96 h的 LC50分别为 1.71、1.35、0.84mg/L;Se+4对剑尾鱼24、48、96 h的Lc50分别为17.91、12.59、6.64 mg/L;在浓度和毒性比都为1∶1的条件下,24 h都表现联合作用,而48 h、96 h则为拮抗作用。剑尾鱼对Hg和Se的最大容许浓度分别为:0.0084和0.064 mg/L。结果还表明:剑尾鱼幼体对Hg和Se敏感,是一种较理想的环境污染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44.
为了考察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进水的生态安全性,采用青鳉鱼胚胎暴露的试验方法对北方两个重要城市(北京和天津)的7个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的进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再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对青鳉鱼的早期发育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其中,X、B、D 3个再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毒性最大,青鳉鱼胚胎的总致死率均达到100%.J...  相似文献   
145.
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摄食、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挑选规格相近的健康黄颡鱼幼鱼分别饲养在氨氮浓度为3.36 mg L-1(A1)、6.72 mg L-1(A2)、13.44 mg L-1(A3)、26.88 mg L-1(A4)的水体中,对照组(A0)用不加外源氨氮的自然晾晒的自来水饲养.每组放养试验鱼30尾,暴露56d.结果表明,非离子氨对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生长及血液指标存在显著影响(P<0.05),而对鱼体成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非离子氨浓度升高,高浓度组摄食率明显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缓慢,特定生长率(Specialgrowth rate,SGR)和存活率都较对照组低.血氨浓度随非离子氨浓度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各处理组血氨浓度远低于其所处环境总氨氮(Total ammonia,TAN)浓度,而血浆尿素氮(Urea nitrogen,Ur-N)水平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A3和A4碱性磷酸酶(k p p,AKP)活性和皮质醇(Cortisol)水平升高较快,A1和A2尽管呈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Glucose,GLU)浓度总体上表现为降低的趋势,2个高浓度组(A3和A4)下降速度较快.谷丙转氨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总体呈升高趋势,非离子氨浓度越大其升高趋势越明显.因此,黄颡鱼幼鱼不宜长期生活在高浓度的氨氮胁迫环境中,适宜的养殖水体中氨氮应该保持在低于6.72 mg L-1水平.  相似文献   
146.
采用硫酸铵沉淀–普鲁卡因胺亲和柱层析方法,对太阳鱼(Lepomis gibbosus)脑部乙酰胆碱酯酶分离纯化,纯化倍数为234倍,回收率为25.67%,经SDS-PAGE电泳检测,呈现单一的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8 000,表明其纯度达到电泳纯.  相似文献   
147.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3):451-451
人们早就知道,过度捕捞、来自陆地的污染和气候变化造成世界范围内珊瑚礁数量下降。Bellwood等人归纳了人类活动对珊瑚礁所造成的干扰的性质,识别出一些在决定珊瑚礁恢复能力中发挥关键功能的鱼类和珊瑚物种。如果要让珊瑚礁存在下去,我们需要让它们有恢复能力,而不仅仅只是将它们保持在可以利用的水平上。其办法包括:实质性地扩大禁捕区;在人类活动是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大区域,由地方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持珊瑚礁的恢复能力;实行经济刺激,管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新的更好方法@肖辉林  相似文献   
148.
为评价巢湖主产鱼类肌肉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和风险水平,采用快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ASE-SPE-LC-MS/MS),对巢湖湖区7种主产鱼类和4条入湖河流鲤鱼肌肉中的抗生素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从巢湖鱼类肌肉中共检出3类15种抗生素,单个抗生素浓度范围从未检测到(n.d)到76.95 ng/g,氟喹诺酮类(FQs)抗生素含量占比为77%,占主导地位.(2)通过对比不同水域和不同生活习性鱼类肌肉中抗生素的浓度发现,河流鱼类肌肉中抗生素总浓度高于湖区,底栖鱼类肌肉中抗生素浓度高于中上层鱼类,说明鱼类生活环境和摄食习惯对抗生素在鱼体内的积累有影响.(3)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发现,巢湖鱼体内抗生素可能来源于生活废水、医疗废水、畜牧水产养殖废水,同时鱼体中抗生素的来源还受鱼类摄食习惯的影响.(4)通过健康风险评估发现,巢湖鱼类肌肉中检出抗生素的健康风险熵(HQ)范围为4.8×10-6-4.0×10-2,危害指数(HI)的范围为1.9×10-3-4.9×10-2,二者最...  相似文献   
149.
目前生态流量研究大多只考虑了鱼类完成产卵活动所需水力生境条件,很少考虑其余生长时段的需求。以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黑水河干流典型减水河段——松新减水河段为例,考虑了短须裂腹鱼产卵期的水力生境需求及饵料生长的生态水力学偏好特征。使用河道内流量增量法确定了不同时期的生态基流量,并结合河段涨落水变化及流量脉冲特征推求了考虑饵料生长的生态流量过程。结果表明,该河段内短须裂腹鱼产卵期适宜的生态基流量为13.4m3/s,产卵期前后适宜饵料生长的生态基流量为8.28 m3/s。研究结果可为已建电站减水河段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从鱼类多生命阶段需求为生态流量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0.
为了解微囊藻毒索在鲋鱼Carassius auratus L.体内生物富集作用,用LC/MS监测不同时间的鲋鱼肝脏、肌肉,以及饲养用水中痕量的微囊藻毒素.结果显示,肌肉组织中MC-RR和MC-LR的含量在18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7.87 ng·g~(-1)和2.18 ng·g~(-1);而肝脏组织中MC-RR和MC-LR的含量在鲋鱼暴露9天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5.30 ng·g~(-1)和33.27ng·g~(-1).研究结果支持肝脏组织是MCs的主要靶向器官,并且表明肝脏组织对MC-LR的富集量远大于MC-RR,而肌肉组织更易于积累MC-RR.文章还研究了鲋鱼体内的抗氧化酶(SOD、CAT、GST、GR酶)的活性变化,对MCs介导的氧化胁迫进行了评估.通过分别测定暴露不同时间点(3、9、18 d)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抗氧化酶的活性,发现它们的活性与组织中MCs的含量基本呈正相关,可能对MCs介导的氧化胁迫有缓解作用.以上表明,MCs能在鱼体内积累,抗氧化系统虽可缓解,但不能完全降解.因此食用被MCs污染的鱼类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