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213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元阳梯田     
据传说,哈尼族的祖先从西藏高原来到云南南部边陲山区,初来乍到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周围的山谷根本不适宜种植。哈尼族人以顽强的民族精神与大自然博斗,用石块砌起围墙,围住新开垦的农田, 引来山泉灌溉,在水雾缭绕的梯田中种植稻谷。很快成为“适者生存”的杰出代表。2000 多年来,一代代勤劳的哈尼人生于斯长于斯,长年累月,挥汗如雨,把生命无私地奉献给  相似文献   
342.
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田氮素污染流失的影响和经济效益差异,于2016年4—10月在盘锦市鼎翔米业幸福农场内布设试验样地,采用对比试验、费用效益分析、情景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常规种植、低化学品和有机生态3种水稻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性评估.结果表明:①3种模式中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农田排水总氮含量最低,为1.94 kg/hm2,低化学品种植模式次之,为3.67 kg/hm2,常规种植模式最高,为5.87 kg/hm2.②有机生态种植模式单位面积经济净现值及经济净现值率最高,分别为23 302.53元/hm2和1.13;低化学品种植模式次之,分别为15 310.42元/hm2和1.06;常规种植模式最低,分别为14 855.92元/hm2和0.93.③在水稻价格上浮5%时,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经济净现值和净现值率最高,分别为21 218.14元/hm2和0.86,分别比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及常规种植模式高7 425.26元/hm2和0.07及7 972.01元/hm2和0.17.④在水稻价格下调5%时,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经济净现值和净现值率依然最高,分别为16 872.82元/hm2和0.68,分别比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高6 030.87元/hm2、0.06和6 715.17元/hm2、0.15.研究显示,有机生态种植模式的减氮效应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低化学品种植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43.
景秀军 《青海环境》1998,8(1):25-27,36
通过西宁地区市行道树的种植及管理现状,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探讨了西宁市区行道树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44.
史韵 《环境》2012,(8):61-63
现在"药你命",成为很多老百姓的担忧。更有人调侃,我们的餐桌不求营养均衡,但求化学元素平衡。现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真如人们担忧的那样严重吗?要想身体好,瓜果蔬菜不能少。如今,种植技术大大提高,人们随时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是,购买瓜果蔬菜却成了一件让人为难的事。  相似文献   
345.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09,(5):70-71
我国能效标识实施4年节电900亿千瓦时,全国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1.5亿亩,5年内我国80%山丘县区市出台封山禁牧政策  相似文献   
346.
为明确日光温室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实地固点监测的方法,选取1、5和10 a棚龄的日光温室,分别对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物(TSP)及Cl2、NH3、NO、O3进行监测,并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温室内温湿度、气体浓度变化与外界气象条件变化关系密切,温室内PM10和TSP浓度随棚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不同棚龄温室内Cl2、NH3、NO和O3浓度日、月变化规律一致,Cl2、NH3和O3浓度峰值出现在午后,NO浓度峰值出现在揭苫和盖苫前后,且O3与NO浓度呈负相关(r=-0.964),1、5和10 a棚龄的日光温室内Cl2日平均浓度和NH3日最高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而NO和O3浓度未超标。温室内PM10和TSP浓度以10 a棚龄温室为最高,1 a棚龄温室为最低。1—2月温室内PM10和TSP浓度最高,且10 a棚龄温室内PM10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47.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3):10-10
巴西建筑师塞尔吉奥·普拉正在实施一项计划 :用回收的废旧塑料瓶和植物建造房子。他用一种养鱼专用的纱网将塑料瓶固定 ,再加上粘合剂垒砌成墙体和房顶。房子的整面“墙”上可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农作物 ,如西红柿、茄子、葱头、四季豆、草莓和葡萄等 ,这些作物生长的速度是传统土中培植的 2倍多巴西生态屋,墙上种蔬菜  相似文献   
348.
基于MODIS时序NDVI主要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及时、准确地掌握该地区农作物分布信息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序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农作物物候特征,帮助识别农作物类型,在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论文选取2014年MOD09Q1时序遥感数据集,以黄河三角洲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Harmonic Analysis of NDVI Time-Series(Hants)滤波重构NDVI时序曲线,通过对比待分像元NDVI时序曲线与参考时序曲线的相似性,实现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对分类结果进行面积统计和空间分布精度检验:冬小麦、棉花、玉米的面积提取精度分别达到96.8%、95.5%、85.1%,空间匹配总体精度达86.9%。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能够为该地区农业监测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49.
研究从农户作物种植选择行为角度出发,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社会经济及政策变化对农户种植选择行为影响机理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基于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大城市郊区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和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导致农户作物种植业选择行为出现了明显的"非粮化"和"非农化"趋势,不同区域农户作物选择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空间上形成近郊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远郊区兼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纯农村区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反杜能圈"式的种植模式特征。在此研究基础上,从外部环境包括城市扩展、经济结构、市场价格变化、政策制度安排和内部环境包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禀赋等7类因素13个因子对产生差异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区域、不同因子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与显著性表现均有所不同。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政府应该从鼓励农户发展休闲农业、合理引导农户把握市场和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入手,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50.
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主茎分蘖成穗并蘑型品种临优145、临优2069、临优2018和主茎成穗为主型品种临汾138、临汾139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基因型、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的效应大小为:播期>基因型>种植密度.临优145和临优2018最佳播期为10月3日,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18.16×104hm-2和313.77×104 hm-2;临汾138最佳播期为10月1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75.00×104hm-2;其最高产量分别达7 573.43 kg hm-2、8 202.52 kg hm-2和8 390.34 kg hm-2.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符合三元次方程"慢、快、慢"的"S"型变化;随播期推迟,理论最高粒重(W)、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起始生长势(C0)均提高,灌浆持续期(S)和有效灌浆持续期(Se)延长,籽粒产量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影响较大.对灌浆持续期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灌浆速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临优145的Se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而临优2018不显著.不同成穗型品种对播期和种植密度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临汾138对播期的敏感性大于临优2018和临优145;临优145和临优2018对种植密度的敏感件大于临汾138.图3表8参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