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58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将现实中的排污权交易视为买卖双方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博弈行为,而拍卖是充分实现排污权价值的一种有效手段。运用不完全信息博弈(即"贝叶斯博弈")理论分析了排污权的暗标拍卖、政府指导价下的排污权交易和交易所进行的双方报价拍卖等三种典型拍卖交易模式的贝叶斯纳什均衡,认为总体上交易所进行的双方报价拍卖模式更能提高排污权价格的实现效率,指出了上述排污权交易各模式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62.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低碳均衡的统筹重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破坏了四川的森林、草地、农田和湿地等生态要素,灾区的气候、山体、水体、森林等环境参量受地震影响发生了变化,生态系统表现出高碳不均衡特征。为了解决生态系统高碳化,本文采用系统均衡理论,从灾区生态实际状况出发,归纳出灾后生态系统整体特征——熵值增大化、结构高碳化、生态复杂化、系统巨量化;针对震后生态系统结构表现出的高碳化,通过对生态碳循环规律的深入研究,提出生态碳循环均衡概念,构建出灾后生态低碳均衡结构;运用统筹思想,兼顾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不同特点,以自然生态的增汇和人工生态的减源作为实践方向,建立灾后生态重建的运行模式;从生态城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三个维度实施灾后低碳重建工程,并提出在灾区实施低碳政策、实现低碳生产、构建碳汇基地、建立碳汇市场等相关建议,保障灾后生态恢复与人类社会重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3.
在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提出人口长期均衡包含人口内部均衡和人口外部均衡两个方面,人口内部均衡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三个维度,人口外部均衡包括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设定为三级,第一级包括人口内部均衡和人口外部均衡两个方面,第二级由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等七个部分构成;第三级指标包括反映内部均衡的7个指标以及反映外部均衡的13个指标.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采用2000-2007年31个省级单位的数据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人口总体均衡水平以及影响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和浙江分列前三,人口均衡发展程度最高.从影响均衡程度的关键因素看.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是制约人口自身均衡的主要因素,人口与社会的均衡状况对人口与外部系统均衡制约最大,其次是人口与经济的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64.
哥本哈根会议上碳关税引发热议,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讨论的焦点.本文从碳关税的内涵出发,梳理了有关碳关税问题的已有研究,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局部均衡模型,对征收碳关税情况下进口国、出口国的福利以及全球福利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进口国征收碳关税能提高本国福利水平,减低出口国的福利水平,但福利变化程度取决于进口国国内碳税、出口国是否征税国内碳税、进出口国国内碳密集度水平等情况.进一步.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公共品,用全球福利最大化代替进口国福利最大的约束条件,探讨了最优碳关税的确定方法,认为最优碳关税取决于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值,由出口国国内碳税与外部性的差异与进口国国内碳税与外部性差异的比值来决定.温室气体减排是国际贸易面临的新问题,碳关税仅仅拉开了以气候变化之名进行国际贸易保护的序幕,如何有效地将国际气候变化规则纳入国际贸易利益的维护中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5.
农地城市流转中不同利益集团的福利状况韭已成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农民集体作为影响最为深刻的利益集团之一,其福利在农地城市流转中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均衡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民集体福利的概念及其测度方法,然后论述福利均衡的概念,提出农民集体福利均衡分析的三个假设,在此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中的农民集体福利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农民集体福利均衡的条件,结果表明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民集体福利均衡的必要条件为农民集体获得的经济补偿大于或等于其福利损失.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当前土地征收中农民集体获得的福利补偿不能弥补其福利损失,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集体福利呈现不均衡状态.最后提出农地城市流转中要尊重农民集体的土地产权,进一步提高农地征收的补偿标准,使农民集体获得的货币补偿能够弥补其由于土地财产损失造成的福利损失,以实现农民集体福利的均衡;政府应当通过改善农村交通、通讯、电力、饮水、居住等条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提高农民集体的福利水平,以弥补农民集体土地发展权受限造成的二次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66.
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重点,但是由于经济系统内在的调整机制作用,在宏观层面所能实现的节能效果可能不及微观技术层面能源效率提高的程度,甚至还会诱发更多的能源消耗,该现象被称为“宏观能耗回弹”效应.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中国环境资源CGE模型,测算生产部门提高能源效率的宏观能耗回弹效应.结果显示,能源效率提高5%后,短期回弹效应为52.38%,节能效果仅达到技术层面预期的一半左右;长期回弹效应达178.61%,在高耗能部门竞争力提高、耗能产品出口扩张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下,节能效果不但被完全抵消,总能耗还进一步增加.因此,生产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在短期内确实能够降低我国能源消耗,但是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长期来看,在技术层面“产量相同投入更少”的努力反映到宏观经济层面则转变成“生产更多投入更多”,并且加剧了我国经济高耗能的偏好,提高能源效率所引发的产出增长和结构调整对能耗增加的刺激作用可能最终会抵消或者超过提高能源效率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7.
运用经济博弈论方法,研究高危企业社会保险投资与员工忠诚度问题,建立博弈模型,得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并对影响企业社会保险投资概率和员工忠诚度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企业对于员工社会保险投资力度越大,或对于不忠诚员工的惩罚力度越大,或对于忠诚员工的奖励越高,越有助于员工忠诚企业。同时指出:企业对员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会挫伤忠诚员工爱企强企的积极性;启发企业实行公平分配机制,来提高员工忠诚度和企业效益,要从积极的态度出发,以人为本,加大保险投资力度,为员工提供安全和生活保障;只有使双方的"非合作博弈"逐步过渡到"合作博弈",才能调动和爱护员工的爱岗敬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68.
在当前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背景下,产业有序转移必须以有利于或者加强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环境规制差异造成了不同经济地域之间污染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调整,强化了高污染产业进行生产区位选择的动机,以规避来自政府的环境监管。环境治理成本的不同是高污染企业区际转移的重要驱动因素,企业环境寻求策略推动了污染密集型生产由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向环境规制松弛地区的转移。企业污染密集型生产的区际转移受到环境要素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的明显影响,这些环境要素产品与区际环境规制差异、企业市场内部化战略以及污染密集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密切关联。借鉴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可以明晰企业环境寻求策略下污染密集型生产转移的内在机制。一方面,环境成本差异决定了非环境友好产品生产转移的意愿,高强度的环境规制使得企业生产的边际环境治理成本和平均环境治理成本提高,污染密集型生产外迁的动力加强,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对环境规制强度更加敏感。污染密集型生产承接地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形成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有力对冲,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另一方面,合理的区际环境政策差异能在产业有序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设定区际环境规制级差与碳信征信系统建设,加强分类监管与行业节能减排,建立拟承接生产项目的效率筛选机制,提高区域市场开放程度、降低产业优惠政策所形成隐性市场保护等环境监管手段是保证欠发达地区通过产业承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9.
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2—2006年山东省48个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的资料,运用位序一规模法则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继而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位序—规模曲线。结果显示,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的均衡度趋向减小;城市用地规模的总量持续增加;城市体系整体发育,大城市发育快。根据曲线形态对城市用地规模进行分类,发现小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中等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增加;首位城市济南市的用地规模尚有可观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0.
介绍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现状。根据斜拉桥的实际情况选用自适应控制形式,在主要部位埋设传感器和相关的测试仪器,明确监测时间并在实施中严格执行。依据实测结果对标高、应力、容重等参数按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得出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状态,从而调整施工。算出主梁各节点理论施工预拱度变化曲线等数据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反复修正。自适应法达到了仿真计算与实际施工过程保持一致的最佳施工控制效果。绥芬河斜拉桥的施工证明,自适应法是一种很适合斜拉桥支架施工安全监测的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