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超滤与电渗析联用降低油田采出水矿化度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庆油田常规处理后的油田采出水为处理对象,建立日产水300t的超滤预处理和电渗析脱盐处理中试试验装置。考察该工艺所能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掌握放大规律,为万吨级工业装置和系统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经过3000h长时间连续试运行,系统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浊度低于1.0NTU,悬浮物和含油量低于1.00mg/L,矿化度低于1000mg/L,水质完全满足配制聚合物用水要求,证明采用处理后的油田采出水代替清水作为聚合物驱用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研究在宽间距静电除尘器内部流动的大流量高温烟气中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特性,基于CFB锅炉中试试验平台设计并搭建了高温静电除尘中试装置.试验了板间距300mm、最高温度达到1020K的实际烟气中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特性,获得了放电电压、温度和烟气流速等关键因素对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静电除尘器中烟气流速为0.3m/s,温度为1020K下达到了82.2%的除尘效率,证实了针对实际高温烟气,静电除尘器有较好的颗粒捕集效果.通过对比563K到1020K下的热态试验以及常温下的冷态试验,发现颗粒捕集效率随温度的上升迅速降低,这与高温下流速的上升、放电电压的降低以及气体黏性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3.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一种碳减排技术,在我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是保障CCUS技术健康发展的关键支撑。2016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针对胜利油田驱油封存(CO_2-EOR)示范项目的利用与封存环节,按照《指南》要求,开展环境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源与风险受体,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为开展CO_2利用与封存的环节风险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对评估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便今后的完善和更新。  相似文献   
104.
尚文清 《环境工程》1990,8(1):20-25
本文介绍了确定驱进速度的方法:理论计算法,试验修正法和生产统计法。  相似文献   
105.
系统分析了南三区东部聚合物驱产出水处理前后原油、聚合物、固体悬浮物、无机离子和细菌等成分的含量及其固体悬浮物颗粒直径大小与分布 ,并且对该区聚合物驱产出水主要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 ,根据油层损害机理并且结合该区油层的孔渗特征 ,研究和确定了污染物质。研究结果认为 :常规处理方法对污水中原油处理效果最好 ,而对PAM和固体悬浮物处理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06.
利用CO_2开展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藏驱油技术研究,涉及CO_2注入、驱油、采出和回收、回注等多个环节。但是超过一定程度的CO_2泄漏会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并且降低CO_2的驱油效果。通过辨识低、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封存的泄漏特征,分析了在驱油封存不同运营时期以及各个空间维度上的监测需求,剖析了不同监测技术的应用及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低、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封存监测体系。该体系贯穿CO_2驱油封存全过程,覆盖地下、地表及大气,可以为低、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封存项目的实施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促进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7.
范志勇  孙亮  孟凡强  姚江龙 《安全》2019,40(1):67-69
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保障油井二氧化碳吞吐驱油施工作业安全运行,对作业过程中各类风险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针对这些隐患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作业过程安全平稳,为油井二氧化碳吞吐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某油田聚合物驱油项目作业人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E(IgE)、丙三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结果,为制定接触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早期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取的方法选择119名注聚工人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41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中IgE、IgM、MDA、GSH-Px、SOD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聚工人血清中IgE、MDA和SOD含量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IgE、MDA、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可作为该项目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09.
飞轮储能技术已成为国际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针对飞轮储能技术在电驱钻机上的调峰作用的可行性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并探讨了飞轮系统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本体飞轮、转子支承系统、发电/充电一体发电机、真空室。最终得出飞轮储能系统在电驱钻机上具有长远的应用前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王秀军  张健  翟磊  靖波  檀国荣 《化工环保》2016,36(4):364-369
采用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聚合物驱油(聚驱)油田采出液处理过程中生成的两种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油泥(黏弹油泥和非黏弹油泥)进行组成分析及生成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黏弹油泥的FTIR谱图、XPS谱图与实验室模拟生成的黏弹油泥对照样的谱图高度相似,证明黏弹油泥是聚季铵盐型清水剂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生成的高含油阴阳离子复合物;非黏弹油泥不含季铵盐成分,而含有酰胺和醚官能团,推测有可能来源于采出液处理剂中的聚醚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