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Produced water from polymer flooding is di cult to treat due to its high polymer concentration, high viscosity, and emulsified characteristics. The dithiocarbamate flocculant, DTC (T403), was prepared by the amine-terminated polyoxypropane-ether compound known as Je amine-T403.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DTC agent chelating with Fe2+ produced a network polymer matrix, which captured and removed oil droplets e ciently. Oil removal by the flocculent on simulated produced water with 0, 200, 500, 900 mg/L of 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was investigated for aspects of e ectiveness of DTC (T403) dosage and concentrations of HPAM and Fe2+ ions in the wastewater. Results showed that HPAM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oil removal e ciency when DTC (T403) dosage was lower than 20 mg/L. However, residual oil concentrations in tested samples with di 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PAM all decreased below 10 mg/L when DTC (T403) dosage reached 30 mg/L. The concentration of Fe2+ in the initial wastewater had a slight e ect on oil removal at the range of 2–12 mg/L. Results showed that Fe3+ could not be used in place of Fe2+ as Fe3+ could not react with DTC under flocculated conditions. The e ects of mineral salts ion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222.
为研究注CO2增产煤层气过程中注气温度对煤层渗透特性变化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CO2置换驱替CH4实验系统,在注气温度为40,50,60 ℃条件下进行CO2置换驱替CH4实验,定量分析置换驱替过程中出口气体流量、孔隙压力以及煤层渗透率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测试的40~60 ℃范围内,提高CO2注入温度有助于产出更多的CH4及封存CO2,CO2注入温度越高,出口混合气体流量和CH4气体流量越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束时置换体积比分别为2.704,2.741和2.595,注气温度为60 ℃时驱替效果较好,每产出单位体积的CH4注入的CO2量最少;煤层孔隙压力随注气时间呈现先逐渐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逐渐趋近注气压力0.8 MPa;注CO2置换驱替CH4及提高CO2注入温度会降低煤层的渗透性,注气温度恒定时,渗透率随注气时间增加呈现先逐渐降低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注气温度由40 ℃升至60 ℃时,渗透率从0.017 1×10-15 m2下降至0.009 8×10-15 m2,降低幅度为34.50%~42.69%。  相似文献   
223.
应急演练是增强队伍风险意识、提高队伍应急认识、优化应急预案的重要举措,是强化队伍实战能力的重要载体,更是发现问题、检验应急救援实际效能的重要手段。应急演练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更多的是有脚本、有流程、有准备的“演”,观摩效果好,但对于发现真问题、看到真情况的作用较差。本文立足国家应急演练最新要求和工作实际需求,着眼未来应急演练工作趋势,通过分析不同应急演练模式特点,利用当前应急管理先进技术和理念,融合“四不两直”的高效督查手段,提出一套无脚本、实战化应急演练设计模式架构,为应急演练工作开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24.
为了探究高初始压力条件下空气泡沫驱井筒伴生气的燃爆特性,设计并搭建了高温高压可燃气体燃爆特性测试系统,对井筒伴生气的爆炸上限、下限以及临界氧体积分数等燃爆特性进行了测试。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爆炸下限和临界氧体积分数降低,爆炸上限增加,伴生气的危险性增加。在0.5 MPa和10℃条件下伴生气的爆炸极限为2.01%~19.97%,而在15 MPa和80℃时爆炸极限迅速扩大至1.14%~56.67%。临界氧体积分数的测试结果从11.85%(0.5 MPa, 10℃)下降到8.91%(15 MPa, 80℃),最大差值为2.94%。根据试验结果拟合了临界氧体积分数的经验式,可快速评定不同初始条件下伴生气的安全氧含量。  相似文献   
225.
针对当前燃驱压缩机组故障诊断效率低下、故障知识分散、共享和重复使用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 FMECA)的燃驱压缩机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该方法以机组FMECA数据为知识源,通过本体建模从知识源中提取深层知识和浅层知识。然后,使用本体开发软件Protégé5.5将抽取得到的类、属性和实例构建故障知识库。在此基础上,通过JESS(Java Expert Shell System)规则进行故障诊断推理,维修人员可以快速找到机组故障原因,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最后,以某型燃驱压缩机组为对象验证该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故障诊断的能力和故障知识的利用率,能够为诊断决策提供良好的知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