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现阶段地下结构易损性分析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以单层双跨的日本大开车站为原型,建立了土与单层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首先根据地震动的频率,选取地震动;再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IDA),给出了地下结构地震损伤状态的判定与定量划分方法,最后挑选出合适的地震强度指标(IM)。分析结果表明,基于 PGA(地表峰值加速度)/PGV(地表峰值速度)分类的地震动记录在 IDA 曲线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地震动选取的合理性以及随机性是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客观性的重要保证;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与场地土层顶底峰值相对位移(PSSRD)均可作为该类浅埋矩形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有效且合适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基于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特征,对于深埋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强度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2.
随着土-结构相互作用和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城市中密集分布建筑之间及其与复杂场地环境之间在地震时的相互作用效应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在常规的地震响应分析中忽略城市建筑群之间及其与复杂场地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论文首先描述了场地-城市效应的由来,然后按分析模型、研究方法、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指标四部分分别总结归纳了场地-城市效应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已有研究表明:场地-城市效应能显著改变场地土的地震动特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城市密集结构的地震响应,其影响不容忽视,其中场地-城市效应主要受到城市密度、结构动力特性和分布形式、土-结构刚度比等因素的影响;而针对材料非线性、地震动空间效应以及考虑地下结构影响的场地-城市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最后建议了相关的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53.
为了探究土-结构相互作用(SSI)对隔震的核电站安全壳在地震作用下隔震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隔震支座数量设置的优化,选取CPR1000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0.4g的LBNS地震波作用,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计算在不同情况下,考虑SSI效应、不考虑SSI效应、隔震、非隔震,以及不同数量设置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下的安全壳的地震加速度、位移响应。结果表明,对于非隔震安全壳,考虑SSI效应后最大加速度响应下降44.39%,最大位移响应增大了27.03%;而对于隔震结构,SSI效应影响相对较小,最大加速度及位移响应的变化分别为3.17%和10.73%。但在考虑位移响应下,SSI效应仍不可忽视。随着隔震支座设置数量增大,隔震层的刚度和阻尼增大,在考虑SSI效应下,安全壳的最大加速度响应近线性缓慢增大。而最大位移响应在数量100~300阶段迅速减小,在数量300~600阶段减速则趋于平缓。在数量达到300后,继续增加数量位移减小效果不明显,而加速度将有所增加。因此选取300作为较优的隔震支座数量设置。  相似文献   
254.
中小学踩踏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韩海荣 《安全》2010,31(10):46-48
踩踏事故是指在人群密度较大的环境中,由于人流惯性和无法控制的各种力的相互作用,混乱的人流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突然出现某个人跌倒、进而导致人群堆叠现象,被压在下面的人员身体无法活动,呼吸受阻,轻者会出现局部充血,骨折等现象,重者可能由于机械窒息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55.
《环境化学》2013,(6):1115
碳纳米管由于其特有的属性,如电导性、旋光性和机械强度等,在许多领域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应用价值.正是由于碳纳米管的大量生产和应用,使它们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环境.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疏水性质,碳纳米管对有机污染物,尤其是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有很强  相似文献   
256.
棕囊藻(Phaeocystis)因其频以囊体形式引发大面积有害藻华,而备受人们关注。因此棕囊藻成囊作用在其生态竞争以及藻华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硅藻与棕囊藻的成囊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将对硅藻与棕囊藻囊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包括硅藻与棕囊藻囊体的附着现象与发现、硅藻参与棕囊藻生活史的发展过程、硅藻促进棕囊藻囊体形成的作用性质、棕囊藻和硅藻之间附着关系的种类选择性、以及棕囊藻和硅藻之间附着关系的性质,进而揭示硅藻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发展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57.
基于主成分回归的整合模型预测重金属混合物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CA和IA模型预测结果共线性的问题,基于主成分回归改进已有整合加和模型ICIM,建立新的混合物整合模型(PCR-IAM),并预测加和、协同和拮抗相互作用的重金属混合物联合毒性.以混合物实验浓度为因变量,浓度加和与独立作用预测混合物效应浓度的主成分回归为自变量,建立了PCR-IAM模型.以4个二元混合物体系(Ni-Fe、Ni-Pb、Ni-Cd和Ni-Cr)共20条混合物射线的联合毒性(共240个样本点)验证PCR-IAM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所有二元混合物的PCR-IAM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留一法(LOO)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值均大于0.95,表明PCR-IAM模型能够准确预测20条加和效应、协同和拮抗作用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因此,经验数学模型PCR-IAM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加和效应、协同和拮抗作用混合物毒性,为构建更合理的整合模型及环境混合污染物的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58.
中子辐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子辐射伤害及防护原理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静止质量为1.675×10-27kg,为电子质量的1838倍,其半径约为0.8×10-15m,与质子大小类似,与γ射线一样不带电。因此,中子与原子核或电子之间没有静电作用。当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是和原子核内的核力相互作用,与外壳层的电子不会发生作用。中子通过物质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人体产生的危险比相同剂量的X射线、γ射线更为严重。人体受中子辐射后,肠胃和雄性性腺会严重损伤、诱导肿瘤的生物效应高、并易导致早期死亡,同时受损伤的机体易感染且程度重,所致眼晶体混浊的相对生物效应为γ或…  相似文献   
259.
地基-基础隔震系统整体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基础隔震技术逐渐被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纳入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但是在传统的理论分析中,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往往忽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其隔震效果的影响。即使考虑地基的影响,也大都是采用弹簧和阻尼器(地基动刚度)代替。笔者运用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提出将结构、隔震层和地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分析,并对一叠层橡胶基础隔震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考虑土-结相互作用情况下,进行了整体地震响应有限元计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进行地基-基础隔震系统整体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60.
应用时域边界元法 ,研究了单侧接触埋置结构与瞬态SH液 (剪切横波 )的动力相互作用 ,当入射SH波足够强时 ,界面会出现局部滑移并假设摩擦遵守库仓定理。笔者从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了新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计算了埋置矩形结构与瞬态SH波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 ,由于对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 ,为评估和预测埋置结构在动荷载下的安全性及疲劳寿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