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5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21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8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105篇 |
综合类 | 746篇 |
基础理论 | 124篇 |
污染及防治 | 66篇 |
评价与监测 | 138篇 |
社会与环境 | 65篇 |
灾害及防治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183.
细菌在近海污染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渤海湾的三个河流入海口(青静黄排水河、独流减河和海河),不同季节实地采集的水样中微生物数量及理化因子如温度、盐度、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等的研究,发现细菌指标与理化指标对污染指示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指示青静黄排水河河口污染较严重.利用SPSS软件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水环境中细菌指标与理化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异养菌数与COD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DO呈负相关性(P=0.051);大肠菌群数与理化因子DO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COD呈正相关关系(P=0.061),与NO3-N,盐度呈负相关性(P>0.05).其他细菌指标与各理化因子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4.
松花江佳木斯江段在丰水期,水中的悬浮物(以下记为SS)值明显偏高,而高锰酸盐指数(以下记为CODmn)的测定结果也高于正常值。本文旨在对二者的相关性做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5.
本文建立了准确预测多环芳烃(PAHs)及其烷基衍生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模型。模型表明PAHs的分配性质可用零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x~v)描述,~°x~v数值与PAHs的logKow成正比。应用本模型可以预测大范围PAHs的logKow值。 相似文献
186.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E2诱导的鲫鱼幼鱼血清中卵黄蛋白原(VTG)进行了测定,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血清中的钙含量.结果表明:鲫鱼幼鱼血清中VTG和钙含量与E2的暴露剂量均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血清中VTG和钙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28 7.因此,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的钙含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ELISA法间接确定血清中的VTG含量,并对化学物质的雌激素效应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7.
为探究滆湖水华初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18年5—7月在全湖布设22个点,调查研究滆湖水华初期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引起水华主导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共获得7门119属,优势属为绿藻门的小球藻与球团藻、蓝藻门的鞘丝藻与微囊藻,其中湖心区域浮游植物丰度与多样性小,均匀性低,属于中偏重污染区域;湖北区以北属于中污染区域,蓝藻堆积严重;西部沿岸及南端区域属于中偏轻污染区域.②冗余分析得出,湖心藻类与水温(T)有强相关性,与叶绿素a(Chl-a)、溶解性总磷(DTP)、pH、溶解氧(DO)呈一定正相关性;湖北区以北藻类与底泥有机质(OM)、水体悬浮物(SS)、Chl-a及DTP呈强相关性,与T呈一定相关性.T与多项环境因子相关,均值从26.1℃上升到32.4℃;OM与有机磷(OP)呈高度相关性(p<0.05,r=0.892).水华发生的主导环境因子为T、DTP与pH,底泥OM及OP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8.
本文根据近五年哈尔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及降尘月均浓度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9.
190.
中国三个不同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Cu、Zn赋存特征及其与营养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湖、南四湖、白洋淀三个不同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进行采样,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测定了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Cu、Zn两种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并初步探讨了重金属各形态与沉积物及上覆水中营养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以白洋淀最高,太湖最低,但重金属污染程度为太湖&gt;南四湖&gt;白洋淀,太湖Cu污染指数为1.34~1.6,白洋淀Cu污染指数仅为0.79~1.17。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Cu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质结合态为主(二者之和占73%以上), Zn则以残渣态和Fe-Mn氧化态占优(二者之和比例达83%以上),含量最少的均为可交换态。不同湖泊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差异较大,太湖残渣态重金属占总量的比例最小(Cu为43%~56%,Zn为49%~63%),南四湖残渣态占的比例最大(Cu为59%~82%、Zn为64%~77%);可交换态比重在太湖中最高(Cu占3.2%~5.6%,Zn为1.3%~1.5%),在南四湖中最低(Cu为1.1%~2.9%,Zn未检出)。从“非稳定态”重金属(除残渣态外的四种形态之和)所占比例看,相较其它两个湖泊,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人为输入的活性态占较大比重,具有较高的二次释放风险。相关性分析得出,重金属Cu的可交换态与上覆水中总氮及总磷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碳酸盐结合态Cu与沉积物中营养盐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可能会增强沉积物中Cu向水体释放的风险。 相似文献